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70)
- 2023(20451)
- 2022(16598)
- 2021(15158)
- 2020(12788)
- 2019(28806)
- 2018(28214)
- 2017(54035)
- 2016(29118)
- 2015(32210)
- 2014(31811)
- 2013(31348)
- 2012(28776)
- 2011(25490)
- 2010(25593)
- 2009(24374)
- 2008(23637)
- 2007(21163)
- 2006(18192)
- 2005(16310)
- 学科
- 济(123213)
- 经济(123072)
- 业(103483)
- 管理(92883)
- 企(91117)
- 企业(91117)
- 方法(56900)
- 数学(47374)
- 数学方法(46817)
- 业经(37305)
- 农(37254)
- 财(37024)
- 中国(33060)
- 融(29327)
- 金融(29322)
- 银(27752)
- 银行(27687)
- 行(26596)
- 农业(26466)
- 务(26457)
- 财务(26405)
- 财务管理(26359)
- 制(25809)
- 企业财务(25045)
- 地方(23241)
- 贸(23123)
- 贸易(23108)
- 易(22519)
- 学(22214)
- 技术(21562)
- 机构
- 学院(418676)
- 大学(413558)
- 济(172161)
- 经济(168869)
- 管理(164181)
- 理学(141975)
- 理学院(140504)
- 管理学(138133)
- 管理学院(137371)
- 研究(134166)
- 中国(109430)
- 京(84959)
- 科学(83505)
- 财(80205)
- 农(78441)
- 所(67659)
- 业大(65181)
- 中心(65158)
- 财经(64716)
- 江(62898)
- 农业(62214)
- 研究所(61826)
- 经(58812)
- 经济学(53286)
- 北京(52077)
- 州(50287)
- 范(50095)
- 师范(49419)
- 经济学院(48591)
- 院(48066)
- 基金
- 项目(283556)
- 科学(223767)
- 基金(207678)
- 研究(201947)
- 家(182520)
- 国家(180957)
- 科学基金(155919)
- 社会(130215)
- 社会科(123635)
- 社会科学(123599)
- 省(112457)
- 基金项目(110090)
- 自然(102216)
- 自然科(99946)
- 自然科学(99912)
- 自然科学基金(98186)
- 划(93887)
- 教育(92455)
- 资助(83950)
- 编号(80433)
- 重点(64229)
- 成果(63582)
- 部(61922)
- 创(61671)
- 发(61194)
- 创新(57158)
- 科研(55356)
- 课题(54876)
- 业(54562)
- 国家社会(54553)
- 期刊
- 济(184528)
- 经济(184528)
- 研究(113666)
- 中国(74465)
- 农(71923)
- 学报(68545)
- 财(65181)
- 科学(62186)
- 管理(61892)
- 大学(51429)
- 融(51262)
- 金融(51262)
- 学学(49345)
- 农业(47753)
- 技术(36580)
- 教育(34392)
- 业经(32301)
- 财经(32220)
- 经济研究(29301)
- 经(27748)
- 业(27426)
- 问题(24526)
- 技术经济(22100)
- 版(21223)
- 统计(19871)
- 商业(19659)
- 贸(19409)
- 财会(19287)
- 理论(19120)
- 现代(19097)
共检索到608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韩贤 陈曦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获取长期资金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短贷长投;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企业短贷长投产生了缓解效应,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从金融监管强度、银行业竞争、企业规模和企业技术特质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效应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强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基础;当银行业竞争激烈时,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小型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普惠特征。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丰富了数字金融微观视角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鼓励银行适度竞争、引导企业合理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楠 刘彤 王雷
数字信贷将新型信息技术与信贷场景紧密融合,改变了企业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围绕“技术+信贷应用场景”选取影响信贷业务变革的关键词,并通过百度新闻爬取关键词构建地区数字信贷指数,探究数字信贷如何影响企业短贷长投。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信贷能够缓解企业短贷长投现象;(2)数字信贷能够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流动性限制两种作用机制减轻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3)对于小规模、民营企业与低金融发展地区,数字信贷更能缓解企业短贷长投行为,验证了数字信贷具有优配置、补短板的作用;(4)数字信贷显著缓解了企业短贷长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
关键词:
数字信贷 短贷长投 投融资期限错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强 黄惠春
基于2007-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资产总额越大,企业短贷长投程度越高,金融资产配置以资本套利动机为主;短期金融资产能够缓解企业短贷长投,具有“蓄水池”效应,而长期金融资产则会加剧企业短贷长投,具有“挤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短期金融资产对短贷长投的缓解作用在融资约束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强和内部治理较好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而长期金融资产对短贷长投的加剧作用在融资约束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和内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金融资产配置的经济后果,为治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短贷长投的负面效应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吉克作洛 张友棠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短期信贷本期增量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垣钰 郭淑娟
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并产生抑制的同群效应。从融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正面预期,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从投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能力、降低非效率投资程度,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上述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得到了充分释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青 琚望静 庄朋涛
如何约束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关乎中国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环境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借助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显著地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有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缓解作用有显著差异,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化成果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应最强烈,底层技术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效应并不明显。数字化转型之所以能有效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一是在信贷结构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长期信贷可得性,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二是机构投资者类型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增进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发挥其治理效应,促使企业合理安排投融资期限结构。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引导长期资金更多地流向民营企业、内部管控成本高以及运营效率低的企业,从而助力企业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本研究拓宽了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思路,对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瑞欣 郭淑娟 常京萍
