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6)
- 2023(17871)
- 2022(14577)
- 2021(13125)
- 2020(11018)
- 2019(24924)
- 2018(24178)
- 2017(46941)
- 2016(24814)
- 2015(27606)
- 2014(27037)
- 2013(26449)
- 2012(24070)
- 2011(21304)
- 2010(21342)
- 2009(19963)
- 2008(18626)
- 2007(16032)
- 2006(13869)
- 2005(11984)
- 学科
- 济(101672)
- 经济(101573)
- 管理(71066)
- 业(70402)
- 企(59143)
- 企业(59143)
- 方法(53910)
- 数学(49195)
- 数学方法(48493)
- 银(34941)
- 银行(34794)
- 行(33145)
- 融(32242)
- 金融(32240)
- 中国(29260)
- 财(28123)
- 制(25588)
- 农(24190)
- 业经(23551)
- 贸(19625)
- 贸易(19608)
- 地方(19485)
- 务(19221)
- 财务(19163)
- 财务管理(19125)
- 易(19106)
- 企业财务(18303)
- 学(17883)
- 农业(16782)
- 理论(16177)
- 机构
- 学院(345182)
- 大学(345102)
- 济(142292)
- 经济(139543)
- 管理(137501)
- 理学(120580)
- 理学院(119369)
- 管理学(117013)
- 管理学院(116422)
- 研究(107107)
- 中国(93934)
- 京(69708)
- 财(66137)
- 科学(65694)
- 农(60636)
- 中心(54824)
- 财经(54615)
- 业大(53452)
- 所(51544)
- 经(49983)
- 江(49714)
- 农业(48313)
- 研究所(47489)
- 经济学(46137)
- 经济学院(42284)
- 北京(42270)
- 财经大学(41428)
- 州(40478)
- 范(40363)
- 师范(39776)
- 基金
- 项目(246479)
- 科学(195709)
- 基金(183774)
- 研究(171637)
- 家(162013)
- 国家(160779)
- 科学基金(139974)
- 社会(112668)
- 社会科(107472)
- 社会科学(107447)
- 基金项目(97261)
- 省(95694)
- 自然(93260)
- 自然科(91321)
- 自然科学(91298)
- 自然科学基金(89701)
- 划(80797)
- 教育(80049)
- 资助(75867)
- 编号(66768)
- 重点(55427)
- 部(54106)
- 创(52415)
- 发(51379)
- 成果(51127)
- 创新(49020)
- 科研(48466)
- 国家社会(48311)
- 教育部(47040)
- 大学(46091)
- 期刊
- 济(134769)
- 经济(134769)
- 研究(95078)
- 中国(59224)
- 融(58580)
- 金融(58580)
- 学报(57306)
- 农(52185)
- 财(51094)
- 科学(50798)
- 管理(47707)
- 大学(43725)
- 学学(41835)
- 农业(32581)
- 技术(29056)
- 教育(27255)
- 财经(27077)
- 经济研究(23819)
- 经(23058)
- 业经(21985)
- 统计(19162)
- 策(18032)
- 问题(17780)
- 业(17720)
- 理论(17194)
- 版(16400)
- 技术经济(16244)
- 商业(16067)
- 决策(15877)
- 实践(15654)
共检索到491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温博慧 刘雨菲 程朋媛
数字金融依托信息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界限的特征。本文借助非平衡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不同维度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影响的空间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数字金融对本区域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相邻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会推进本地区银行小微贷款的提升。第二,不同维度数字金融发展对小微贷款的溢出影响在东部地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金融发展深度指数的影响方面,而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近杭州区域仅在数字化程度指数影响下正向溢出。第三,小微贷款业务量水平较低的区域将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收敛到高水平区域。现阶段,数字金融深度服务维度是推动空间效应收敛的主要驱动力。未来,数字化程度维度的发展可能对空间效应收敛有更大的贡献潜力。在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本文结论对推动区域间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超 林丽琼
本文通过构造贷款技术指数,量化贷款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864家小微企业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小银行优势"理论进行检验,并论证该理论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县域地区,"小银行——关系型贷款技术——小微企业"与"大银行——交易型贷款技术——大中型企业"的二元匹配关系依然成立。不过,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小银行优势"理论的适用性逐渐削弱。最后,提出完善县域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激励大银行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贷款技术和贷款模式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在理论上,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提高本地区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本地区的资本积累。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作为外来资本的代理变量,基于中国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资金"洼地"效应。结果发现,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的资金"洼地"效应,并且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洼地”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明
本文对现有房地产价格与信贷之间的关系进行扩展研究,将委托及信托贷款、集合信托计划等非银行信贷引入研究范畴,并基于我国2005-2014年的月度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银行信贷与非银行信贷均对房地产价格存在"加速器"效应,并在信贷调控周期下呈现互补替代特征,但银行信贷价格与非银行信贷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对调控的反应表现不同,相比信贷价格因素,信贷规模因素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关系更为显著和持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雪峰
本文以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治关联对不同产权性质(国有和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与民营企业均有寻求政治关联的动机,但是民营企业寻求政治关联的动机更加强烈。从贷款规模上看,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进一步从期限的角度看,表现为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民营企业建立的政治关联使得其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从贷款期限的角度分析,体现为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文娟 钟立新
