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55)
- 2023(19868)
- 2022(16522)
- 2021(15060)
- 2020(12711)
- 2019(28458)
- 2018(27923)
- 2017(53896)
- 2016(29101)
- 2015(32378)
- 2014(31722)
- 2013(31721)
- 2012(28706)
- 2011(25753)
- 2010(25885)
- 2009(24766)
- 2008(23997)
- 2007(21376)
- 2006(19007)
- 2005(17110)
- 学科
- 济(117978)
- 经济(117805)
- 业(105719)
- 管理(98581)
- 企(93536)
- 企业(93536)
- 方法(51155)
- 数学(41119)
- 数学方法(40716)
- 财(37763)
- 业经(36913)
- 农(36347)
- 中国(33258)
- 融(29255)
- 金融(29252)
- 制(28926)
- 银(28034)
- 银行(27968)
- 行(26867)
- 务(26486)
- 财务(26412)
- 财务管理(26376)
- 农业(25292)
- 企业财务(25070)
- 学(22516)
- 地方(22321)
- 理论(21799)
- 贸(21552)
- 技术(21536)
- 贸易(21536)
- 机构
- 学院(417496)
- 大学(415828)
- 济(168083)
- 管理(166185)
- 经济(164583)
- 理学(143188)
- 理学院(141690)
- 管理学(139479)
- 管理学院(138738)
- 研究(136739)
- 中国(109064)
- 京(88290)
- 科学(84103)
- 财(81071)
- 农(74525)
- 所(68679)
- 业大(64695)
- 财经(64260)
- 中心(63086)
- 研究所(62298)
- 江(61987)
- 农业(58670)
- 经(58380)
- 北京(55334)
- 范(50702)
- 经济学(50503)
- 师范(50119)
- 州(49963)
- 院(49267)
- 财经大学(47621)
- 基金
- 项目(280897)
- 科学(220525)
- 基金(204443)
- 研究(203437)
- 家(178896)
- 国家(177336)
- 科学基金(152557)
- 社会(129524)
- 社会科(122837)
- 社会科学(122805)
- 省(110162)
- 基金项目(108213)
- 自然(99530)
- 自然科(97188)
- 自然科学(97161)
- 自然科学基金(95461)
- 划(91935)
- 教育(91820)
- 资助(83383)
- 编号(82050)
- 成果(65938)
- 重点(62568)
- 部(61159)
- 创(60447)
- 发(59472)
- 课题(55955)
- 创新(55946)
- 科研(53565)
- 制(53454)
- 国家社会(53428)
- 期刊
- 济(186927)
- 经济(186927)
- 研究(121966)
- 中国(79686)
- 农(69039)
- 学报(68320)
- 财(65224)
- 管理(64017)
- 科学(61152)
- 大学(51696)
- 学学(49151)
- 融(48096)
- 金融(48096)
- 农业(46551)
- 教育(39575)
- 技术(34815)
- 业经(32469)
- 财经(32141)
- 经济研究(29196)
- 经(27487)
- 业(25957)
- 问题(24101)
- 技术经济(20876)
- 版(20298)
- 科技(20284)
- 理论(19780)
- 现代(19698)
- 商业(19159)
- 图书(18819)
- 财会(18683)
共检索到619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良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孙琴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制造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王高凤 姜青克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测算出19992011年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嵌的国内、国外服务附加值以衡量制造业国内、国外服务中间投入,并以此为依据采用FGLS估计国内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与嵌入结构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从总体层面来看,国内服务价值嵌入总额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显示负向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价值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国外现代与传统服务价值嵌入均呈现负向影响。第二,从分样本层面来看,国内现代与传统服务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岚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发展轨迹。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不同,导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实现了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对于中高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锁定"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文章选取48个国家和地区1997~2007年的出口、人均GDP数据计算了各国(地区)出口复杂度排名,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合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四类产业截面的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了进口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供应商主导型、规模经济型、专业制造型和科技主导型等四类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国际排名总体上较为靠后;从长期效应看,进口服务中间投入确实对我国出口复杂度具有积极影响,而且知识与技术需求量高的制造业所受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利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数据,分析数字贸易限制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限制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领域限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最大,电子交易限制、知识产权限制以及其他限制次之,支付系统限制不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受数字贸易壁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扩展分析表明,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受数字贸易限制的消极影响越突出。基于此,应适度放宽数字贸易限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数字贸易限制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本文利用WIOD、《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创业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显著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在进一步分析中,基于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的测算,再次证明创业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份额,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本文据此提出了激发企业家精神、有效构建创业网络、推动创业组织学习、倡导创业知识溢出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郝凤霞 黄含
制造业服务化正伴随着世界经济重构而出现重心转移,导致全球产业价值链产生结构性变化。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引入异质性服务投入结构,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综合测算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细化分析我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不同方面的投入服务化水平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1)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以及分工地位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2)从服务要素投入异质性的角度分析,金融保险服务化、技术研发服务化以及批发零售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运输仓储服务化、电信服务化等五类投入服务化对于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区分行业异质性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更能促进传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先锋 程亚波 李辉
本文基于2000—2018年TAPED数据库、UIBE GVC数据库匹配的跨国行业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垂直深度、水平广度提高有助于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促进技术创新、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是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有效渠道;相对于对数据流动过度限制的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模式,开放型和有条件型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模式更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安全例外条款深度增加不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显著提升了“数据依赖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条款和个人数据保护条款深度增加有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而数据存储非强制本地化条款深度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本研究为构建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的法规体系以及深度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赖伟娟 钟姿华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赖伟娟 钟姿华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高技术领域领先;欧盟以两头参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出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武杰 李丹
数字技术发展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向数字化重构并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T数理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数字中间品投入、出口国内增加值与国际分工地位的相互关系,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与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数字化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贸易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这4个渠道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较好且研发投入较多地区的企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显著。因此,建议从加大国内数字技术研发力度、采用差异化战略引导及加强数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激发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分工活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在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研究——基于价值链高度指数的分析
中国制造业双向FDI是否提升了其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
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去工业化及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评估——基于Koopman分工地位指数的研究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与Koopman分工地位指数的比较分析
中日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地位的比较研究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研究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