- 年份
- 2024(13293)
- 2023(18315)
- 2022(14951)
- 2021(13561)
- 2020(11658)
- 2019(26355)
- 2018(25925)
- 2017(49931)
- 2016(26748)
- 2015(30085)
- 2014(29387)
- 2013(29238)
- 2012(26607)
- 2011(23756)
- 2010(23886)
- 2009(22852)
- 2008(22195)
- 2007(20008)
- 2006(17193)
- 2005(15491)
- 学科
- 济(119443)
- 经济(119329)
- 业(102407)
- 企(91489)
- 企业(91489)
- 管理(91321)
- 方法(57471)
- 数学(48044)
- 数学方法(47530)
- 财(36885)
- 业经(36405)
- 农(34686)
- 中国(31810)
- 融(28886)
- 金融(28882)
- 银(27283)
- 银行(27246)
- 务(26700)
- 财务(26650)
- 财务管理(26604)
- 行(26196)
- 企业财务(25250)
- 制(25136)
- 农业(24563)
- 技术(22507)
- 地方(21928)
- 贸(21180)
- 贸易(21163)
- 理论(20799)
- 易(20578)
- 机构
- 学院(382870)
- 大学(377578)
- 济(164120)
- 经济(161067)
- 管理(156668)
- 理学(134953)
- 理学院(133714)
- 管理学(131749)
- 管理学院(131040)
- 研究(116752)
- 中国(97896)
- 财(77504)
- 京(76972)
- 科学(68103)
- 农(62402)
- 财经(61959)
- 江(57749)
- 中心(57657)
- 所(56912)
- 经(56310)
- 业大(54126)
- 研究所(51179)
- 经济学(50786)
- 农业(49095)
- 北京(47540)
- 经济学院(46198)
- 州(46087)
- 财经大学(45953)
- 范(43915)
- 师范(43471)
- 基金
- 项目(252456)
- 科学(201625)
- 基金(186106)
- 研究(185817)
- 家(159852)
- 国家(158490)
- 科学基金(139546)
- 社会(121089)
- 社会科(115214)
- 社会科学(115184)
- 省(99994)
- 基金项目(98172)
- 自然(89270)
- 自然科(87361)
- 自然科学(87340)
- 自然科学基金(85883)
- 教育(85405)
- 划(82158)
- 资助(75966)
- 编号(74737)
- 成果(58735)
- 创(56581)
- 部(56248)
- 重点(55998)
- 发(54005)
- 创新(52391)
- 国家社会(50835)
- 课题(50302)
- 教育部(49131)
- 业(48969)
- 期刊
- 济(175078)
- 经济(175078)
- 研究(107174)
- 中国(71311)
- 财(64634)
- 管理(61457)
- 农(56724)
- 学报(52670)
- 科学(50569)
- 融(46972)
- 金融(46972)
- 大学(41236)
- 学学(39140)
- 农业(38236)
- 技术(36584)
- 教育(33216)
- 财经(31593)
- 业经(30343)
- 经济研究(27967)
- 经(27192)
- 业(23541)
- 问题(22967)
- 技术经济(22052)
- 统计(20088)
- 策(19173)
- 财会(19025)
- 商业(18491)
- 贸(18405)
- 理论(17949)
- 现代(17838)
共检索到565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鑫鑫 赵延杰 郑毅 陈沉
有效的数字金融服务可以促进企业生产力方式的转变,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在区分三个子维度后依然成立。以资源配置视角的作用机制显示,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抑制企业资本结构偏离与非效率劳动投资进而提升企业的新质生产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衡 王伊琳
健康保险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动力,具有盈利性的一面;同时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社会性的一面。本文以商业健康险为研究对象,将经营效率具体分割为社会效率与企业效率,利用超效率SBM模型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评估健康险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保险公司中的经营效率,并用面板数据实证甄别影响健康险经营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寿险公司的健康险企业效率高于非寿险公司,但社会效率却明显不及非寿险公司;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健康险经营效率与公司整体经营密切相关;营业费用、市场份额、资产规模与人力资本素质对健康险的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文章提出了提升健康险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的建议,以期为健康险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杰 王慧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是发展与培养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强劲动力。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1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机制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在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研究显示,科技创新对东部地区与高经济发展水平省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强。根植于此,要完善“资源+培养+制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关键引擎”;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核心效能”;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夯实科技创新优势地区“辐射带动”基础,进而为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效赋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润民 陈海龙 李阳 张景艳
基于微观与宏观结合视角,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研究企业双元创新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突破式创新赋予生产要素高质量属性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企业渐进式创新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突破式创新会优先促进新质生产力技术和产业创新,在生产要素创新的作用效果层面存在时滞性;在高科技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突破式创新赋予新质生产力高科技和持续性发展动能属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国玉 唐亮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于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摒弃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演进路径,展现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而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化及金融工具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的金融科技创新水平及区域产业升级。基于此,文章采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因此,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因“群”施策,要针对不同省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策略以助力新质生产力水平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优势 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继增 吴文贝 凌娇娇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人力资本、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质量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规模特征以及产业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非实体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举措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慧智 李犀尧
本文以2011~202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深层逻辑,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满足了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条件;(2)不同特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存在异质性,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有利于提升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企业、国有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这有助于企业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并助力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3)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渠道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支撑,而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芳 张和平 孙晴晴 刘禹轩
通过对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层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提高新质生产力,一是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二是从生产层面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增量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会恒 章伟成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因素。实证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资金约束、强化管理者能力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上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弱地区的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为制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生产率 赋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