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4)
2023(12995)
2022(9907)
2021(8981)
2020(7229)
2019(16085)
2018(15077)
2017(28417)
2016(14870)
2015(16510)
2014(15775)
2013(15743)
2012(14670)
2011(13424)
2010(13275)
2009(12629)
2008(11725)
2007(10043)
2006(8944)
2005(8093)
作者
(45175)
(37630)
(37565)
(35473)
(23865)
(18037)
(16707)
(14673)
(14630)
(13160)
(13043)
(12518)
(12001)
(11878)
(11787)
(11711)
(11106)
(10900)
(10827)
(10780)
(9296)
(9274)
(9010)
(8596)
(8519)
(8474)
(8219)
(7866)
(7533)
(7515)
学科
(65442)
经济(65372)
(41520)
管理(40875)
(32616)
企业(32616)
方法(27605)
(26582)
金融(26581)
中国(26065)
数学(25044)
数学方法(24870)
(24141)
银行(24098)
(23398)
(17495)
(17400)
业经(17294)
(16440)
贸易(16427)
(16152)
(14910)
(12684)
产业(12302)
农业(12256)
地方(11510)
中国金融(11383)
(11077)
财务(11061)
财务管理(11047)
机构
大学(222169)
学院(218262)
(100442)
经济(98948)
研究(81689)
管理(80913)
理学(70727)
理学院(69909)
中国(68915)
管理学(68850)
管理学院(68476)
科学(48956)
(46510)
(43984)
(42654)
(41292)
研究所(38399)
中心(38001)
财经(36296)
业大(34408)
农业(34069)
经济学(33946)
(33457)
经济学院(30946)
北京(29421)
(29273)
(28842)
财经大学(27557)
(26469)
师范(26067)
基金
项目(153754)
科学(121926)
基金(116726)
研究(106584)
(105200)
国家(104401)
科学基金(88127)
社会(73178)
社会科(69813)
社会科学(69795)
基金项目(61089)
自然(56180)
(55890)
自然科(54995)
自然科学(54972)
自然科学基金(54082)
(48930)
资助(46699)
教育(46648)
编号(38983)
重点(35289)
(34917)
(33544)
国家社会(33073)
(33065)
创新(31144)
成果(30993)
中国(30125)
科研(30060)
教育部(29824)
期刊
(98763)
经济(98763)
研究(64481)
学报(41128)
中国(39995)
(38143)
科学(36597)
(35063)
金融(35063)
(31529)
大学(30385)
学学(29079)
管理(27662)
农业(25329)
经济研究(18721)
财经(18501)
(15963)
业经(14404)
(14233)
教育(14155)
(13803)
技术(13752)
问题(13338)
国际(13256)
世界(12585)
(11106)
业大(10418)
技术经济(10119)
科技(9913)
理论(9782)
共检索到321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海良   郭金暄   贺正齐   张长征  
【目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金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如何有效释放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节水减排”红利,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1)数字金融发展能有效发挥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实现,且在经过替换变量、工具变量法以及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传导路径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作用却不明显。(3)从异质性角度看,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用水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一产和二产的用水强度发挥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不显著;另外水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更容易发挥数字金融的红利效应。【结论】因此,需加强数字金融建设,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资源利用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陈其勇  张万力  
本文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区域人口分布效应、区域经济发达效应、区域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抑制用水量上升的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效应在各省份第一产业内部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效应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是用水量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中部最显著;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用水量上升,但是影响较小,而人口分布(流动)变化促进中国用水量上升比较显著。另外,区域经济份额相对变动对用水量的下降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份额提高促进了用水量上升。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更加重视农业节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秋波  贾绍凤  汪党献  
用水数据是开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钥匙,是中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本文基于1997-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和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公开发布的用水数据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德尔菲专家调查及趋势离差等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定性地分析了两套权威用水数据的差异及其原因,并对不同行业的用水数据进行了取舍和修正,以期客观地判断中国真实用水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用水统计数据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差别各异,主要原因包括用水计量基础薄弱、计量率较低和地方行政部门为了争取相当于水权的用水指标而主观影响用水数据的上报等因素。修正后的中国2011年总用水量约为5 904.6亿m3,其中生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标  刘秀丽  
本文运用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1999-2002年和2002-2007年期间用水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在结构层面,人均GDP*(不含居民消费,下同)的增长是导致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用水强度的减小是导致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1999-2007年用水总量略增;在1999-2002年,用水强度减小对用水量变动的影响超过了人均GDP*增长的影响,导致用水总量减少;在2002-2007年,人均GDP*增长对用水量变动的影响超过了用水强度减小的影响,导致用水总量增加。(2)在最终需求层面,最终需求总量变化是用水量变动的主要因素,超过了用水强度减小和技术水平变化的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亚华  
