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98)
2023(23332)
2022(19525)
2021(17938)
2020(15023)
2019(34010)
2018(33481)
2017(63893)
2016(34459)
2015(38246)
2014(37627)
2013(37429)
2012(34447)
2011(30895)
2010(31086)
2009(28826)
2008(27764)
2007(24512)
2006(21654)
2005(19348)
作者
(100009)
(83335)
(82496)
(78324)
(52783)
(39937)
(37600)
(32587)
(31759)
(29642)
(28360)
(28087)
(26422)
(26374)
(25692)
(25667)
(24719)
(24717)
(23956)
(23869)
(20673)
(20450)
(20227)
(19049)
(18761)
(18576)
(18473)
(18354)
(16699)
(16375)
学科
(142561)
经济(142416)
(110453)
管理(104601)
(94787)
企业(94787)
方法(60945)
数学(50438)
数学方法(49823)
中国(42061)
(41855)
(40136)
业经(39300)
地方(32599)
(29704)
金融(29701)
(29501)
(29237)
银行(29167)
农业(29112)
(28636)
贸易(28614)
(28098)
(27837)
(27636)
(26703)
财务(26619)
财务管理(26576)
企业财务(25216)
理论(24397)
机构
学院(484243)
大学(482596)
(196535)
经济(192360)
管理(190378)
理学(163824)
研究(163524)
理学院(162001)
管理学(159169)
管理学院(158284)
中国(128359)
(103401)
科学(101351)
(91166)
(86052)
(82074)
中心(75829)
研究所(74618)
业大(74470)
(72699)
财经(72457)
农业(67452)
(66053)
北京(64940)
(62273)
师范(61574)
(59588)
经济学(59369)
(58912)
财经大学(53908)
基金
项目(329712)
科学(259101)
基金(239327)
研究(237547)
(210405)
国家(208579)
科学基金(179107)
社会(151255)
社会科(143501)
社会科学(143464)
(129004)
基金项目(126577)
自然(116925)
自然科(114299)
自然科学(114270)
自然科学基金(112231)
(108453)
教育(108269)
资助(98093)
编号(95958)
成果(76800)
重点(74009)
(72671)
(71707)
(69518)
课题(65776)
创新(64573)
科研(63286)
国家社会(62820)
教育部(61310)
期刊
(216706)
经济(216706)
研究(140519)
中国(95999)
学报(79289)
(78674)
管理(72877)
科学(71633)
(71185)
大学(60003)
学学(56625)
农业(53532)
(52636)
金融(52636)
教育(49579)
技术(42234)
业经(37363)
财经(35419)
经济研究(34214)
(30574)
(29706)
问题(28424)
图书(26622)
技术经济(24085)
科技(23294)
(23042)
(22974)
现代(22234)
商业(22158)
理论(21966)
共检索到726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龙   江唐洋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破解金融排斥困境的核心途径,是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关注其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加缺乏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衰减边界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助于本地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效带动了周边邻近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更换空间模型、替换空间矩阵以及改变研究样本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随地理距离持续扩大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且当城市间地理距离跨越260公里以后,空间溢出效应将不再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宣烨  
本文利用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表现较为明显,并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会存在具有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在200公里以内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500公里为空间外溢的"半衰"距离,省界对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晶晶  杨奕晨  陈金丹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新优势、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结合2009-2019年我国259个地级市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模型测度城市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服务业集聚可促进本地创新效率提升,还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驱动邻近城市创新效率提升;第二,数字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拓展本土市场规模,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而提升城市创新效率;第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服务业集聚可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效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优树  李福平  李欣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产业升级的空间影响,并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两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并不显著,区域分析表明各地区因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对两者的反应呈现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是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调节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优化及高级化进程中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普惠金融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阈值之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将更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王光丽  马融  
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核心,是中国城市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抓手。本文构建中国274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和合作创新指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合作创新,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促进邻近城市合作创新。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城市网络强化效应、创新服务优化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深化效应三个途径,对城市合作创新产生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大型城市或较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4)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影响合作创新数量增长,也能够促进本地和邻近城市的合作创新质量提升。上述结论对中国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创新,加快国内创新资源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李明月  
文章运用我国31个省份2005-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均衡性有待加强;各省份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发展较快的省份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接收到的关联关系较多,对其他地区主要产生溢出作用;发展较慢的沿海省份起到传导普惠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而西部落后地区位于网络中的边缘,核心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可建立全国性的示范性区域,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帅帅   王泉焱   廖建萍   章杰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集聚的支持。本文在测度各地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考察金融集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二,金融集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第三,金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巩固提升金融集聚促进本地与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具有积极的政策与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弘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在纳入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及门槛面板模型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在促进本地区贫困减缓的基础上,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贫;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着双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一味追求包容性金融规模扩张反而会削弱对贫困减缓的促进效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荣蓉  丁改云  
文章基于1978—2017年西北6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维贫困综合指数,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发展多维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多维贫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金融规模扩大、金融效率提高对本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促进作用,金融规模扩大对邻接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就业水平、经济发展对邻接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公共服务对邻接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宁  张甜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且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对农村贫困减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渠道层面,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渠道与间接作用渠道并存,直接路径中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主要贫困减缓作用、服务质量渠道的作用尚未显著发挥,间接路径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渠道均得以有效验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兵  翁辰  
本文基于1997—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短期看,相邻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但长期看,则会抑制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农村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还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情况。此外,农村经济发展抑制了农村贫困减缓,而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利于减缓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