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8)
2023(18182)
2022(14823)
2021(13366)
2020(11160)
2019(25395)
2018(24906)
2017(48136)
2016(25891)
2015(29166)
2014(29391)
2013(29358)
2012(27471)
2011(24918)
2010(25732)
2009(24727)
2008(24481)
2007(22550)
2006(20226)
2005(19052)
作者
(76849)
(63941)
(63816)
(60754)
(40870)
(30513)
(29273)
(24754)
(24384)
(22935)
(21998)
(21491)
(20733)
(20419)
(20194)
(19724)
(18943)
(18885)
(18651)
(18537)
(16146)
(15800)
(15610)
(14657)
(14506)
(14484)
(14427)
(14411)
(12918)
(12720)
学科
(120161)
经济(120002)
(98467)
管理(89404)
(87146)
企业(87146)
方法(46868)
业经(37634)
数学(37228)
(37117)
数学方法(36947)
中国(35850)
(35846)
(32050)
(31684)
银行(31652)
(30346)
金融(30342)
(30340)
地方(27640)
(25477)
财务(25429)
财务管理(25377)
农业(25119)
企业财务(24081)
(21474)
贸易(21451)
技术(21117)
(20795)
(20685)
机构
学院(383370)
大学(378469)
(163857)
经济(160360)
管理(148138)
研究(128103)
理学(124608)
理学院(123283)
管理学(121604)
管理学院(120860)
中国(108502)
(82074)
(80521)
科学(74182)
(66022)
(65213)
财经(63118)
(62055)
中心(61213)
研究所(57930)
(56950)
业大(52972)
农业(51314)
北京(51305)
经济学(50156)
(49709)
(46990)
师范(46527)
财经大学(46318)
(45542)
基金
项目(237817)
科学(187646)
研究(178030)
基金(171492)
(147005)
国家(145617)
科学基金(126019)
社会(114444)
社会科(108600)
社会科学(108571)
(94826)
基金项目(89967)
教育(80667)
自然(78313)
(77736)
自然科(76462)
自然科学(76440)
自然科学基金(75139)
编号(73372)
资助(69983)
成果(60169)
(55032)
重点(53202)
(52524)
(52124)
课题(50546)
(48259)
创新(48086)
国家社会(47357)
(46992)
期刊
(193822)
经济(193822)
研究(118840)
中国(83737)
(67969)
(62577)
管理(60024)
(55996)
金融(55996)
学报(54011)
科学(51094)
大学(41755)
农业(41069)
学学(39225)
教育(38224)
技术(35032)
业经(33487)
财经(32461)
经济研究(29936)
(27868)
问题(25103)
(23662)
技术经济(21192)
(20237)
理论(19225)
商业(18929)
现代(18420)
财会(18363)
世界(18197)
国际(17931)
共检索到610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廷华  刘伟亚  胡孟元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的同时,对企业决策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方面,是否会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此,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商业信用使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需求和商业信用供给,该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具有“普惠性”特征,显著影响了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决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分别影响商业信用的供给与融资需求。研究结论对进行商业信用决策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石鑫   史乐峰  
从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作用效力视角,即从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外部环境等4个角度,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如何高效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机制;并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数、要素市场化指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基础上,以2011—2020年999家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作用机制,及其在行业、规模和区位差异等方面的异质性影响。这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面临的融资约束、创新型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等问题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切入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林静  
企业与金融环境密切相关,企业筹集、投放、运用资金等都需要借助于金融环境。文章运用2007—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的长期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的发展规模对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战略具有重要影响,而证券市场的发展并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实体投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是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国家集中了大量的金融资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非常不平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峰  路瑶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具体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是缓解土地流转融资约束的信贷支持效应,二是促进农户转移就业的要素配置效应。其中,信贷支持效应主要是促进了土地转入,而要素配置效应则是推动了土地转出;同时,金融发展促进土地转出的要素配置效应显著大于促进土地转入的信贷支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边际效用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因此需要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金融过度发展问题。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发展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存在“精英捕获”现象并引致了农户的职业分层,可能加剧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亚东   陈艳  
文章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影响效应、传导机制、调节效应及经济后果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2)在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约束下,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数字金融通过提高环境合规性、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不对称及减少委托代理四个渠道提升企业ESG表现。(4)数字金融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高度市场竞争环境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下对企业ESG表现发挥更强的驱动作用。(5)企业ESG表现能够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企业ESG不存在“漂绿”现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曙畅  胡熠  栾佳锐  
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还体现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变竞争格局三条路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心怡   易志高  
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分析方法,以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样本企业存在短贷长投的流动性期限错配异象,并且数字化转型对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具备高新技术资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低媒体关注度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短贷长投的负相关性更强;第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善信息环境质量进而缓解短贷长投。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缓解上市公司“存贷双高”亦有显著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丰付  魏亚飞  胡承晨  
本文以2006—2018年273个城市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引导作用基金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政府引导基金显著提升了数字产业创新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在机制方面,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数字人力资本效应和数字物质资本效应间接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在异质性分析方面,政府引导基金提升了ICT企业匮乏型和三四五线城市的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但抑制了ICT企业密集型和一二线城市数字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将风险投资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的交乘项引入模型发现,风险投资基金削弱了政府引导基金对数字产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并且在ICT企业匮乏型和三四五线城市,政府引导基金发挥了引导效应,在ICT企业密集型和一二线城市,风险投资基金发挥了引导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区域和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户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应最大化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各地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采用差异化思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莉  盖骁敏  赵晓鹏  
企业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我国沪深A股2008—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金融投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投资在企业创新产生的经济成果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金融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投资主要通过减少现金流来挤出创新投入;而金融投资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能力遮掩了其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济潍  沈悦  
利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企业金融投资,特别是在东部地区、非制造业和CEO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显著;金融发展水平正向影响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驱动作用;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金融投资;数字金融主要促进了企业对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投资,而企业成长性能够削弱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驱动作用,这体现了企业金融投资的"利润追逐"动机。研究结论警示了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规范数字金融发展、优化金融监管、应对金融化挑战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明明   闫文杰   杨一帆  
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三期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收入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其作用路径为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社会互动水平和居民家庭收入提升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政府财政支出在其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东部地区、高年龄段和高资产家庭的商业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存在收入门槛效应,在门槛两侧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如果不考虑家庭收入的门槛效应,会高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作用。基于此,从提升数字基建水平、提高保险公司数字化服务能力、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设计对应保险产品、关注低收入群体保险需求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