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37)
2023(19228)
2022(15869)
2021(14610)
2020(12341)
2019(27433)
2018(27043)
2017(51742)
2016(27956)
2015(31004)
2014(30053)
2013(29930)
2012(27238)
2011(24310)
2010(24303)
2009(22845)
2008(21866)
2007(19540)
2006(17185)
2005(15309)
作者
(81420)
(67510)
(67211)
(63477)
(42851)
(32370)
(30316)
(26340)
(25654)
(24050)
(22855)
(22797)
(21518)
(21344)
(20738)
(20699)
(20089)
(20068)
(19443)
(19374)
(16936)
(16490)
(16409)
(15400)
(15128)
(15123)
(15081)
(14891)
(13482)
(13345)
学科
(113038)
经济(112916)
(102794)
(92093)
企业(92093)
管理(91763)
方法(49872)
数学(39886)
数学方法(39497)
业经(36978)
(34325)
(33974)
中国(32886)
(27998)
金融(27997)
(26812)
银行(26742)
(25754)
技术(24845)
(24840)
财务(24772)
财务管理(24746)
农业(24557)
(24333)
企业财务(23498)
地方(22267)
理论(21805)
(21196)
(20700)
贸易(20683)
机构
学院(393409)
大学(390186)
管理(158845)
(158286)
经济(155036)
理学(136918)
理学院(135496)
管理学(133390)
管理学院(132693)
研究(128233)
中国(102440)
(83084)
科学(80045)
(72574)
(71119)
(64313)
业大(62105)
中心(59713)
研究所(58602)
(58366)
财经(58153)
农业(56111)
(52998)
北京(52082)
(47740)
(47457)
师范(47166)
经济学(47148)
(46308)
财经大学(43171)
基金
项目(268227)
科学(210561)
基金(194182)
研究(194104)
(170458)
国家(168951)
科学基金(145538)
社会(122813)
社会科(116609)
社会科学(116579)
(106501)
基金项目(103352)
自然(95102)
自然科(92925)
自然科学(92899)
自然科学基金(91303)
(88482)
教育(87366)
资助(78678)
编号(78361)
成果(61674)
(60107)
重点(59955)
(57631)
(57572)
创新(55495)
课题(53343)
(52053)
科研(51100)
国家社会(50746)
期刊
(172975)
经济(172975)
研究(112759)
中国(76602)
(65214)
学报(64641)
管理(62147)
科学(58364)
(57798)
大学(48510)
学学(46119)
(44621)
金融(44621)
农业(44476)
教育(39805)
技术(35903)
业经(30532)
财经(28719)
经济研究(27331)
(25796)
(24709)
问题(22095)
技术经济(21626)
科技(21225)
图书(19165)
现代(18856)
(18634)
理论(18518)
商业(18363)
财会(16952)
共检索到582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强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制度环境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存在产权、行业及制度环境异质性。同国有企业相比,数字金融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较于非高新行业,数字金融对高新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处于低质量制度环境的中小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制度环境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此,政府应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并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强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制度环境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存在产权、行业及制度环境异质性。同国有企业相比,数字金融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较于非高新行业,数字金融对高新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处于低质量制度环境的中小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制度环境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此,政府应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并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   陈迪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2011—2021年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监管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因所在行业、地区和所有权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高丽丽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资源结构性错配严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矫正这一问题,进而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固定及中介效应模型,在传统金融结构错配背景下,探讨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数字金融通过矫正传统金融结构错配,改善非国有、高技术、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环境,更具靶向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覆盖广度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杠杆来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伟   张可萌   许志勇   余浪  
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2020年新三板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融资费用、降低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提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东部地区和“专精特新”企业中效果更明显。本文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传导路径研究与异质性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精准度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旭  赵梦菲  房佳仪  
数字普惠金融结合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普惠金融,对微观企业乃至宏观经济都有重大影响。基于2011—2017年中小板及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区域异质性的影响效应,以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价值驱动效果,而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从地区发展异质性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文章有助于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内在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推广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红花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主体,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为解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机制,基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2014—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多维度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促进作用显著。企业财务费用率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下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一定缓解作用,从而驱动其创新。在企业所处区域与所有权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影响更显著。金融的普惠性与数字化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体制短板,减少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问题,能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自身的积极发展,而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中小企业能获得更为合理的数字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创新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银飞  苗丽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债务融资成本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及技术创新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产出。基于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对高科技行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大于非高科技行业;基于所有权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仅对非国有企业起到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深刻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晓雪  张子文  
数字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资源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其是否能够做到“雨露均沾”值得探索。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2011—2020年中国A股中小板企业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同时数字金融的赋能作用存在基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基于企业市场地位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当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企业市场地位达到相应门槛值后,企业技术创新才能享受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赋能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受到企业声誉的调节,高企业声誉会提高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经济后果的结论,拓展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小企业积极应对数字金融发展,抓住市场机遇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毕克新  郭文刚  
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较少,又很难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政府对其支持的力度也不够,使中小企业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资金。实践证明,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所以,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珍  池仁勇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有助于中小企业在网络中获得技术创新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为此,界定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具体分析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从而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绍宇  高巍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关系模型,然后从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析,并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3个角度提出跨越信息技术壁垒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成国  金晓芳  王冀宁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发展迫切性、融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从银行、政府、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四个角度,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资协同机制、知识产权融资的市场化机制以及银行知识产权信贷与政府、中介机构、中小企业的协同机制,借鉴美国先进知识产权融资经验,探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新路径,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价指标及知识产权信贷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知识产权融资的银行信贷创新、政府保障机制、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我管理系统方案,构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建荣  潘洁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CSR)视角,以297家上市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3个向度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层责任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而易见的推动效应,并据此提供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朝军  米咪  温焜  
本文对国内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相关概念、内涵特征、发展模式与创新扩散等文献进行了梳理,报告了中小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模式的内生动力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文献的系统分析发现,众多学者对中小企业创新特点、创新过程、创新模式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较多,但是研究结果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创新实践结合的不够充分,实证研究所构造的数量模型太过于理想化,研究目标不够具体,得出的结论对于现实中的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性不强。因此,从微观层面上对企业分类研究、对企业的创新效应和影响水平进行准确测度,应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