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5)
2023(17196)
2022(13972)
2021(12891)
2020(10440)
2019(23785)
2018(22969)
2017(44464)
2016(23829)
2015(26517)
2014(26140)
2013(25831)
2012(23466)
2011(20983)
2010(20766)
2009(19260)
2008(17889)
2007(15695)
2006(13727)
2005(12094)
作者
(69858)
(57763)
(57462)
(54533)
(36510)
(27864)
(26084)
(22614)
(22211)
(20468)
(19670)
(19529)
(18160)
(18100)
(17921)
(17668)
(17360)
(17138)
(16626)
(16411)
(14409)
(14088)
(13946)
(13182)
(13041)
(12831)
(12792)
(12778)
(11641)
(11389)
学科
(90316)
经济(90224)
管理(65833)
(65403)
(53509)
企业(53509)
方法(41304)
数学(36075)
数学方法(35732)
(34195)
银行(34047)
(32481)
(30852)
金融(30850)
中国(29412)
(26516)
(25579)
(24808)
业经(24188)
地方(19601)
(19098)
农业(18127)
(17653)
贸易(17636)
(17062)
(16330)
财务(16266)
财务管理(16242)
企业财务(15446)
理论(15194)
机构
大学(330660)
学院(330144)
管理(130672)
(130049)
经济(127233)
理学(113589)
理学院(112369)
管理学(110475)
管理学院(109910)
研究(109473)
中国(91497)
(69489)
科学(69098)
(60363)
(60164)
(54467)
业大(53113)
中心(52355)
研究所(50285)
财经(48864)
农业(47850)
(46943)
(44541)
北京(43578)
(41282)
师范(40764)
经济学(39903)
(39570)
(39461)
财经大学(36731)
基金
项目(234272)
科学(182543)
基金(169482)
研究(167745)
(149358)
国家(148095)
科学基金(126449)
社会(105903)
社会科(100547)
社会科学(100520)
(92000)
基金项目(90473)
自然(82814)
自然科(80862)
自然科学(80839)
自然科学基金(79375)
(77538)
教育(75572)
资助(68661)
编号(68065)
成果(53662)
重点(52395)
(50143)
(50113)
(49499)
课题(46171)
创新(46151)
科研(45293)
国家社会(43765)
计划(43125)
期刊
(133762)
经济(133762)
研究(96750)
中国(60050)
学报(58267)
(54492)
(52499)
金融(52499)
科学(50343)
管理(44743)
(44046)
大学(43207)
学学(41125)
农业(35469)
教育(31912)
技术(25397)
财经(23446)
业经(23104)
经济研究(22277)
(19895)
理论(17592)
(17568)
问题(17220)
图书(16833)
科技(16828)
实践(16297)
(16297)
(15972)
业大(15316)
商业(15274)
共检索到480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洁琼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42家上市银行的经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金融普惠指数,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的相关影响。同时,文章通过搭建中介效应模型,从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存贷款定价、付息负债与计息资产的业务结构三个层面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具有负面影响。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降低存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以及降低付息负债中存款占比三种影响路径降低银行利息净收入,并未通过降低贷款规模、提升存款利率和降低计息资产中贷款占比的方式对银行利息净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中国商业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数字化、丰富场景生态、优化业务流程,从而降低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银行利息净收入的负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洁琼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42家上市银行的经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金融普惠指数,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的相关影响。同时,文章通过搭建中介效应模型,从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存贷款定价、付息负债与计息资产的业务结构三个层面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具有负面影响。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降低存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以及降低付息负债中存款占比三种影响路径降低银行利息净收入,并未通过降低贷款规模、提升存款利率和降低计息资产中贷款占比的方式对银行利息净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中国商业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数字化、丰富场景生态、优化业务流程,从而降低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银行利息净收入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吕晖  伍新华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具体运用到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上,实际利率法则是指按贷款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的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胜民  刘笑天  
基于我国94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及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构造的互联网金融指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对各类商业银行的总体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交易性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样本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总体非利息收入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竞争效应超过了技术溢出效应;在分类样本中,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及其构成部分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与冲击不尽相同,这种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类商业银行在技术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志晖   周慧蕙   陆岷峰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2011—2022年我国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程度对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2)影响机制分析指出,银行规模在数字化转型程度与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异质性检验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对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强,地方性法人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最弱,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结果和理论探讨,提出了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具体实践路径和策略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李莹  
在对做市商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5—2015年我国10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净息差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地方性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大,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小;②总体非利息收入和分类非利息收入都对银行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种负向影响的效果进一步增强;③分类非利息收入对银行净息差产生影响的路径并不一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主效应是"交叉补贴效应",而交易性收入的主效应则是"资源替代效应";④对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其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交易性收入对净息差的影响并不显著;⑤对于地方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交易性收入都对其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向各类商业银行及监管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陆岷峰  
目前,数字技术以极其强大的渗透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基因,持续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全面转型升级。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涉及客户营销、风险管理以及决策咨询等方面,实质上就是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对金融市场的业务模式、管理流程和经营方式进行优化,将数字技术与金融市场业务的全流程管理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咨询决策、风险管理、客户营销、数字技术等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发展和收益最大化,不断提升金融市场业务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廖茂林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回落,以及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压力逐渐凸显。这是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改革的现实需求,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性刺激所致。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思维与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结合的切入点,成为现阶段银行发展的新思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当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金融领域,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洋  段进  
养老金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战略结构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本文深入研究了老龄化时代及"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深度介入养老金金融的内、外部动力,并探讨了商业银行渐进介入养老金金融的模式及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朵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活动的中介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是推广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普惠金融的着力点。文章通过对比目前银行业产品和服务缺失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普惠金融主要有银行盈利不高,利润微薄;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银行社会责任意识仍然不强,缺乏反哺社会的文化和决心;农村和边远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金融素质较低和人才抵触等障碍。但因为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明确在普惠金融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层次;借鉴国际经验进行组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红  马川  付俊文  
基于绩效和风险两个视角探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三级、四类、由16项指标构成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测度体系,以2009—2017年68家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熵权评价模型计算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收入的过程中信息披露质量反而下降,风险视角的解释力度大于绩效视角的解释力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哲  邵华明  
本文基于HP滤波法和2007—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使用流动性错配指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测度,应用面板门限模型对其与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大规模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有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而小规模银行相应业务的发展却会导致流动性错配程度加剧。这种效应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小规模银行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的效应强于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而大规模银行的相应效应仅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显著。监管当局既要重视规模效应,又需结合货币政策的状况,还应关注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效应,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政策,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文韵  
本文选用2000—2010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将非利息收入细分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进一步研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份额与资产收益率(ROA)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关系,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份额与资产收益率(ROA)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他业务收入份额却与资产收益率(ROA)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光岐  
以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因素。对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却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对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资产规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影响因素不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光岐  
以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因素。对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却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对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资产规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影响因素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