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93)
- 2023(20033)
- 2022(16676)
- 2021(15264)
- 2020(12528)
- 2019(28828)
- 2018(28226)
- 2017(54486)
- 2016(29054)
- 2015(32502)
- 2014(32212)
- 2013(31833)
- 2012(29654)
- 2011(26630)
- 2010(26767)
- 2009(24646)
- 2008(23189)
- 2007(20292)
- 2006(17895)
- 2005(15908)
- 学科
- 济(124987)
- 经济(124860)
- 管理(82707)
- 业(81251)
- 企(66016)
- 企业(66016)
- 方法(54576)
- 数学(47897)
- 数学方法(47326)
- 中国(38337)
- 农(33670)
- 财(31357)
- 地方(30824)
- 业经(29846)
- 融(29704)
- 金融(29700)
- 银(28247)
- 银行(28204)
- 行(27177)
- 制(24108)
- 学(23782)
- 农业(23234)
- 贸(21821)
- 贸易(21802)
- 易(21058)
- 务(19884)
- 财务(19803)
- 财务管理(19762)
- 理论(19406)
- 环境(19115)
- 机构
- 大学(407866)
- 学院(406884)
- 济(167363)
- 经济(163839)
- 管理(161653)
- 理学(139707)
- 理学院(138186)
- 研究(137233)
- 管理学(135766)
- 管理学院(135034)
- 中国(108051)
- 京(86953)
- 科学(82523)
- 财(77788)
- 所(67192)
- 中心(64563)
- 农(64507)
- 财经(62283)
- 研究所(61052)
- 江(59706)
- 业大(58877)
- 经(56805)
- 北京(55104)
- 范(53929)
- 师范(53424)
- 经济学(51498)
- 院(50370)
- 农业(50045)
- 州(49260)
- 财经大学(46664)
- 基金
- 项目(280151)
- 科学(221288)
- 研究(205983)
- 基金(203761)
- 家(176716)
- 国家(175205)
- 科学基金(151748)
- 社会(131408)
- 社会科(124762)
- 社会科学(124733)
- 省(108739)
- 基金项目(107493)
- 自然(97516)
- 自然科(95304)
- 自然科学(95283)
- 教育(94582)
- 自然科学基金(93545)
- 划(91494)
- 资助(84122)
- 编号(83894)
- 成果(67187)
- 重点(62411)
- 发(62191)
- 部(61911)
- 创(58238)
- 课题(57653)
- 国家社会(54532)
- 创新(54315)
- 教育部(53611)
- 科研(53315)
- 期刊
- 济(180608)
- 经济(180608)
- 研究(122002)
- 中国(80753)
- 学报(61478)
- 管理(59151)
- 农(58499)
- 财(58166)
- 科学(57211)
- 融(49217)
- 金融(49217)
- 大学(47589)
- 教育(45330)
- 学学(44707)
- 农业(40130)
- 技术(36076)
- 业经(30281)
- 财经(30233)
- 经济研究(29245)
- 经(25862)
- 问题(23579)
- 图书(21783)
- 业(20492)
- 理论(20081)
- 技术经济(19432)
- 科技(18795)
- 统计(18478)
- 商业(18346)
- 实践(18286)
- 践(18286)
共检索到608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云平 张兵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先明 王宇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与“低成本覆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抓手。首先,基于“发展与共享”理念测度地级市共同富裕水平;然后,以我国25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细分子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这种非线性关系均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还揭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消弭数字鸿沟”“关注数字普惠金融门槛效应,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是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作用的关键要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更换实证模型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对西部与东北地区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显著增强。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资源分配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长玉 赵启程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拐点处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约为0.975。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一方面,对外开放度越高,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会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而弱化。(3)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但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薇 王诗勇 王洪卫
实现共同富裕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长期目标。互联网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时代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变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会如何影响居民家庭实现共同富裕?文章匹配中国家庭金融(CHFS)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就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居民家庭实现共同富裕,就业质量提升是其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农村户籍、低学历或非正规就业群体,该作用更加明显;从结构分析来看,互联网发展对物质富裕和社会共享具有正向作用,而对精神富裕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在于工作阶层认同未能提升。政策启示在于,可通过改善互联网相关职业群体在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其精神幸福感,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就业质量 共同富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冶华 曾明
提高职工收入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举措。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中国2006—2019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阶段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阶段(2006—2016年),在挤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作用下,城市道路建设对职工收入提高有负效应,且城市人口增长对职工收入的正效应不显著;第二阶段(2017—2019年),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影响体现为正向拉动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规模对大城市职工收入的正效应更明显。另外,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内在需求,长期来看,地方财政更多地投入城市义务教育等民生支出可能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收入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保持适度的城市规模扩张、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城市民生投入,逐步强化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正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江龙 周建 崔敏
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地区间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并利用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同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和地区创业水平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化水平可以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卿文 达潭枫 杜笑妍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渠道、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空间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中起到渠道作用,同时,这一影响还存在正向空间效应。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活跃度可以从富裕度、共同度、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宵旭 任保平 刘艺葳
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重点讨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复杂作用关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成果共享提供支撑,具有共同富裕效应;并且数字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长期性与时间累积性,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2)数字金融更多惠及传统金融发展不足的地区,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的覆盖缺口,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3)数字金融缓解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其共同富裕效应在传统金融分布不均的地区更加显著。(4)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相辅相成,两者共同发力相互强化金融体系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结论启示,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超越性”强于“依赖性”,二者良性互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共同富裕 传统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柳思维 向宇腾 唐红涛
基于2007-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水平为调节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电子商务与减贫效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发展水平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与减贫正相关,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关系具有非线性调节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抑制电子商务对减贫效应的正向作用;当金融发展水平突破调节效应临界点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反过来提高电子商务对减贫效应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电商减贫效应 非线性调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与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强,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 张兴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毅 王志强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水平等途径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