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78)
2023(23777)
2022(20098)
2021(18543)
2020(15623)
2019(35449)
2018(34983)
2017(66522)
2016(36435)
2015(40625)
2014(40543)
2013(40174)
2012(37422)
2011(33930)
2010(34122)
2009(31891)
2008(31131)
2007(27898)
2006(24437)
2005(21957)
作者
(109577)
(91409)
(90708)
(86372)
(57973)
(44170)
(41523)
(35878)
(34688)
(32765)
(31119)
(30911)
(29094)
(29026)
(28461)
(28397)
(27697)
(27134)
(26280)
(26259)
(22837)
(22554)
(22370)
(20876)
(20737)
(20462)
(20288)
(20283)
(18644)
(18199)
学科
(147645)
经济(147418)
管理(101969)
(100806)
(81852)
企业(81852)
方法(64964)
数学(55866)
数学方法(55158)
中国(44760)
(40630)
(39164)
业经(34709)
地方(34117)
(33740)
(31881)
银行(31789)
(31542)
金融(31537)
(30474)
(30343)
农业(27393)
(27378)
贸易(27360)
(26526)
(25285)
财务(25189)
财务管理(25138)
理论(24912)
企业财务(23915)
机构
大学(521485)
学院(520407)
(205316)
经济(200746)
管理(197292)
研究(180729)
理学(169816)
理学院(167774)
管理学(164473)
管理学院(163542)
中国(140436)
科学(115810)
(111763)
(96779)
(96478)
(93672)
研究所(85564)
中心(83515)
业大(82957)
(78215)
财经(76672)
农业(76414)
北京(70623)
(69618)
(68710)
师范(67869)
(65275)
(63580)
经济学(62323)
财经大学(57035)
基金
项目(353567)
科学(275308)
基金(254692)
研究(249880)
(225726)
国家(223829)
科学基金(189643)
社会(156795)
社会科(148099)
社会科学(148055)
(139390)
基金项目(134424)
自然(125979)
自然科(123056)
自然科学(123017)
自然科学基金(120781)
(118168)
教育(115113)
资助(105639)
编号(100794)
成果(81808)
重点(80224)
(77119)
(76591)
(72817)
课题(70468)
科研(68696)
创新(68089)
计划(66608)
大学(64700)
期刊
(223717)
经济(223717)
研究(150724)
中国(104185)
学报(93165)
(87932)
科学(81384)
(74217)
管理(70823)
大学(68846)
学学(65165)
农业(59340)
(58073)
金融(58073)
教育(55614)
技术(43803)
财经(37430)
业经(36926)
经济研究(35728)
(32108)
(30974)
问题(29140)
(26588)
图书(26258)
科技(25222)
技术经济(24583)
理论(24012)
业大(23886)
统计(23857)
商业(22894)
共检索到774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  张占斌  
数字金融的发展在缓解资金约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数字技术和数字金融的特征而放大金融风险。本文选择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社会过滤因子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增加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在两个社会过滤变量中,在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有更强的金融创新风险抵御能力,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正影响越弱;房价上涨率对数字金融与区域金融风险关系也存在逆向调节作用,但仅在股票市场领域成立,针对银行业、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三个领域风险并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升市场化水平、将房价上涨率控制在合理区间有助于化解数字金融发展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关联的网络结构形态,并且具有较强传染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熊家毅   马文博  
数字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传统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金融的跨区特性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隐患。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9年省级经验数据,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综合指数,研究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金融风险同时受到本区域内和相邻区域数字金融发展的双重影响;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内金融风险存在激化作用,对区域外金融风险存在跨区域抑制作用;在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下,数字金融发展最终抑制了区域金融风险。同时,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区域金融风险,通过加剧地区金融竞争激化区域金融风险。最后,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其区域金融风险的抑制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相关部门制定金融稳定政策,继续推动数字化发展战略,实现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正辉  彭浬  谢梦园  
依据中国大陆31个省(市)级行政区2013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的面板数据,构建单因素、多因素、交互效应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滞后性,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其影响最大,且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敏感度最高,金融市场预期对金融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正辉  彭浬  谢梦园  
依据中国大陆31个省(市)级行政区2013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的面板数据,构建单因素、多因素、交互效应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滞后性,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其影响最大,且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敏感度最高,金融市场预期对金融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松波  周兵  徐健翔  
为应对2008年次贷危机,我国采用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在经济复苏的同时,各部门杠杆率的较大攀升和整体杠杆率水平的上升,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结构性去杠杆成为国家应对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通常认为,快速上升的区域杠杆率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但通过选取我国2006-2018年31个省市数据,研究发现:区域杠杆率的上升会显著增大区域性金融风险,然而这一影响作用受制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当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较低时,区域杠杆率的增加会提升区域性金融风险,而当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时,区域杠杆率的增加反而可以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起到一定的缓释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能够通过区域金融部门杠杆率进行传导。因此,应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建立差异化的区域杠杆率预警体系,并加强对区域金融部门的重点监管,从而有效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耿德林  周慧  江忠伟  王威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而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且往往具有复杂性、突发性、危害性以及传染性等特点。为全面深入分析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工具,分析和研究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筛选出金融风险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的指标,并据此提出防控金融风险空间溢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熊家毅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区域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及其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市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在整体网络结构中担任“中介”与“桥梁”作用,能较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块模型分析显示,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可分为四个板块,包括一个双向溢出板块、一个净溢出板块和两个经纪人板块。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金融风险溢出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节点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省份,越容易受到风险传染冲击。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健全区域金融管理协调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化解,防范风险传染溢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岳  周应恒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一直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大任务。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会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产生何种影响?如何调整监管强度才能够更快实现数字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和谐发展?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特点梳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影响机制,并以全国范围内283家农村金融机构2011-201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存在倒U型影响,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先上升后下降。金融监管强度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之间发挥调节作用,随着金融监管强度提高,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之间关系的曲线趋向平缓,同时两者之间关系的曲线拐点向左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以上结论对今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优化政府角色定位、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骅  崔婧  
数字金融是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其快速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问题值得关注。运用熵值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测算金融风险,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风险抑制作用,该影响具有结构和区域异质性;其机制检验表现为,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快资本转移抑制区域金融风险,同时金融监管在该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甜  李文芳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2011—2019年31个省市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通过相关检验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的影响,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更充分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政府监管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这种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完善监管系统、提升政府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等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林汉  韩景旺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金融风险指数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讨金融创新影响区域金融风险的非线性效应、金融风险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风险指数空间网络关联性显著存在;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呈现U型非线性特征,区域金融风险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监管在金融创新加剧区域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合理适度发展金融创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擎  刘军  金致雯  
以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为切入点,借鉴美联储商业银行风险"CAMELS"评级方法,通过指标体系和权重重建,收集2008~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数据样本,进行区域性风险的时间序列量化测度和比较分析,探索总结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及发展趋势。同时,采用要素、制度、关系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测量分类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及演变。利用方差分析(ANOVA)、混合OLS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区域性金融风险和地方经济模式相互影响的传递过程以及贡献程度,找出规律性趋势和特征,为定量评估我国区域金融的风险状态与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提供协调经济增长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理论建议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