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40)
- 2023(19791)
- 2022(16506)
- 2021(15177)
- 2020(12673)
- 2019(28539)
- 2018(28089)
- 2017(53839)
- 2016(29375)
- 2015(32602)
- 2014(32323)
- 2013(32058)
- 2012(29398)
- 2011(26538)
- 2010(26739)
- 2009(24977)
- 2008(23975)
- 2007(21425)
- 2006(19036)
- 2005(16877)
- 学科
- 济(114182)
- 经济(114023)
- 业(89775)
- 管理(84764)
- 企(67590)
- 企业(67590)
- 农(50118)
- 方法(47788)
- 数学(41485)
- 数学方法(41049)
- 中国(33963)
- 农业(33377)
- 财(33292)
- 业经(31885)
- 融(29371)
- 金融(29367)
- 制(29194)
- 银(28899)
- 银行(28820)
- 行(27687)
- 学(25771)
- 地方(23652)
- 务(21080)
- 贸(21068)
- 贸易(21052)
- 财务(21006)
- 财务管理(20963)
- 易(20541)
- 企业财务(20024)
- 体(19855)
- 机构
- 学院(417454)
- 大学(417230)
- 济(165517)
- 经济(161942)
- 管理(160497)
- 研究(143055)
- 理学(139216)
- 理学院(137662)
- 管理学(135225)
- 管理学院(134492)
- 中国(112103)
- 农(91498)
- 科学(91078)
- 京(88109)
- 财(77893)
- 所(73412)
- 业大(72149)
- 农业(71184)
- 研究所(67056)
- 中心(66854)
- 江(61766)
- 财经(61748)
- 经(56333)
- 北京(54949)
- 范(52465)
- 师范(51804)
- 院(50822)
- 州(50053)
- 经济学(49714)
- 财经大学(45864)
- 基金
- 项目(288895)
- 科学(225213)
- 基金(209393)
- 研究(205894)
- 家(185618)
- 国家(184063)
- 科学基金(156058)
- 社会(130077)
- 社会科(123066)
- 社会科学(123032)
- 省(113795)
- 基金项目(111289)
- 自然(102649)
- 自然科(100205)
- 自然科学(100172)
- 自然科学基金(98393)
- 划(95547)
- 教育(92537)
- 资助(85077)
- 编号(83125)
- 成果(66997)
- 重点(64941)
- 部(62941)
- 发(61735)
- 创(60394)
- 课题(56786)
- 创新(56457)
- 科研(55600)
- 国家社会(53934)
- 制(53923)
- 期刊
- 济(182146)
- 经济(182146)
- 研究(119503)
- 农(89360)
- 中国(83331)
- 学报(77105)
- 科学(66534)
- 农业(59757)
- 财(59199)
- 大学(57808)
- 管理(55256)
- 学学(55136)
- 融(50714)
- 金融(50714)
- 教育(40068)
- 业经(33784)
- 技术(32225)
- 财经(30307)
- 业(29523)
- 经济研究(27610)
- 经(25863)
- 问题(24624)
- 版(23091)
- 业大(21581)
- 科技(21442)
- 理论(19867)
- 图书(19535)
- 技术经济(18859)
- 现代(18317)
- 实践(18099)
共检索到616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飞龙 霍学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可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基础上,利用2022年陕西苹果主产区407户苹果种植大户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苹果种植大户信贷约束,激励其增加生产性投资,进而促进农地转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新生代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加快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一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技能培训,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雪雄 程秋旺 石玉婷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地流转,有助于盘活农地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地流转中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在不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影响下,数字普惠金融与农地流转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农业机械化或市场化达到某一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因此,应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指引,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深化农地制度改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卞琦娟 翁贞林 朱红根 张宗毅
以江西省8个县(区)591户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Pr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地转入的意愿越弱;从其他农户租田的方式越稳定、向其他农户转入农田所支付租金越高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有积极影响;对从其他农户租种农田的租金标准的评价越高,农户对农地转入的意愿越低;对粮食生产经营效益的评价越高、生产经营中担心的问题种类的项数越大的农户其农地转入意愿越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地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发展非农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规范...
