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03)
2023(19800)
2022(16444)
2021(15156)
2020(12832)
2019(28982)
2018(28427)
2017(54351)
2016(29665)
2015(33135)
2014(32633)
2013(32578)
2012(29558)
2011(26374)
2010(26539)
2009(25289)
2008(24728)
2007(22216)
2006(19919)
2005(18062)
作者
(87253)
(72225)
(71925)
(68057)
(45822)
(34561)
(32577)
(28099)
(27446)
(25884)
(24675)
(24429)
(23116)
(22903)
(22394)
(22097)
(21626)
(21527)
(20727)
(20680)
(18112)
(17815)
(17590)
(16475)
(16286)
(16233)
(16184)
(15974)
(14504)
(14167)
学科
(117467)
经济(117294)
(108829)
管理(105042)
(97294)
企业(97294)
方法(51139)
数学(40832)
数学方法(40445)
(40190)
业经(37853)
(36358)
中国(33439)
(30802)
(29480)
金融(29477)
(29407)
银行(29341)
(28420)
财务(28339)
财务管理(28293)
(28058)
企业财务(26897)
农业(25536)
地方(22322)
理论(22149)
(22081)
技术(21873)
(21006)
(20964)
机构
学院(421398)
大学(419743)
管理(169797)
(167989)
经济(164261)
理学(144596)
理学院(143071)
管理学(140906)
管理学院(140127)
研究(136468)
中国(111682)
(89626)
科学(83980)
(83974)
(75283)
(68769)
财经(65373)
业大(64986)
(64288)
中心(64155)
研究所(62113)
(59399)
农业(59170)
北京(56274)
(51860)
(50295)
经济学(50077)
师范(49701)
(49097)
财经大学(48481)
基金
项目(279948)
科学(219310)
基金(203071)
研究(202876)
(177582)
国家(176029)
科学基金(151530)
社会(128156)
社会科(121560)
社会科学(121527)
(110202)
基金项目(107815)
自然(99062)
自然科(96730)
自然科学(96703)
自然科学基金(95021)
(91700)
教育(91628)
资助(82946)
编号(82292)
成果(66200)
重点(62280)
(60713)
(60230)
(58822)
课题(56083)
创新(55777)
科研(53537)
(53390)
国家社会(52774)
期刊
(190456)
经济(190456)
研究(123389)
中国(84945)
(69509)
(69396)
学报(68621)
管理(67777)
科学(61391)
大学(51974)
(50803)
金融(50803)
学学(49308)
农业(46557)
教育(40166)
技术(36076)
财经(32923)
业经(32456)
经济研究(28814)
(28172)
(27307)
问题(24240)
技术经济(21362)
(20523)
理论(20432)
现代(20354)
科技(20290)
财会(20178)
图书(20070)
商业(18953)
共检索到637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芝红  张友棠  韩子超  
作为金融服务的新型业态,数字金融要如何实现“普惠”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金融指数,探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可以同时通过“融资机制”和“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即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来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机制”中,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贵问题来抑制盈余管理,并未缓解融资难问题。同时,在从地区、产权异质性和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水平三个维度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后,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非国企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水平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也不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淮嵩   王春晖  
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商贸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商贸流通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门限效应模型揭示营商环境的传导机制和门限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抑制商贸流通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且使用深度的抑制作用最强;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抑制作用,在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中存在正向传导机制;营商环境在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实证结论为推动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和落实数字金融对商贸流通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惠丽丽  郭方醇  谢获宝  
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通过整合内部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依托各种金融化工具来调节投资收益的实现和利润的分布,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不管是在内涵还是计量上都忽视了利用金融化投资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基于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越高,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在广义的真实盈余管理中,实体企业利用金融化投资进行的盈余管理部分替代了传统的真实经营活动盈余管理;此外,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并没有带来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而是促成了两者的互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桂良军  于洋  
本文以2008~2014年度我国A股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的双重视角,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盈余管理方式对信贷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融资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倾向通过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来获取信贷融资,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更加倾向通过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来获取信贷融资。进一步来看,国有持股比例对通过盈余管理获得信贷融资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媛媛  
以19942015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中确定至2015年底已经在境内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名单,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交叉上市公司与其配对公司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交叉上市企业相比于配对公司而言,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更低;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公司管理层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企业在交叉上市以后,其实施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相对降低,这就引发了企业实施该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动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毅  阮青松  
以限薪令为制度背景,运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了薪酬管制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薪酬管制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因此严格的薪酬管制会诱发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地方企业,薪酬管制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毅  阮青松  
以限薪令为制度背景,运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了薪酬管制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薪酬管制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因此严格的薪酬管制会诱发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地方企业,薪酬管制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梓  刘亚宁  
原有金融工具准则的顺周期性和滞后性等问题逐渐暴露,为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基于2015—2020年我国纯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降低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且对企业正向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金融工具准则在非国有企业、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以及由非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发挥的边际效应更强。外部环境检验结果显示,新金融工具准则在高法治水平和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实施的效果更佳,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约束更明显。因此,为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对高管任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朗  柳清秀  
不确定的宏观环境提升了企业风险,管理层有动机进行掩盖真实业绩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深市2006-2019年上市流通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风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流通业企业风险越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两者显著正相关;外部监察在两者之间呈部分中介效应,外部监察力度能够削弱企业风险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提高作用。进一步通过分组研究发现,外部监察的中介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四大客户和欠发达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从风险角度揭示了流通业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成因,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探求其中的影响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宏稳  王琛  
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企业金融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正向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二者呈“U型”关系,当企业金融化水平适度时会抑制其正向盈余管理,而金融化水平过度则会加剧其正向盈余管理。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会影响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进而对企业正向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分组回归表明,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规模较大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盈余管理的文献成果,可为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文莉  鲍盼盼  
由于经营业务及监管体系的特殊性,金融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比其他企业更加复杂,造成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但国内对金融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理论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全面探究我国金融企业盈余管理十年来的研究动态,划分研究阶段,梳理提炼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挖掘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突破的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文莉  鲍盼盼  
由于经营业务及监管体系的特殊性,金融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比其他企业更加复杂,造成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但国内对金融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理论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全面探究我国金融企业盈余管理十年来的研究动态,划分研究阶段,梳理提炼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挖掘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突破的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志敏  楼杰云  
半强制分红政策首先影响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进而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文章以2008年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政策背景,研究了现金分红门槛对再融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质企业"为了降低现金分红水平,传递企业质量信号,更有可能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相反,"普通企业"只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迎合业绩门槛,但是并没有增加现金分红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并不排斥再融资前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正向盈余管理较为抵触。研究得到的启示是:一方面,半强制分红政策影响了"优质企业"的盈余管理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