产业集聚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是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已有的空间计量模型可适用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量,而对于影响产业集聚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则需要借助于其它模型。文章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借助于包含距离变量的产业空间计量模型,通过空间重构和空间耦合,可建立同时适用于产业集聚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出不同地区产业集聚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峻峰 李巍 张卫峰
文章从攸关银行经营绩效的银行贷款出发,在数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175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可通过银行贷款的规模和质量影响经营绩效;在全样本回归下,扩大金融开放会导致银行贷款规模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进而抑制银行经营绩效;在贷款规模和质量的中介作用下,发达经济体金融开放对银行经营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开放不利于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且贷款规模和质量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文章认为,扩大金融开放需要配套必要的措施,这样才能促进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波 周宁 霍永强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既带来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产生了消极的"竞争效应"。为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2009-2017年我国138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总的来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负向影响,即金融科技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第二,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大,农村商业银行次之,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尽管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应积极面对金融科技的调整,按照互联网"开放、共享、简约、极致"的特征,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创新服务模式,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竞争力,进而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段军山 白茜
通过协整和VEC模型的经验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贷款弹性为正,银行贷款的顺周期效应明显,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推动了银行贷款增加;房地产价格的利率弹性为正,资金价格的变动导致成本约束效应相对有限;在短期,人均收入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贡献更为显著。长期来看,政府面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做出适当的反向调整。房地产价格在受到银行信贷正向冲击后,房地产价格出现递增趋势,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具有2个月的时滞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军山 白茜
通过协整和VEC模型的经验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贷款弹性为正,银行贷款的顺周期效应明显,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推动了银行贷款增加;房地产价格的利率弹性为正,资金价格的变动导致成本约束效应相对有限;在短期,人均收入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贡献更为显著。长期来看,政府面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做出适当的反向调整。房地产价格在受到银行信贷正向冲击后出现递增趋势,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具有2个月的时滞效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关系民生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所以要审慎调控,不能一刀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天赐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为防范日益严重的信用风险,各商业银行开始注重对银行贷款的定价问题。贷款定价是保证银行取得贷款合约中约定的预期或目标收益的重要基础,是银行保持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其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用最近四年的最新数据,对银行贷款定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银行在贷款定价中比较关注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流动负债两个指标值,同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
关键词:
贷款定价 利率 财务指标 控制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忠璐
文章主要考察新资本监管改革给予个人贷款风险权重系数优惠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实施个人贷款风险权重系数优惠的政策,显著促进了银行发放个人贷款,特别是对大银行来说,政策效果更好;(2)在优惠政策实施之前,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会紧缩个人贷款,而且这种惜贷行为在大银行中尤为突出;(3)在优惠政策实施之后,资本水平越高的银行对个人贷款的偏好反而越强,且这一促进作用的力度在大银行中更为显著。
关键词:
银行资本 个人贷款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翔 常灿
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业务的前提之一就是提高非利息收入有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绩效,但这一前提目前尚缺乏有利的证据。本文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对中国106家银行2001~2011年的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贡献度呈现不断递减的非线性关系,且当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一定值后,其占比的提高还会降低银行绩效;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也表现出了相同的非线性关系。这一结论能为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天龙 张同建 马国建
中国工商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对宏观金融政策的执行和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贷款定价正成为中国工商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贷款定价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这些因素功能的分析正成为贷款定价策略改进的关键。基于中国工商银行的样本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贷款定价因素的效应机理,为中国工商银行贷款定价策略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