关键词:
种粮大户 农地转入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燕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文章选取201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及农户收入结构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农户收入结构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其次为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影响最弱的是转移性收入。分区域进行检验后发现,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影响最大。进一步按照收入高低进行分组检验发现,除财产性收入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在低收入组中更加明显。最后,从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服务水平、组织系统和经济辐射效应视角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王志刚
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但对农户风险偏好因素却有所忽视。因此,本文尝试从农户风险偏好的角度给予农地转入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新解释,并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了潜在的样本自选择偏误后发现,农地转入显著促进了种植结构的"非粮化"调整,并且具有明显的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依赖特征,具体表现为农户的风险偏好会强化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风险偏好的强化作用在农地转入规模方面显著,但在农地转入年限方面不显著。此外,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的调整效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其中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农户的影响效应要显著大于没有村干部家庭成员的农户,并且该影响在非贫困户中显著,而在贫困户中不显著。本文认为,应警惕农地转入带来的种植结构"非粮化"趋势,确保粮食安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瑶佩 郭峰
数字金融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给地理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带来了普惠金融的希望,但区域数字金融的发展引致农户参与数字金融服务上的具体渠道、机制和异质性问题,仍有待深入考察。利用一套家户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区域数字金融发展确实会影响到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决策,区域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农户参与数字金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则对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家庭教育水平高、年收入高的农户,受到区域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基于此,建议加强农村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数字金融下乡。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维 陈欢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和最关键的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并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本文分析农地确权、耕地转入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利用湖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构建Tobit模型,并进一步进行随机前沿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显著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发生耕地转入的农户的农业技术效率高于未发生转入的农户;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耕地转入并带来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呈倒"U"型分布,当实际耕地面积超过2公顷,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粟麟 何泽军 杨伟明
基于2014—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数字金融存在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3)较高的资本配置效率、资本产出效率会强化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效果;(4)对于西部地区县域、贫困县域、金融排斥较强的县域,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友 陈昕 祁春节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农户市场参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推动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约束农户市场参与的交易成本区分为可变交易成本和固定交易成本,并将其纳入农户市场参与的研究框架,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入对农户市场参与的影响理论。基于该影响理论,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个时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从交易成本分类视角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市场的影响,考察农地转入对该影响的叠加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有效地促进农户参与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市场交易。由于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生产与需求错位,因此互联网使用对农产品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农业服务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结合农地转入的交叉项分析表明,由于固定交易成本的作用,农地转入使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叠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户主是中青年、受教育水平较高、非平原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老龄、受教育水平较低、平原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市场,要加大农村尤其是山区集体林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依托互联网的农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技能培训和适度推进农(林)地连片规整流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岚岚 孔荣
探索性构建了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转入—农地抵押融资"的理论框架,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农地转入与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之间的关联机理,采用陕西、宁夏、山东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转入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参与及其规模、农地抵押融资参与及其规模均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还证实,农地转入规模显著促进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且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系统推进农民金融素养培育工程、协调深化农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和抵押融资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达菲 王玺 李亮 孙慧英
以山西省典型优质苹果产地吉县、临猗县苹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实地走访,入户调研,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法发放调查问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苹果种植户的个人情况、家庭及苹果园情况、土地流转相关情况等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苹果种植户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苹果园土地流转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苹果种植户 土地流转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荣 韩洪云
为缓解农药过量施用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诱导农户合理施用农药,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苹果专业合作社、户主性别、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纯收入、种植规模和农药危害性认知等因素对农户农药施用具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参与苹果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农户减少农药施用水平约2 235元/hm2,其原因在于合作社实施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施用控制、浮动定价制度和生产过程监督等选择性激励措施;户主性别和种植规模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显著为正,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农药危害性认知等因素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伟华 米运生 詹舒琪 张小艳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由非正式“熟人市场”向正式交易市场的转型。已有文献聚焦于农地制度对此现象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注意到数字金融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拓宽了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半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向非熟人流转农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及缓解农地流转对象和地块领域的信息摩擦,推动农户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此外,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提高农户流转农地的租金水平,降低“零租金”流转农地的概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地流转 市场化转型 交易半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钟甫宁 纪月清
中国农村存在大量发生于亲友之间并且不收取实物或货币租金的无偿耕地流转。基于江苏省18县农户调查数据,文章实证分析无偿耕地转入户与有偿转入户的系统特征差异。研究发现:相比无偿转入户,有偿转入户的自评经营能力更高,更可能持有农机和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资源禀赋状况也较好。这意味着有偿流转有利于耕地流向更有效率的农户;无偿流转则相对有利于耕地流向资源禀赋状况较差的农户。建设正式耕地流转市场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可能会挤出弱势群体无偿转入耕地的机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耕地流转 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实体企业金融投资?——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与动机识别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五省市蔬菜种植户的实证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三产融合:作用机制、门槛及异质性
异质性消费需求结构对数字经济影响的非线性机制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苹果种植户为例
浙江农村金融问题调查解析——基于百户种植大户和百户养殖大户问卷调查
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家庭“加杠杆”?——动态效应、异质性特征与机制检验
农地转入、细碎化改善与农业经营行为转变——基于全国九省农户问卷的PSM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