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4)
2023(12857)
2022(10101)
2021(8680)
2020(6950)
2019(15339)
2018(14434)
2017(27678)
2016(14301)
2015(15411)
2014(15005)
2013(14915)
2012(13830)
2011(12727)
2010(12974)
2009(12375)
2008(10910)
2007(9597)
2006(8858)
2005(8032)
作者
(43863)
(36522)
(36406)
(34463)
(23049)
(17458)
(16394)
(14140)
(14091)
(12704)
(12559)
(11902)
(11532)
(11415)
(11220)
(11211)
(10695)
(10550)
(10513)
(10297)
(9005)
(8753)
(8726)
(8419)
(8298)
(8085)
(7759)
(7619)
(7287)
(7133)
学科
(85838)
经济(85770)
管理(42911)
(39102)
(31095)
企业(31095)
方法(28334)
中国(26587)
数学(25940)
(25859)
金融(25859)
数学方法(25814)
(23292)
银行(23258)
地方(23049)
(22550)
业经(17700)
(17152)
(16328)
(14748)
(14306)
环境(13731)
地方经济(13247)
产业(12476)
(11983)
贸易(11973)
农业(11922)
(11566)
中国金融(11218)
(10900)
机构
学院(213422)
大学(212863)
(104276)
经济(102385)
管理(80201)
研究(76831)
理学(69534)
理学院(68773)
管理学(67817)
管理学院(67451)
中国(62608)
科学(44918)
(43745)
(43200)
(37881)
(37832)
中心(36032)
财经(35805)
经济学(34904)
研究所(34698)
业大(32674)
(32608)
经济学院(31426)
(30096)
农业(29886)
(27356)
财经大学(26751)
北京(26666)
(24586)
(24504)
基金
项目(146614)
科学(116162)
基金(109709)
研究(100994)
(97102)
国家(96344)
科学基金(83043)
社会(71072)
社会科(67910)
社会科学(67886)
基金项目(58421)
(56883)
自然(52540)
自然科(51408)
自然科学(51393)
自然科学基金(50467)
(47171)
资助(43072)
教育(42984)
编号(36879)
(33506)
重点(33123)
国家社会(31343)
(31208)
(31168)
创新(29389)
科研(27915)
成果(27518)
计划(27004)
教育部(26985)
期刊
(113426)
经济(113426)
研究(65284)
中国(36267)
学报(35388)
(33947)
金融(33947)
(33224)
(32285)
科学(31565)
管理(28166)
大学(26408)
学学(25782)
农业(21297)
经济研究(20574)
财经(18929)
(16431)
业经(16111)
问题(15945)
技术(15464)
技术经济(11976)
(10806)
统计(10742)
(10704)
商业(10646)
(10268)
国际(9825)
世界(9823)
现代(9811)
理论(9539)
共检索到31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繁华  肖苏阳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GML指数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并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在各项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在驱动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过程中存在创新协调效应和生态补偿效应,并表现出一定的门槛约束,数字金融越发达,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创新协调效应和生态补偿效应越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在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非线性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SBM-GML指数测度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正“U”型;数字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受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城市资源禀赋的制约,只有这些因素跨过门限值后,数字金融才能发挥正向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和资本错配分别是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非线性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传导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烨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是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5—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大数据试验区城市的经济韧性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短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促进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构建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影响的长效机制,强化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章生  赖彬彬  刘桂海  范正根  张东祥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综合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与经济差异是其产生空间溢出的重要因素;(2)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3)地区适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地区过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其产生显著“拉低效应”;(4)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5)推广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地区竞争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主要源于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为此,推动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间的适度竞争,分类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将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ML指数测算并分解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绿色经济效率,从时空动态视角评价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均衡冲击特征,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杜宾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探究多重约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经济效率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呈下降状的N形,经历了两个"低谷"和三个"峰值"。从时间上,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冲击呈现阶段性特征;从空间上,两者存在空间关联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及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呈U形特征,且以本土效应为主,受"涓流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在金融集聚、城市化、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及人力资本的多重约束机制下,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冲击呈现出单门槛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当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星  赵文娜  
本文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三阶段DEA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了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先负后正的非线性关系。从异质性来看,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存在正向关系、负向关系以及非线性关系;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具有促进作用、先负后正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  
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金融集聚可为流通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提供良好支持。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分位数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具有边际递增的促进效应。制度环境在金融集聚影响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本植  许宁  刘明  邓铭  
利用2004—2015年中国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具体体现在增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三种渠道;当金融集聚水平跨越不同门槛时,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发生变化,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来看,金融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而在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提升作用逐步递减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建霖  蒋天颖  傅梦钰  
文章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区、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效率,且在东部、中部、西部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3)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研发效率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对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显著。(4)数字金融通过缓解金融错配或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正向影响绿色创新效率,数字金融的金融错配缓解功能主要在中西部地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锐  
基于2007—2018年我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金融集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绿色经济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因不同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地理区位存在显著差异,高环境污染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强,高环境规制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弱,沿海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改善我国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发挥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  
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群体从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是发挥金融业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推动作用的基本前提。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研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这可以为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最后本文提出从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降低数字普惠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通过将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成本与信用挂钩等方式更好地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绿色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因而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远飞  姜瑶  
当前数字经济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作用尤为突出,而对于工业部门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及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利用SBM-ML模型测算2005—2018年我国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加快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人力资本有效提高我国工业绿色生产效率。因此,提出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向工业绿色发展模式转型,以期为深化认识数字经济绿色价值及数字革命下工业绿色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