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0)
- 2023(13132)
- 2022(10127)
- 2021(8965)
- 2020(7423)
- 2019(16092)
- 2018(15586)
- 2017(30067)
- 2016(15906)
- 2015(17117)
- 2014(16463)
- 2013(16476)
- 2012(14740)
- 2011(12835)
- 2010(13029)
- 2009(12687)
- 2008(11909)
- 2007(10746)
- 2006(9473)
- 2005(8782)
- 学科
- 业(81671)
- 企(74330)
- 企业(74330)
- 济(72988)
- 经济(72904)
- 管理(61385)
- 业经(31450)
- 方法(31219)
- 农(26406)
- 融(25853)
- 金融(25853)
- 财(25726)
- 数学(23667)
- 数学方法(23569)
- 银(23280)
- 银行(23244)
- 中国(22740)
- 行(22564)
- 务(20509)
- 财务(20494)
- 财务管理(20481)
- 农业(20333)
- 企业财务(19489)
- 制(17585)
- 技术(16394)
- 贸(13781)
- 贸易(13770)
- 策(13621)
- 易(13482)
- 划(13263)
- 机构
- 学院(230042)
- 大学(222630)
- 济(102826)
- 经济(101248)
- 管理(95030)
- 理学(82211)
- 理学院(81514)
- 管理学(80592)
- 管理学院(80193)
- 研究(69089)
- 中国(62351)
- 财(47765)
- 农(44815)
- 京(44602)
- 科学(40262)
- 财经(38659)
- 业大(35703)
- 农业(35575)
- 经(35317)
- 中心(34161)
- 江(34094)
- 所(34028)
- 经济学(32078)
- 研究所(30825)
- 经济学院(29374)
- 财经大学(28734)
- 商学(28491)
- 商学院(28225)
- 州(27241)
- 北京(27107)
- 基金
- 项目(153242)
- 科学(122485)
- 基金(114409)
- 研究(109614)
- 家(99875)
- 国家(98914)
- 科学基金(86985)
- 社会(74336)
- 社会科(70900)
- 社会科学(70881)
- 省(61021)
- 基金项目(60919)
- 自然(55742)
- 自然科(54584)
- 自然科学(54568)
- 自然科学基金(53713)
- 划(49384)
- 教育(47666)
- 资助(45161)
- 编号(42467)
- 业(38217)
- 创(36296)
- 重点(33911)
- 发(33238)
- 部(33034)
- 创新(33028)
- 国家社会(31917)
- 成果(31593)
- 制(29921)
- 科研(29627)
- 期刊
- 济(110592)
- 经济(110592)
- 研究(61878)
- 农(42109)
- 中国(42037)
- 财(40045)
- 管理(38816)
- 融(35485)
- 金融(35485)
- 学报(34583)
- 科学(32424)
- 农业(27956)
- 大学(26498)
- 学学(25894)
- 业经(21123)
- 财经(19845)
- 技术(19371)
- 经济研究(17890)
- 业(17247)
- 经(17133)
- 问题(14365)
- 技术经济(13773)
- 商业(12416)
- 财会(12249)
- 现代(11866)
- 世界(11259)
- 贸(11227)
- 教育(11155)
- 版(10533)
- 国际(10520)
共检索到339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芬芬 王满仓 吴建銮 袁映奇
文章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理论机理,并基于201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一方面,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劳动雇佣增加,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新企业创造的劳动雇佣,通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防止了退出企业缩减劳动雇佣。并且,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劳动雇佣 融资约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颖 周智力
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上市非金融企业的数据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劳动雇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和创新水平从而影响劳动雇佣。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雇佣均被挤出。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相对更大。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劳动雇佣 就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明桂 王俐璇 赵文婷 胡彦琦
本文研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005~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专利质押融资政策试点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员工总数和高技术员工人数,并且这一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银行信贷、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以及缓解经营风险不确定性来实现。进一步检验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专利价值高、轻资产型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具有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配置效率的作用,为专利质押融资的试点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专利质押融资 企业劳动雇佣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玲 余明桂 钟慧洁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经济后果。以上市公司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增加,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还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从企业劳动雇佣视角丰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还可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拓展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会玲
新劳动政策所体现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雇佣关系。理论上在短期新劳动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小企业雇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双方达成帕累托有效结果。新劳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中小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但在短期却因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而使劳资双方利益共同受到损失。不过从长期的演化分析看,新劳动政策将促使中小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改善等内涵式的发展消化新增的劳动成本,从而达到劳资双方利益共享的帕累托有效结果。
关键词:
劳动政策 雇佣关系 中小企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富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雇佣方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并使企业劳动关系变得更复杂。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企业合约中难以涵盖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简化和外部化为管理权向劳动关系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并直接导致了劳动关系的自由化。过去30年,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企业及劳动力市场都获得了太多的创新空间,但公共力量的创新过于滞后。嵌入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对劳动关系自由化过程的干预性介入。复合型劳动关系体系是与雇佣方式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三层次劳动关系框架的设计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徐道胜 冯晓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而ESG评级分歧引致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劳动雇佣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了企业劳动雇佣。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一方面在劳动力需求端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给端损害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声誉,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从而减少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企业雇佣的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上市年限较短的企业和重污染行业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还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导致企业雇佣更多高技能员工,减少雇佣低技能员工。此外,ESG评级分歧也促使企业支付高薪酬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和企业劳动雇佣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ESG信息披露标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周中胜
