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1)
2023(11880)
2022(9092)
2021(7755)
2020(5918)
2019(12893)
2018(12269)
2017(23150)
2016(11925)
2015(13133)
2014(13176)
2013(13143)
2012(12583)
2011(11539)
2010(11943)
2009(11102)
2008(9814)
2007(8991)
2006(8351)
2005(8051)
作者
(35568)
(29372)
(29162)
(27454)
(18545)
(14005)
(13272)
(11428)
(11292)
(10400)
(10113)
(9916)
(9346)
(9295)
(9172)
(9123)
(8670)
(8562)
(8478)
(8294)
(7478)
(7196)
(6959)
(6818)
(6806)
(6612)
(6526)
(6435)
(5861)
(5816)
学科
(59773)
经济(59713)
(35599)
管理(34596)
(26616)
企业(26616)
(26148)
金融(26148)
中国(25664)
(23710)
银行(23697)
(23158)
地方(20664)
业经(18097)
(17919)
方法(14898)
环境(14185)
(13094)
农业(13063)
(12858)
数学(12747)
数学方法(12665)
产业(11929)
(11492)
中国金融(11175)
(10906)
贸易(10891)
地方经济(10540)
(10482)
(10229)
机构
学院(174543)
大学(170387)
(78158)
经济(76577)
研究(64964)
管理(63724)
中国(56347)
理学(53056)
理学院(52448)
管理学(51748)
管理学院(51427)
(36795)
科学(36705)
(36603)
(32357)
中心(31363)
研究所(29001)
(28169)
财经(28089)
(27287)
(25375)
经济学(24629)
(24161)
北京(24143)
师范(23924)
(23419)
(23139)
业大(22371)
经济学院(22125)
农业(21362)
基金
项目(111596)
科学(88583)
研究(86187)
基金(79685)
(69252)
国家(68180)
科学基金(58305)
社会(56636)
社会科(53999)
社会科学(53987)
(45118)
基金项目(40953)
教育(36879)
(36795)
编号(35256)
自然(33703)
自然科(32863)
自然科学(32858)
自然科学基金(32231)
(31373)
资助(31138)
成果(28230)
发展(25946)
(25478)
重点(25222)
课题(24807)
(24088)
国家社会(24055)
(23392)
创新(22527)
期刊
(96205)
经济(96205)
研究(58417)
中国(41490)
(34516)
金融(34516)
(27583)
(26021)
管理(25151)
学报(23460)
科学(23069)
教育(19464)
大学(18456)
农业(18321)
业经(17572)
学学(17196)
经济研究(16016)
技术(14613)
财经(13586)
(11738)
问题(11372)
商业(10115)
(9719)
图书(9596)
世界(8899)
(8870)
国际(8815)
理论(8476)
技术经济(8340)
(8330)
共检索到290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军  王杰  李治国  
基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所引致的消费规模扩张,本文构建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消费碳排放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增加家庭消费碳排放,且主要来源于发展型消费的增加;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和工资溢价所引起的消费规模扩大以及消费倾向升级能实现上述影响;此外,居民环保意识和社会环保治理因素会积极调节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董晶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中国数字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其在消费端的碳减排效果有待科学评估。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且主要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西部地区家庭、户主处于失业状态家庭、高消费家庭中以及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数字金融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效果更加显著。针对数字金融三个维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数字化程度,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方面的表现才是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因此,应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并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地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进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超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匹配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数字设备和金融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对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产生正向调节效应,但效应明显小于城镇家庭;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家庭传统生产信贷的挤出效应更大,对提升农村家庭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规模的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为未来数字金融深化发展、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继辉  王泽荣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周利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雨  李晓  李洁  周利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对家庭多方面的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4轮调查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增加投资便利性、促进金融信息获取和提升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提高了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多样性并降低了家庭极端风险投资的可能性,这同样验证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提升作用在发达地区、优势家庭中更为明显,这体现了破除落后地区及弱势群体"数字鸿沟"的紧迫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升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对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从而更好地优化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促进家庭财富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睿   刘永文   刘文淘   田维双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数字金融产品将对农村家庭的生活模式、经济运转以及面临风险的处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农村数字理财产品、数字信贷产品和数字支付产品的使用情况等微观视角,运用熵值法测度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并实证探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金融风险,在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下结果依旧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和拓宽家庭社会关系来缓解家庭金融风险,且对低收入家庭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缓解西部农村地区、低教育程度、老龄化、偏好风险及具有务工经历家庭的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闫文哲   刘浩源  
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从多维数字鸿沟视角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老年家庭金融健康水平整体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城镇地区高农村地区低”的分布特征;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老年家庭金融健康;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优化风险识别能力,并提高金融操作便利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特征,但尚未打破空间限制,仅对城镇等互联网发达地区及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非贫困家庭的金融健康水平产生了更显著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破除老年数字鸿沟的紧迫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俊瑶   张雨航  
本文基于消费金融试点城市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消费金融发展对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且稳定地促进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在排除社会保障水平等混杂因素后的促进效果依旧显著;消费金融发展通过刚性支出的信贷支持、当期储蓄的消费转化等渠道,正向促进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但消费担保的作用渠道不成立;高频互联网消费行为家庭的网络购物消费行为挤出实体消费,消费金融发展促进家庭实体消费行为向网络购物消费行为转移。最后提出深化消费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以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正平  任康萍  谭秋云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经济行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数字金融发展在给家庭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很可能导致家庭债务风险的累积。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债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且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对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其次,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素养低和收入差距高的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最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升家庭信贷可得性和家庭支付便利性从而加剧了家庭债务风险,且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对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对于防范城乡家庭债务风险和推进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段军山  邵骄阳  
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金融体系的普惠水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了其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2017年CHFS调查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概率,提高配置风险资产和股票资产的比例,此结果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一致。这一影响在城镇地区的家庭和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家庭中更显著。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参与成本、增加了金融可得性和扩宽了信息渠道。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家庭金融行为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思琦  田容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教育代际流动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考虑数字金融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代际流动可以有效降低家庭返贫风险,教育代际流动性越高,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越低;数字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流动的减贫效应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在父代教育背景较低的群体中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