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1)
- 2023(12250)
- 2022(9600)
- 2021(8323)
- 2020(6541)
- 2019(14399)
- 2018(13802)
- 2017(26275)
- 2016(13440)
- 2015(14874)
- 2014(14751)
- 2013(14828)
- 2012(14218)
- 2011(13369)
- 2010(13846)
- 2009(13244)
- 2008(12100)
- 2007(10971)
- 2006(10254)
- 2005(9965)
- 学科
- 济(84892)
- 经济(84829)
- 管理(37107)
- 业(37087)
- 企(28452)
- 企业(28452)
- 中国(28411)
- 融(26735)
- 金融(26735)
- 地方(26691)
- 银(24370)
- 银行(24361)
- 行(23775)
- 方法(22575)
- 业经(19889)
- 数学(19811)
- 数学方法(19712)
- 农(18417)
- 财(15896)
- 地方经济(15677)
- 制(15580)
- 农业(13392)
- 学(12894)
- 产业(12880)
- 贸(12485)
- 贸易(12470)
- 发(12447)
- 易(11980)
- 环境(11411)
- 中国金融(11295)
- 机构
- 学院(203417)
- 大学(200712)
- 济(100932)
- 经济(99027)
- 研究(77621)
- 管理(72470)
- 中国(65582)
- 理学(60298)
- 理学院(59597)
- 管理学(58853)
- 管理学院(58460)
- 财(45802)
- 京(42562)
- 科学(42102)
- 所(38881)
- 中心(36103)
- 财经(35417)
- 研究所(34649)
- 经济学(33635)
- 经(32016)
- 江(31687)
- 农(30406)
- 经济学院(30075)
- 北京(27878)
- 院(27635)
- 范(26513)
- 师范(26259)
- 财经大学(26154)
- 州(26148)
- 业大(24342)
- 基金
- 项目(125239)
- 科学(99235)
- 研究(95438)
- 基金(90365)
- 家(77465)
- 国家(76786)
- 科学基金(65969)
- 社会(64519)
- 社会科(61599)
- 社会科学(61587)
- 省(49261)
- 基金项目(46369)
- 教育(41352)
- 划(40101)
- 编号(37779)
- 自然(37712)
- 自然科(36852)
- 自然科学(36843)
- 资助(36600)
- 自然科学基金(36181)
- 发(34386)
- 成果(30945)
- 发展(28741)
- 重点(28541)
- 展(28252)
- 国家社会(27944)
- 部(27136)
- 课题(26967)
- 创(26456)
- 创新(24854)
共检索到341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战文清 刘尧成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动态优化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降低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并基于2011—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数字金融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空间效应和动态效应。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从空间效应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经济波动,起到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从动态效应来看,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路径呈“U”型走势,当数字金融产生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将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的影响,至第2期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经济稳定作用更强。上述结论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波动 经济稳定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建 张科 李青原
以抵押资产约束为核心的金融加速器理论是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考察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作用及其内在机理,这对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抑制上市企业投资波动,表明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运行具有稳定器作用。机制识别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减少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降低抵押品在债务契约中的重要性,从而显著弱化金融加速器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投资的稳定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房价波动较大地区以及金融监管更严格地区的样本中更显著。本文研究从金融加速器理论视角揭示了金融科技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可为跨周期调控以及金融科技政策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崔光灿
本文以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为对象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在BGG模型基础上,运用包含金融加速器的两部门动态宏观经济学模型,考察了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稳定影响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并对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的效应、不同经济结构下的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认为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可以运用金融加速器机制解释由于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宏观经济波动,经济政策主要应减少名义变量的冲击,在资产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可以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
关键词:
资产价格 房地产 金融加速器 经济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稳定发展》课题组,余根钱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risks,authors draw the outline of China's financial risks,and make a series of researches,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risks and economic stabilization,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against the financial risks.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经济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游 章洪铭
工业化成就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并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自2006年创出47.56%的高点后一路下行(见图1)。截至2018年末,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9.69%,城镇化率上升为59.58%,与西方发达(工业化)经济体相比,我们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主要方式技术、资本、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的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的投资依赖,投资率不断攀高,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逐步显性化。鉴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投资率过高无疑存在一定问题,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投资效率低下。为达致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体制改革是基础,同时要切实改变重“硬”轻“软”的投资理念,加大科技教育等“软”投资力度,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化解投资领域的问题也应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协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有为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税收是缓和二者矛盾、稳定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稳定器”.因此,必须强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力度,使税收真正成为稳定公平与效率的最有效的“稳定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景学成
一、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危机国家忽视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内部宏观管理失误、监管不力等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应引以为鉴的。(一)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首先要高度注意国际资本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红权 潘士远
投资率较高和投资增速较快是导致经济局部过热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压缩投资规模控制物价并稳定经济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旨。而金融已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宏观调控的核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当前压缩投资规模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度”的关键在于支持投资的金融机制与金融结构的完善。本文试图从金融结构角度剖析投资容易波动、难以调控稳定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的途径。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投资稳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峻赫 付婧 徐华歌
金融开放有利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但也会加大金融市场风险暴露。本文以银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探究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开放在为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宏观经济波动。基于此,在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防范化解能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金融风险监管,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开放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初立苹 粟芳
通过构建保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证实保险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基于1997—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Garch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保险为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套期保值功能比较有限。相比较而言,保障功能较强的财产保险具有明显的套期保值效果;人身保险产品浓厚的投资色彩导致其贡献率较低。基于贡献率的模拟计算显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缺口,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驾护航"功能。因此,坚持"保险姓保"、正视保险保障功能、重视保险缺口,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保险功能 经济“助推器” 经济“稳定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育才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建设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列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把林业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措施和切入点,林业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林业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林业不再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粗放产业,人类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主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建宇 张谊浩
本文从实体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视角,建立了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传统的单纯使用货币政策的"单支柱调控"与近年来加入宏观审慎管理的"双支柱调控"的宏观经济调节框架下,主要经济变量对资本流动、利率、技术等相关冲击下的反应程度,并进行福利损失比较,以此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作用。研究发现,引入宏观审慎管理实施"双支柱调控"后,对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效应相对温和,既能够达到一定的宏观政策目标,又能够平抑政策传导波动,显示出宏观审慎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而单纯使用货币政策的"单支柱调控"背景下,在宏观经济过快上行方面,往往容易发挥比较显著的政策作用,但同时也非常猛烈;但应对经济下行则政策效应非常有限,甚至在一个相对长的区间趋于无效。福利损失分析结果显示,从发展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双支柱调控"下的福利损失也显著低于单纯货币政策条件下的福利损失,体现了宏观审慎"稳定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消费者因经济波动而损失的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