数字经济领航经济增长,而企业投融资期限匹配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微观保障。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优化信息环境并抑制金融错配,进而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非产融结合企业以及非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而言,数字经济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能强化该治理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下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缓解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并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贾秀彦 狄灵瑜 吴君凤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短债长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短债长用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的长期融资能力和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缓解短债长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影响在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和提高企业未来的增长能力,短债长用起中介作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需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融资难是制约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短贷长投”则成为民营企业应对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这不仅对企业自身财务安全、经营业绩构成隐患,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结合二十大“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当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18 392个样本观测值,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降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路径,提高银行放款意愿,进而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三,转型前民营企业违约风险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或者经营成本越高,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果越显著,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逻辑的合理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的颁布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绿色信贷对企业微观债务结构的影响。本文基于熵平衡-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环境风险管理,重污染企业的债务期限显著降低。同时,重污染企业受政策影响降低了投资力度,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同步下降。进一步考虑了制度环境差异的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绿色信贷政策更好地发挥降低重污染企业债务期限和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表明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设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基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加强绿色信贷政策灵活性和推动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信东 巴雯新
投融资期限错配不仅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融券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实施、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和融资交易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促进企业金融化行为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融券交易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融券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中更突出。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融资融券通过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降低了企业绩效,提高了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吴秋生
本文基于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ESG评级产生的差异,形成ESG不确定性视角,研究ESG评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ESG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难度,形成了投融资期限错配,主要影响机制为长期债务融资水平和投资者情绪积极性降低。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加强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能有效缓解ESG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基于企业特征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战略防御型企业、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ESG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以及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行业整体特征的异质性检验发现,ESG不确定性对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更大。经济后果检验表明,ESG不确定性加剧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会提高企业破产风险,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不仅拓展了ESG评级的相关研究,也揭示了ESG不确定性与实体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内在联系,对债权人和投资者正确认识和对待ESG评级、促进企业提高投融期限配置有效性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俞毛毛 马妍妍
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数据,在现有文献对于企业实体领域投融资期限错配动机及后果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模型,结合金融化行为中的"脱实向虚"与"雪中送炭"特征,分析金融化投资的双重特征。研究发现:金融化投资存在"长贷短投"现象,在长期信贷超出门槛值后,体现出"脱实向虚"特征;金融化期限错配又能缓解实体领域的"短贷长投"问题、抑制过度投资,存在"雪中送炭"的合理性特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牛煜皓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即数字化转型助长了企业的“短贷长投”倾向。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银行信贷供给意愿更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大时更加明显,而较优的人力资本结构有助于缓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为企业加强风险管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洋 赵晶
本文基于中国246家商业银行及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否改善贷款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通过调节错配企业短期贷款金额、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该效应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较强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及业务的数字化均可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产生影响,但前两个维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探究商业银行数字化的微观错配纠偏功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层面投融资期限错配引发的风险,也为进一步优化银企互动和挖掘商业银行数字化意义提供了新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