本文以2007~2009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劳动雇佣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公司的雇佣人数及雇佣成本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民营公司的政治联系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结果表明,尽管民营公司通过建立与政府的政治联系可能会在银行信贷、财政补贴、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取租金收益,但与此同时,公司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如劳动力就业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鑛 马银坡
面对我国日益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企业从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要素替代等多方面做出市场反应。本文运用上市公司2001-2020年非金融类企业数据,研究在最低工资上涨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调整资本积累和要素投入,运用债务和金融投资等工具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持续性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在保障劳动者合法劳动报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通过调整其债务和金融资产头寸,深化资本劳动比,对企业雇佣规模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在雇佣结构调整方面增加了高教育水平技能劳动力;更换解释变量检验和异质性分析都验证了基准结果的稳健性。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企业债务 企业劳动雇佣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晓芳 谢宝剑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影响下,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衰退期企业,其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服务业企业,其对制造业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东部、西部、东北地区企业,其对中部地区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机制增加企业劳动雇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为不同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创造广阔就业空间,但相比于低学历劳动力,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相比于财务岗位、销售岗位、其他岗位特别是生产岗位,其对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岗位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因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就业创造效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推动地区就业规模稳定增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从帅 刘晔 王治华 刘睿智
逐步推广的"营改增"改革相当于一种"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了239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政策对企业投资、劳动雇佣以及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了企业总投资,不过在房地产市场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干扰下,对设备类固定资产及部分无形资产投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人均资本量却得到了显著提高;"营改增"对劳动力雇佣没有实际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工资水平;同样,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企业研发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也对"营改增"后续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帅 王亚男 秦睿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以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对民营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并且上述效应在财政压力较大、法律制度环境较差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的地区和盈利能力较弱、融资约束较高、劳动雇佣需求较大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偿还了拖欠民营企业的账款,并显著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讨论发现,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主要扩大了民营企业对硕士学历员工和非生产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此外,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但却降低了资本密集度,且对员工工资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相对于投资规模,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大,而且并不是员工工资的结构性变化所致。本研究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视角厘清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的微观经济效应,能够为整改地方政府欠款现象以稳定社会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志浩
文章在测算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基础上,探究了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佣。结果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扩大了劳动雇佣规模。利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Bartik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问题,结论稳健。机制研究表明,提升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替代和生产扩张机制,影响劳动雇佣规模。拓展分析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区域市场分割程度低、依赖国际供应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促进效应更大;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影响劳动雇佣结构,提高了高技能就业比例、工会员工比例和女性员工比例。文章认为,应积极嵌入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中国“稳就业”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彩霞 陈学胜 谢雁翔
以2004—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融资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劳动力雇佣规模,且在大规模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供给较多的地区该效应更明显。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短期债务融资会增加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而长期债务融资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债务融资与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关系会受到企业成长前景、融资约束、政府干预、信贷政策的影响。拓展研究表明,债务融资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且对企业劳动力雇佣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改善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晓勇
马克思认为,雇佣劳动绝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货币与活劳动的交换活动,其本质上是设定资本即生产资本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又结合的过程。“非雇佣数字劳动”概念的兴起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劳动的新形态和新变化,也引起学者们对“非雇佣数字劳动中是否存在剥削和是否产生剩余价值”的争辩和讨论。本文借鉴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非雇佣数字劳动”的生产性和雇佣性,系统全面把握“非雇佣数字劳动”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非雇佣数字劳动”的新特征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
关键词:
非雇佣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 雇佣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