中国的灌溉管理体制亟须变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一个显著趋势。用水户协会数量在过去10年间迅速增长,但在一些地区的推行效果不如预期。本文提出"层级推动—策略响应"政策执行模式,认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推动之下,基层政权组织策略性地完成上级政策,同时也契合当地实际和满足自身利益,其结果是上级的政策貌似在基层很快得到执行,而政策落实的实际情形在各地千差万别。从政策执行视角分析用水户协会改革的过程,并运用福建省的研究案例与"百村千户"农村调查数据,对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绩效进行制度分析和实证检验。揭示了现有的政策执行模式导致用水户协会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大量的低效和流于形式。深层根源在于目前的基层灌溉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鲁春义  
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金融化对功能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上,根据中国国情,修正了非主流经济学金融化理论,实现了从微观主体行为到宏观收入分配的逻辑一致性,分析了中国金融化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实证上,结合资金流量表,构建了中国金融化指标,有效地反映了金融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当前状况下金融化能够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生   王奇珍   支海兵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芮雪雨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会因自身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碳排放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恬  陈远生  杨琪  
城市居民家庭用水的能源消耗是水系统终端消费环节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典型测试和问卷抽样调查,对全国9个城市的家庭用水能耗强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影响家庭用水能耗强度的环境因素、家庭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域的用水能耗强度介于(11.04~20.78)k Wh/m3之间;大部分研究区域冬季能耗强度显著大于夏季。气温是影响家庭用水能耗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气温越高,室内温度和出水温度越高,家庭用水能耗强度越低。家庭自身因素方面,收入水平、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洗浴频率、家庭节水行为数量与家庭用水能耗强度呈负相关;人均日用水量、洗浴温度与用水能耗强度呈正相关;平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璐  孙才志  邹玮  奚旭  
本文以水足迹作为我国用水总量、灰水足迹作为污染水量的真实考量,选择GDP、人口、耕地面积、水资源4个指标作为影响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基尼系数、水资源消费杠杆系数和灰水承载压力系数对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处于"相对公平"阶段,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和灰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持续在0.27~0.32间波动,耕地面积、水资源仍是制约我国用水公平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水足迹-人口基尼系数也不可避免会影响我国用水公平未来的发展趋势。空间维度上,依照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的角度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类:高度不公平、中度不公平和低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峰  熊云军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何测度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普惠程度一直是一个难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团队合作编制了一套"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缺乏数字金融测度的窘迫。目前该指数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的数字普惠金融测度,特别是"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后者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可以与家庭、企业、传统金融市场以及区域经济活动等各类数据进行匹配,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但在应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该指数存在的固有缺陷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内生性、影响机制讨论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沙勇  
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探究2005~2018年中国四大城市群经济集聚对用水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提高经济集聚程度能够有效抑制用水强度(-0.78),但抑制强度呈倒"U"型走势;同时,经济集聚还通过城镇化和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对用水强度产生显著影响,高经济密度城市对用水强度的间接抑制作用通过城镇化和环境规制来传导,低经济密度城市仅通过城镇化对用水强度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发挥经济集聚对节水降耗的影响,注重经济密度异质性对用水强度的作用机制,增强环境规制力度及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夏楠   詹细明  
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化解实体经济发展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面临着投入压力大、技术门槛较高、回报周期较长等困境。在此背景下,能快速兑现经济利益的金融项目受到实体企业青睐,实体企业对金融投资收益的依赖不断增大,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以及投资替代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利用2015—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层面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数字化转型具有倒U形关系,即适度配置金融资产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度配置金融资产不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具有倒U形关系,研发投入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企业金融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倒U形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金融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显著。为充分发挥企业金融化对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应把握好数字经济时代实体企业发展新契机,合理利用企业金融化的双刃剑效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优化营商生态环境,完善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信贷政策,提升政府资金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