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01)
2023(19523)
2022(15957)
2021(14505)
2020(12093)
2019(27176)
2018(26507)
2017(51089)
2016(27150)
2015(30073)
2014(29713)
2013(29203)
2012(26978)
2011(24383)
2010(24583)
2009(23051)
2008(21928)
2007(19360)
2006(16988)
2005(15719)
作者
(75321)
(62649)
(62245)
(59184)
(40047)
(29936)
(28706)
(24331)
(24081)
(22255)
(21449)
(21362)
(19792)
(19771)
(19623)
(19486)
(18548)
(18144)
(18016)
(17999)
(15641)
(15180)
(15091)
(14384)
(14261)
(14118)
(13882)
(13557)
(12564)
(12135)
学科
(120016)
经济(119872)
管理(81879)
(79998)
(64445)
企业(64445)
方法(50868)
数学(45398)
数学方法(44924)
中国(38083)
(33687)
(30865)
(30697)
金融(30693)
(30123)
银行(30104)
地方(29614)
(28929)
业经(28714)
(28370)
(21290)
财务(21227)
财务管理(21174)
农业(21083)
(20871)
贸易(20853)
企业财务(20257)
(20219)
(18341)
(18271)
机构
学院(378746)
大学(378536)
(162954)
经济(159702)
管理(149025)
理学(127442)
理学院(126134)
研究(125001)
管理学(124086)
管理学院(123367)
中国(104802)
(81298)
(79049)
科学(71435)
财经(63562)
中心(61013)
(60134)
(57772)
(57624)
(55625)
研究所(53848)
经济学(51793)
业大(50282)
北京(49657)
财经大学(47537)
(47481)
师范(47014)
经济学院(46857)
(46184)
(45796)
基金
项目(253314)
科学(202389)
研究(188378)
基金(186726)
(160552)
国家(159238)
科学基金(139281)
社会(123858)
社会科(117841)
社会科学(117818)
(98045)
基金项目(97620)
自然(87145)
教育(86123)
自然科(85208)
自然科学(85189)
自然科学基金(83671)
(81861)
资助(76369)
编号(76110)
成果(61588)
(57403)
重点(56772)
(56631)
(53413)
国家社会(52735)
课题(51745)
(50860)
创新(50035)
教育部(49701)
期刊
(177514)
经济(177514)
研究(116093)
中国(78556)
(63170)
管理(56091)
(54274)
金融(54274)
学报(52092)
(50676)
科学(49555)
大学(41640)
学学(38995)
教育(37149)
农业(33604)
技术(33416)
财经(31740)
业经(29090)
经济研究(28970)
(27143)
问题(22942)
理论(19263)
统计(19253)
(18771)
图书(18460)
技术经济(18104)
(17894)
(17376)
实践(17306)
(17306)
共检索到582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骅  崔婧  
数字金融是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其快速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问题值得关注。运用熵值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测算金融风险,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风险抑制作用,该影响具有结构和区域异质性;其机制检验表现为,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快资本转移抑制区域金融风险,同时金融监管在该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雪彬  胡建光  
笔者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分析,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为微弱,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福利的提高,但是当地政府同时面临着"福利磁铁"的矛盾。在分省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应向阳  张捷  
为了验证我国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结果,采用了一个普通的面板数据模型,收集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所用的估计手段既包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FE)和随机效应方法(RE),还包括广义矩估计(GMM)和极大似然估计(MLE),从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论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这些正向影响基本上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为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显著为负。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江春  张秀丽  
金融核心的功能就在于遴选出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并通过支持企业家的创新和创业活动,进而增加就业、提高效率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过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8年的省份数据对金融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只有支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有效地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有效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因此,中国下一步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构建有利于培育和支持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金融体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正平  陈杨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对人口老龄化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系却鲜有关注。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试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个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的解释。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在人口老龄化水平高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抑制互联网普及、增强风险厌恶来抑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世旺  
本文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和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构建基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基准回归结果、异质性分析结果以及稳健型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添加系列控制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就控制变量而言,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收入水平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值,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影响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东部地区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其充分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师文明  王毓槐  
根据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重新划分了中国的省级区域,通过检验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门槛效应。也就是说,金融发展在早期的低水平阶段不利于技术进步,但是越过某个门槛值以后,在高水平阶段金融发展就会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因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非线性的。考虑到地区差距与技术进步差异有关,所以,解决金融发展地区间的非均衡问题就成为改善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国  樊士德  
金融发展可度量为金融—规模、金融—活动和金融—效率三个主要指标。利用OLS和GMM回归、面板单位根、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知:(1)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即所谓的倒U型关系。(2)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3)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春苗  任常青  
金融地域性排斥会扩大收入水平的地理差异,而金融包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减贫效应、改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城乡经济包容性增长等路径有利于弥合地域间收入分配不平衡。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和使用性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我国当前金融包容度整体偏低,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西部远低于东部。使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包容度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弥合作用;其作用大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包容度更低的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边际效用更大,金融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更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尚君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作用于FDI的机理,并利用中国1996~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探讨了金融发展与FDI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存在集聚效应,并且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均显著地促进FDI流入,但是金融发展水平却与FDI成负相关,金融发展抑制了FDI流入。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金融体制缺陷造成的,即相对落后的金融体系未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最优配置,从而导致FDI作为弥补私人部门融资缺口而大量输入,而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私人部门融资困境,从而降低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动机,进而导致FDI的流出。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春雷   林根仕   黄素心  
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为负的非线性关系,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优化自身债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采用系统聚类将31个省(区、市)分为发展中、次发达、发达地区三大组别,发现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抑制作用在发展中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市场化水平在数字金融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当市场化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以后,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金融背景下分类施策缓解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春雷   林根仕   黄素心  
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为负的非线性关系,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优化自身债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采用系统聚类将31个省(区、市)分为发展中、次发达、发达地区三大组别,发现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抑制作用在发展中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市场化水平在数字金融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当市场化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以后,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金融背景下分类施策缓解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英杰  
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推动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数字化程度增加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地区创业水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域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对于共同富裕的边际影响逐步提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春丽  
本文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抑制金融风险的内在逻辑出发,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159家商业银行的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抑制金融风险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施,对银行信贷增速和风险资产比率均有滞后一期或二期的负向作用,其中主要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发挥作用的显著性水平并不完全明显,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并没有充分发挥抑制金融风险的作用。因此,未来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引入多种量化指标,强化对关键因素的风险评估;二要改进和完善MPA指标的设置细则,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金融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