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13)
- 2023(20397)
- 2022(16398)
- 2021(14923)
- 2020(12467)
- 2019(27721)
- 2018(27380)
- 2017(52890)
- 2016(28333)
- 2015(31276)
- 2014(30754)
- 2013(30134)
- 2012(26889)
- 2011(23700)
- 2010(23577)
- 2009(21998)
- 2008(20762)
- 2007(18420)
- 2006(16026)
- 2005(14572)
- 学科
- 济(115223)
- 经济(115061)
- 业(102949)
- 管理(96515)
- 企(91553)
- 企业(91553)
- 方法(49660)
- 数学(40521)
- 数学方法(40081)
- 财(37760)
- 业经(37184)
- 农(35967)
- 中国(34483)
- 融(29036)
- 金融(29033)
- 制(28867)
- 银(27956)
- 银行(27913)
- 行(26820)
- 务(26303)
- 财务(26242)
- 财务管理(26200)
- 农业(25391)
- 企业财务(24910)
- 地方(21715)
- 技术(21186)
- 体(20671)
- 贸(20482)
- 贸易(20465)
- 易(19983)
- 机构
- 学院(391231)
- 大学(385790)
- 济(164271)
- 经济(161192)
- 管理(156695)
- 理学(135009)
- 理学院(133729)
- 管理学(131712)
- 管理学院(130991)
- 研究(123167)
- 中国(101724)
- 财(79564)
- 京(78965)
- 科学(72671)
- 农(66923)
- 财经(63054)
- 中心(59788)
- 所(59548)
- 江(58822)
- 业大(57908)
- 经(57415)
- 研究所(53696)
- 农业(52373)
- 经济学(50978)
- 北京(48199)
- 财经大学(46834)
- 州(46384)
- 经济学院(46180)
- 范(45363)
- 院(44876)
- 基金
- 项目(265199)
- 科学(211335)
- 基金(195906)
- 研究(193382)
- 家(170472)
- 国家(169009)
- 科学基金(147487)
- 社会(127038)
- 社会科(120697)
- 社会科学(120670)
- 省(104187)
- 基金项目(103911)
- 自然(94693)
- 自然科(92595)
- 自然科学(92569)
- 自然科学基金(90933)
- 教育(88135)
- 划(86659)
- 资助(77808)
- 编号(76698)
- 成果(60440)
- 重点(59607)
- 部(58564)
- 创(58365)
- 发(57055)
- 创新(54007)
- 国家社会(53722)
- 制(53144)
- 课题(52041)
- 教育部(51013)
- 期刊
- 济(179024)
- 经济(179024)
- 研究(109736)
- 中国(75267)
- 财(65238)
- 农(62465)
- 管理(62154)
- 学报(58409)
- 科学(54895)
- 融(48434)
- 金融(48434)
- 大学(45836)
- 学学(43836)
- 农业(41648)
- 技术(34427)
- 教育(33404)
- 财经(31668)
- 业经(31572)
- 经济研究(28147)
- 经(27236)
- 业(24179)
- 问题(23641)
- 技术经济(19691)
- 财会(18714)
- 版(18694)
- 现代(18660)
- 商业(18164)
- 贸(17839)
- 理论(17747)
- 科技(17696)
共检索到578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池 张红梅
以2012—2020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制造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和总体碳排放,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中数字金融降低制造业碳排放的效应更强;第三,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制造业碳排放,该影响机制在替换数字化转型的指标后依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现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主要来源于数字技术进步,数字技术实践应用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研究为数字金融降低制造业碳排放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数字技术 企业碳排放 中介效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曾庆阁 赵晓坤
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碳绩效,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压力深刻影响了该提升效应的可持续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两业融合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可能路径;受企业特征、所在地区特征以及政策冲击行政级别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异质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立足数字经济背景探讨如何通过保护劳动所得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员工工资。在此基础上,本文检验了背后的作用机制,发现经济租金分享和就业结构调整均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工资关系中发挥了正向的传递作用,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租金增加和高技能劳动者占比提升→员工工资提高的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工资的提升作用分别在高数字化行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高市场集中度行业、大企业更为突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积极把握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机遇,持续发挥数字经济对工资合理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以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杨琴 罗双成
基于“十三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信息,依据2012—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量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通过创新驱动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成效更为显著。鉴于此,应积极推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加大资源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双重差分法 数字化转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玉燕 张静娟
本文采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275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采用文本挖掘法测度2107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优化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增加城市高层次人才供给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董事长拥有较高学历和无研发背景的企业,以及处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非省会城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区域的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落实数字化转型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当前,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把握数字经济加快转型的重要契机,以“数字经济、工业互联、制造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工业企业如何强化创新驱动,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提升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扎实举措,很有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扬 李长英
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该政策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间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人力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方面加快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该政策效应存在行业层面和文本层面有着异质性:从行业来看,加速折旧政策没有提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文本来看,加速折旧政策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未来,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强加速折旧政策宣传作用,并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政策,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企业层面应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畅通人才输送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匹配对应的数字金融和数字化转型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的3个维度都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使用深度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企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大中型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外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抑制作用。因此提出:数字金融从广度朝深度的转变发展、完善数字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数字系统的产品化、扶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促进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窦永香 刘子圆 杨东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过程机制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控制质量在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供应链集成对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起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中显著,而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不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雅妃 朱朝晖 李敏鑫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剂,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双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绩效。机制验证表明,创新渠道和效率渠道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促使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并能够有效促进ESG绩效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均能强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复合增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应夯实制度基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从而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世豪 李平
选取中国制造业2005—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技术、产品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且表现出行业和投入双重异质性,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抑制了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创新,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呈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硬件数字化转型相较软件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更强。市场规模效应、技术改造效应、产品革新效应是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创新的三大渠道,其中,硬件数字化转型可引致技术改造升级和产品革新开发促进创新,而软件数字化转型则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和产品革新开发带动创新。
关键词:
数字化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静 钟燕玲
选取2015~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成本黏性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黏性,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抑制成本黏性;研发投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成本黏性的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数字应用对成本黏性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数字技术对成本黏性的抑制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低企业成本黏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成本黏性 研发经费 研发人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帆 张爱美 刘颖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