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4)
2023(14554)
2022(11315)
2021(10050)
2020(8094)
2019(17933)
2018(17252)
2017(33322)
2016(17682)
2015(19406)
2014(19280)
2013(19190)
2012(17838)
2011(15894)
2010(16580)
2009(15840)
2008(15218)
2007(13947)
2006(12670)
2005(12164)
作者
(50875)
(42097)
(42036)
(39588)
(26795)
(19991)
(19002)
(16237)
(16217)
(15158)
(14394)
(14077)
(13779)
(13250)
(13157)
(12991)
(12474)
(12340)
(12071)
(11933)
(10640)
(10419)
(10124)
(9621)
(9488)
(9487)
(9418)
(9407)
(8339)
(8289)
学科
(88966)
经济(88881)
(83064)
(74909)
企业(74909)
管理(64847)
业经(34099)
中国(30969)
方法(29609)
(28490)
(27047)
(26694)
金融(26694)
(24661)
银行(24644)
(24022)
地方(23657)
农业(21684)
数学(21534)
数学方法(21348)
(20782)
(20643)
财务(20599)
财务管理(20581)
企业财务(19562)
技术(18270)
(15637)
理论(15607)
(15307)
产业(15224)
机构
学院(259406)
大学(249979)
(115595)
经济(113432)
管理(102308)
理学(86069)
研究(85645)
理学院(85206)
管理学(84257)
管理学院(83748)
中国(74135)
(55188)
(52856)
科学(47726)
财经(42822)
(42404)
(41534)
(41406)
中心(40395)
(38724)
研究所(37617)
经济学(35559)
(33862)
北京(33785)
业大(33465)
经济学院(32020)
农业(31867)
财经大学(31319)
(31115)
(30923)
基金
项目(160924)
科学(129080)
研究(123083)
基金(116366)
(98898)
国家(97882)
科学基金(86477)
社会(81143)
社会科(77240)
社会科学(77223)
(65665)
基金项目(60521)
教育(54497)
(52408)
自然(52261)
自然科(51104)
自然科学(51094)
自然科学基金(50270)
编号(50204)
资助(46894)
(40819)
成果(39664)
(37255)
(36532)
重点(36040)
课题(34763)
(34529)
创新(33914)
国家社会(33907)
发展(33795)
期刊
(139729)
经济(139729)
研究(80763)
中国(57698)
(45586)
管理(45287)
(40467)
(39826)
金融(39826)
科学(32746)
学报(31727)
农业(27072)
技术(26183)
业经(25764)
大学(25646)
教育(24804)
学学(24409)
财经(22106)
经济研究(21944)
(19238)
问题(17610)
(16049)
技术经济(15644)
商业(13911)
现代(13748)
(13545)
世界(13384)
经济管理(12568)
财会(12516)
国际(12479)
共检索到417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玥   张涵萌  
本文使用我国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优化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表现为技术员工占比增加,该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高附加值行业和市场化程度更弱的地区较为突出。机制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在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后,既能够增加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雇佣需求,又可以为其优化员工激励体系提供资金空间,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在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了企业整体运营状况。本文研究不仅有力支持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导向的新时代金融供给侧改革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和数字金融的相关文献做出有益拓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玥   张涵萌  
本文使用我国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优化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表现为技术员工占比增加,该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高附加值行业和市场化程度更弱的地区较为突出。机制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在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后,既能够增加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雇佣需求,又可以为其优化员工激励体系提供资金空间,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在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了企业整体运营状况。本文研究不仅有力支持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导向的新时代金融供给侧改革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和数字金融的相关文献做出有益拓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匡广璐  杨杰  孙亚兰  
在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业融合的大背景下,探究企业如何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劳动力需求增加,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研发创新三条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好以及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劳动力需求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企业高、低等学历劳动力占比,降低了中等学历劳动力占比,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本文基于“六稳”和“六保”的背景,为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服务于实体经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天山  袁功林  武可栋  
文章考虑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互动现象,基于互补理论构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微观机制。同时,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互补效应,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企业、年轻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补效应更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天山   石福才   武可栋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化发展对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能促进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融资约束是数字化发展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在小规模企业、非垄断行业和内陆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对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作用更强;提高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能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因此,建议加大数字化发展力度,多措并举完善相关配套;充分考虑数字化发展特征,差异化制定实施战略;增强数字化发展关键要素改革,多维发力提高要素匹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桂保   张利杰   刘葵容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并能够通过增强县域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潜力促进劳动力的净流入,从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14—2020年1 754个县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以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劳动力净流入率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数字普惠金融3个维度的发展均具有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其中覆盖广度拓展、使用深度加深、数字化程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增;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和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的路径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尤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统筹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和劳动力流动引导政策,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聂彩仁  
劳动力成本问题是当前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成本负担,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具体原因,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分离了劳动质量和资本质量的含体现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洪波  
本文首先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及劳动力流动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提出金融发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在借鉴Acora和H ew ing s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验证这种作用机制的存在。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小荣   毕英睿   吴楠  
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劳动力技能升级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金融化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研究企业“脱实向虚”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基于“资本技能互补”假说,构建了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差异下高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刻画了金融资产投资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经验证据表明:金融化程度的提高显著抑制了劳动力技能升级;金融化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挤出了实体投资和研发投资,进而抑制了劳动力技能升级。进一步检验发现,对于主业业绩较差、CEO不具有金融背景和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会导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从而对劳动力技能升级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若实体企业套利动机更强,金融资产投资对劳动力技能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此外,金融化抑制劳动力技能升级显著降低了企业价值和生产效率。本文从金融化角度丰富了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且在劳动力市场层面拓展了金融化领域的研究范畴,为企业“脱实向虚”如何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提供理论机制和经验证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捷瑜   肖淑芳  
以创新驱动引领的升级转型对劳动力技能提出新需求,企业创新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影响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考量。利用上市企业数据和线上招聘文本,分析企业创新与企业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就技能层次看,创新显著增加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且这一需求具有长期动态持续性;创新对中低技能人才需求的影响以短期一次性调整为主。各技能层次人才通用技能的细分研究进一步表明,创新增加了企业对信息技术技能的需求,这在高技能人才和低技能人才上尤为突出;同时,创新降低了企业对单纯软技能的需求,增加了企业对兼备软、硬技能特点的复合通用技能的需求。因此,改善当前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制定各技能层次人才培养策略时应将企业创新与劳动力技能需求的长短期关系变动作为引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晓阳  
劳动力成本粘性是检验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200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工业企业财务数据,通过成本粘性经典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检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代理冲突的缓解力度以及对劳动力调整成本的降低程度,超过了因管理者盲目乐观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冗余,从而抑制了工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粘性,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调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降低调整成本和缓解代理问题两条渠道影响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因此,未来应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要对象,以经营费用的“降成本、优结构”为主攻方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度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敏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敏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可栋  朱梦春  阎世平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国家调控就业政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现有成果,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理论,采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就业市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增加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的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杨冉   卢娟   贾真  
依托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关联愈发凸显,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引起下游企业的决策响应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供应链上的纵向关联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向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下游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偏向,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下游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供应链依赖性较高企业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下游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偏向效应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下游企业主动学习的数字化转型效应和外部交易降低的成本节约效应是上游数字化转型影响下游企业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偏好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上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使下游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表现出总体雇佣规模不变的双向极化特征,这虽然增加了下游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但并未构成工资压力和经营负担,反而因高技能劳动力的助力提升了下游企业的经营业绩、生产率以及创新绩效。本文为深化供应链合作、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乃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潜在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