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7)
2023(16561)
2022(13354)
2021(12139)
2020(9877)
2019(22286)
2018(21245)
2017(39850)
2016(21189)
2015(23406)
2014(22901)
2013(22634)
2012(21565)
2011(19701)
2010(19819)
2009(18691)
2008(17775)
2007(15493)
2006(14046)
2005(13280)
作者
(62756)
(52151)
(51682)
(49134)
(33101)
(25167)
(23559)
(20220)
(20180)
(18558)
(17977)
(17732)
(16657)
(16508)
(16284)
(16158)
(15323)
(15240)
(15157)
(14887)
(12988)
(12798)
(12658)
(11928)
(11919)
(11778)
(11656)
(11374)
(10474)
(10195)
学科
(95320)
经济(95238)
(58315)
管理(56661)
(44917)
企业(44917)
方法(37923)
(35004)
银行(34857)
数学(34054)
数学方法(33849)
中国(33533)
(33245)
(31839)
金融(31839)
(26053)
地方(25619)
(25151)
(24293)
业经(23460)
(19304)
贸易(19285)
(18719)
农业(18539)
(16524)
(15281)
财务(15253)
财务管理(15222)
产业(14743)
企业财务(14672)
机构
大学(296590)
学院(295522)
(128981)
经济(126482)
管理(111919)
研究(107204)
中国(95345)
理学(94978)
理学院(93885)
管理学(92541)
管理学院(91991)
(63681)
科学(63122)
(61314)
(57330)
(53962)
中心(53253)
研究所(48798)
财经(47875)
(45784)
农业(44899)
业大(44662)
(43728)
经济学(41003)
北京(40512)
(38863)
(38421)
(37847)
(37809)
师范(37315)
基金
项目(197347)
科学(155697)
基金(145016)
研究(141732)
(128031)
国家(126938)
科学基金(108351)
社会(93265)
社会科(88913)
社会科学(88893)
基金项目(76211)
(75936)
自然(68676)
自然科(67138)
自然科学(67122)
自然科学基金(65961)
(64353)
教育(63082)
资助(58463)
编号(55911)
(47362)
成果(44974)
重点(44964)
(43311)
(41762)
国家社会(40218)
创新(39144)
课题(38156)
科研(38084)
发展(37596)
期刊
(140653)
经济(140653)
研究(94559)
中国(65912)
(59924)
金融(59924)
(52136)
学报(49322)
(46624)
科学(44418)
管理(40299)
大学(37427)
学学(35213)
农业(32660)
教育(27424)
财经(24553)
经济研究(23868)
业经(23266)
技术(22562)
(21012)
问题(18364)
(17876)
(16677)
理论(16183)
国际(16085)
图书(15581)
实践(14607)
(14607)
世界(14030)
商业(13996)
共检索到477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兵玉   詹宇波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产生了不确定性影响,厘清数字金融和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辩证关系,探寻两者协调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银行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数字金融通过存贷款利差和降低银行管理成本两方面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异质影响,借助2011—2019年国内地级市经济数据和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金融正向促进了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发展,但数字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负向影响传统银行信贷业务;进一步探究数字金融分指数的影响,覆盖广度分指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在初期表现为抑制作用,中长期为促进作用;使用深度分指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主要表现为促进效应;而数字化程度分指数实证影响不显著。此外,研究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数字金融指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永良  凌爱凡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慧慧  张云  荆睿  
在我国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传统金融受限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对中小企业及个体从业者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足够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改善了中小企业及个体从业者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从而推动了整个区域的创新水平。利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力。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探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改善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的融资环境以及对传统金融形成有效补充从而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此外,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果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同时在二、三级城市的影响效果强于一级城市和四级及以下城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方召  符建华  仲深  
本文使用1994—200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股票市场发展、银行信贷规模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统广义矩估计的结论表明:银行信贷规模对产业结构优化率(即产业结构的总量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对以研发经费衡量的产业结构质量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股票市场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股票市场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体系的相关建议,并指出了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的目前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  张兴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晓莉  林丽琼  
随着数字技术更迭推新,数字普惠金融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其零距离接触长尾客户群体、提供低价便捷的服务,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满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借贷需求,对居民杠杆率的传导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利用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经济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产生正向影响。分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居民杠杆率产生正向影响。(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随着杠杆率分位数水平的上升而下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和中高收入群体影响程度较大。本研究的发现为认识居民杠杆率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有关部门分类施策管控居民杠杆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苗真子  
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财政压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282个地级市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压力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一定程度的地方财政压力,有助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但当地方财政压力过大时,反而将恶化辖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尚处于地方财政压力改善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阶段,而西部地区则截然相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压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系数,也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论文据此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磊  张英博  
居民消费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为研究城市内部道路对消费的作用赋予了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建设数据,运用场景理论,研究了城市道路建设通过构建消费场景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细化道路等级和城市规模,进一步揭示上述影响效应的具体差异。研究发现,在地级市和市辖区层面,增加人均道路面积有利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其中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起主要作用。不同规模城市通过两种不同路径实现居民消费增长:在超大城市中,主要依靠远郊县市的增量劳动力实现服务业发展;在中等规模城市,主要依靠道路提质升级实现服务业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城市规模,因城制宜规划城市道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卢万青  纪祥裕  
房地产价格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探讨城市房价、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的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有负向作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解释变量内生性进行处理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划分三大地区城市样本进行回归后发现,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爱真  苏治  付红妍  
本文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程度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效率抑制了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都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在金融支持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下,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金融发展达到某一水平时,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产业升级。可见,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卢万青  纪祥裕  
房地产价格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探讨城市房价、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的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有负向作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解释变量内生性进行处理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划分三大地区城市样本进行回归后发现,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迪云  王玉洁  赵送琴  
选取2011—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和门槛变量进行检验,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研发创新力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力具有直接促进效应,能直接推动区域创新力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直接促进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通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力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激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加大教育科技人才投入,协同支撑创新研发;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展区域绿色低碳贸易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