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5)
- 2023(13473)
- 2022(10423)
- 2021(9323)
- 2020(7203)
- 2019(15893)
- 2018(15010)
- 2017(27923)
- 2016(14770)
- 2015(15983)
- 2014(15961)
- 2013(15653)
- 2012(14966)
- 2011(13699)
- 2010(14153)
- 2009(13296)
- 2008(12280)
- 2007(11068)
- 2006(10041)
- 2005(9569)
- 学科
- 济(69388)
- 经济(69313)
- 业(43283)
- 管理(38110)
- 企(32865)
- 企业(32865)
- 中国(28268)
- 融(26962)
- 金融(26962)
- 银(24833)
- 银行(24816)
- 行(24173)
- 地方(22979)
- 农(22896)
- 业经(21114)
- 方法(19893)
- 财(17548)
- 数学(17079)
- 数学方法(16927)
- 农业(16330)
- 制(15684)
- 发(12741)
- 学(12379)
- 产业(12155)
- 贸(11660)
- 贸易(11644)
- 中国金融(11368)
- 地方经济(11348)
- 易(11262)
- 务(10481)
- 机构
- 学院(212390)
- 大学(209431)
- 济(90468)
- 经济(88495)
- 研究(79921)
- 管理(75520)
- 中国(66246)
- 理学(63513)
- 理学院(62682)
- 管理学(61671)
- 管理学院(61255)
- 科学(47232)
- 京(45218)
- 财(43840)
- 所(40561)
- 农(38491)
- 中心(38057)
- 研究所(36584)
- 财经(33815)
- 江(33301)
- 经(30693)
- 范(29863)
- 业大(29583)
- 师范(29545)
- 农业(29515)
- 经济学(28988)
- 北京(28987)
- 院(28641)
- 州(27826)
- 经济学院(26061)
- 基金
- 项目(139391)
- 科学(110148)
- 研究(104168)
- 基金(100354)
- 家(88533)
- 国家(87322)
- 科学基金(73926)
- 社会(68333)
- 社会科(64979)
- 社会科学(64962)
- 省(55597)
- 基金项目(51791)
- 划(45975)
- 教育(45589)
- 自然(44391)
- 自然科(43358)
- 自然科学(43347)
- 自然科学基金(42577)
- 编号(41558)
- 资助(39845)
- 发(36396)
- 成果(34351)
- 重点(31839)
- 课题(29785)
- 创(29759)
- 部(29743)
- 发展(29527)
- 国家社会(29345)
- 展(29028)
- 性(27998)
共检索到344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匹配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数字设备和金融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对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产生正向调节效应,但效应明显小于城镇家庭;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家庭传统生产信贷的挤出效应更大,对提升农村家庭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规模的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为未来数字金融深化发展、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正平 任康萍 谭秋云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经济行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数字金融发展在给家庭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很可能导致家庭债务风险的累积。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债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且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对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其次,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素养低和收入差距高的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最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升家庭信贷可得性和家庭支付便利性从而加剧了家庭债务风险,且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对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对于防范城乡家庭债务风险和推进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张政 陈铭翔
数字技术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影响着家庭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本文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参与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微观统计数据,对城乡家庭的金融参与进行实证研究。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和金额,如果城乡同时实现数字普惠,农村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家庭,但由于资产、收入等因素的限制,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金额相对较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小华 李昕儒 宋檬 马小珂
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缺乏标准抵押物的“痛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有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得以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差异,进而基于不同等级的数字鸿沟展开异质性讨论。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但明显更有利于城镇家庭,即城乡间存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差距拉大的危险;分维度来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也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且更有利于城镇家庭。(2)数字鸿沟是制约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城乡家庭都逾越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即数字金融发展要更好地促进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提升,其关键在于缩小数字鸿沟。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培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弥合“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雨 李晓 李洁 周利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对家庭多方面的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4轮调查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增加投资便利性、促进金融信息获取和提升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提高了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多样性并降低了家庭极端风险投资的可能性,这同样验证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提升作用在发达地区、优势家庭中更为明显,这体现了破除落后地区及弱势群体"数字鸿沟"的紧迫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升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对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从而更好地优化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促进家庭财富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吴雨 甘犁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可得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的提高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和进行资产配置,同时会降低家庭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和资产配置。研究还发现,金融可得性提高会通过降低家庭民间借出,从而使非正规借贷市场供给减少,进而降低民间借入比例。分城乡和区域来看,金融可得性的提高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边际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金融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并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城乡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金融市场参与 资产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甘宇 朱静 刘成玉
该文基于CLDS2012年数据,分析金融约束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家庭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地区家庭创业概率为15.77%,而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概率为11.49%。整体上,家庭创业受到自有财富水平的影响,财富水平与家庭创业概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金融约束是家庭创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相对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在创业选择上受到显著的金融限制。在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为创业提供了补充性的信贷支持。按财富阶层分组回归显示,总体上,财富分布处于后四分之一的家庭创业受到金融约束的抑制尤为显著,这有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限制低财富家庭的"向上流动"。
关键词: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金融约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颖 张高明 孙婉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且对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更为明显,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对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有一定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收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教育效应"来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从而实现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发展韧性 数字普惠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发展韧性 数字普惠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军 王杰 李治国
基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所引致的消费规模扩张,本文构建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消费碳排放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增加家庭消费碳排放,且主要来源于发展型消费的增加;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和工资溢价所引起的消费规模扩大以及消费倾向升级能实现上述影响;此外,居民环保意识和社会环保治理因素会积极调节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利华 王倩 刘雨晴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低收入人群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助推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从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论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金融市场参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以及分散程度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农村家庭。其原因可能是以“工具排斥”“自我排斥”以及“营销排斥”为表现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抑制了农村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的可行性。根据以上结果,论文从金融素养、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数字鸿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睿 刘永文 刘文淘 田维双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数字金融产品将对农村家庭的生活模式、经济运转以及面临风险的处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农村数字理财产品、数字信贷产品和数字支付产品的使用情况等微观视角,运用熵值法测度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并实证探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金融风险,在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下结果依旧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和拓宽家庭社会关系来缓解家庭金融风险,且对低收入家庭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缓解西部农村地区、低教育程度、老龄化、偏好风险及具有务工经历家庭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金融风险 农村家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