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6)
- 2023(14254)
- 2022(11221)
- 2021(10183)
- 2020(8621)
- 2019(19389)
- 2018(18575)
- 2017(36419)
- 2016(18765)
- 2015(20880)
- 2014(20396)
- 2013(19800)
- 2012(18242)
- 2011(15750)
- 2010(15662)
- 2009(14865)
- 2008(13726)
- 2007(11762)
- 2006(9861)
- 2005(8581)
- 学科
- 济(80009)
- 经济(79922)
- 业(62870)
- 管理(59728)
- 企(52322)
- 企业(52322)
- 方法(41840)
- 数学(38446)
- 数学方法(38076)
- 财(29002)
- 融(28760)
- 金融(28759)
- 银(26859)
- 银行(26851)
- 中国(26393)
- 行(25661)
- 务(21536)
- 财务(21496)
- 财务管理(21446)
- 企业财务(20630)
- 业经(19446)
- 农(18367)
- 制(17812)
- 贸(14237)
- 地方(14232)
- 贸易(14226)
- 易(13922)
- 农业(12719)
- 产业(12566)
- 理论(11741)
- 机构
- 大学(254622)
- 学院(253839)
- 济(111970)
- 经济(110012)
- 管理(105874)
- 理学(91898)
- 理学院(91132)
- 管理学(89792)
- 管理学院(89319)
- 研究(73988)
- 中国(69165)
- 财(58172)
- 京(49784)
- 财经(46394)
- 经(42495)
- 中心(39499)
- 科学(39472)
- 经济学(37022)
- 江(35570)
- 财经大学(35300)
- 经济学院(33942)
- 所(32689)
- 农(32119)
- 业大(31989)
- 融(31028)
- 北京(30517)
- 金融(30469)
- 商学(29816)
- 商学院(29552)
- 研究所(29401)
- 基金
- 项目(176311)
- 科学(142089)
- 基金(133664)
- 研究(130676)
- 家(114387)
- 国家(113126)
- 科学基金(100639)
- 社会(88136)
- 社会科(83995)
- 社会科学(83973)
- 基金项目(70078)
- 省(66510)
- 自然(63269)
- 自然科(61894)
- 自然科学(61876)
- 自然科学基金(60818)
- 教育(59879)
- 划(55338)
- 资助(54821)
- 编号(51650)
- 成果(40463)
- 部(40252)
- 重点(38681)
- 国家社会(38287)
- 创(37830)
- 发(36433)
- 教育部(36179)
- 人文(35661)
- 创新(35386)
- 大学(34517)
- 期刊
- 济(107835)
- 经济(107835)
- 研究(75314)
- 财(48660)
- 融(45003)
- 金融(45003)
- 中国(43176)
- 管理(37349)
- 学报(32733)
- 科学(30955)
- 农(27202)
- 大学(27140)
- 学学(25937)
- 财经(23582)
- 技术(21258)
- 经(19937)
- 经济研究(18751)
- 教育(17874)
- 农业(17483)
- 业经(16187)
- 财会(14707)
- 问题(13791)
- 理论(13700)
- 统计(13167)
- 会计(12561)
- 实践(12374)
- 践(12374)
- 策(12168)
- 技术经济(12055)
- 贸(11692)
共检索到370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军
本文以CFPS数据库2012—2020年五次抽样数据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中国家庭债务风险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渗透和金融自由化等市场因素导致过度授信和过度借贷,破坏了家庭负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第二,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和金融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推动了家庭负债上升,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提升则会对家庭债务风险发挥一定缓释作用;第三,数字金融通过房地产价格渠道提高了家庭房贷负债比,对家庭债务扩张产生中介效应;第四,数字金融对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高负债家庭、城镇家庭和东部发达地区家庭作用显著,但强度随家庭收入上升而下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均支持本文研究结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勋 王雪
本文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考察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风险平滑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和农村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既提高了居民家庭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进行风险分担的能力,也提高了居民家庭的自我保险能力;这两方面机制共同提升了居民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然而,传统的银行信贷并未显著改善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风险平滑 银行信贷市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利 王聪
基于2010、2012与2014年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一个纳入家庭债务的传统消费决定模型(LCPIH),以微观的视角考察家庭借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LC-PIH框架下,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财富效应占支配作用,而挤出效应不明显;除日用品消费支出外,家庭债务对其余六项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家庭以及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较低,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较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若涵 沈悦
笔者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调查数据构建家庭住房金融化指数,考察了住房金融化对风险金融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程度加深会降低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意愿和比重,挤出作用显著,该影响在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住房金融化通过改变家庭流动性预算影响风险金融投资,金融化程度加深,家庭流动性预算收紧,风险金融投资减少。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挤出效应在仅拥有一套住房家庭、三线及以下城市家庭和对房地产市场持有乐观预期的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此外,风险偏好对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会随着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而削弱。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持续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风险金融投资吸引力。
关键词:
住房金融化 风险金融投资 资产配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元明 贾静
风险态度在家庭金融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家庭风险态度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因素中,中国儒家文化、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OLS方法分析CHFS2015的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会更加偏好风险,即使是在控制了儒家文化的情况下金融素养的影响依然没变,但儒家文化在不同作用机制情况下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差序格局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身份认同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入金融素养与儒家文化交互项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儒家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主张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阻碍作用,而身份认同主张却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秋兰 张邦辉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引入多维集体主义文化,探讨家庭风险金融"有限参与"这一经典议题。研究发现:多维集体主义文化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减轻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同样成立。路径分析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会使家庭偏好高风险并促进家庭社会互动,从而促使其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结论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政策需要充分考虑文化与观念因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绵陛
本文利用CHFS2015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结果的两部分模型,研究了中国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家庭已过度负债的结论;住房状况是对家庭债务状况分类和债务收入比影响效应最大的因素。家庭净资产的增加会降低债务收入比,减少正常负债和异常负债的概率,家庭持久收入却相反,但影响效应和显著水平都较低。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具有更高的债务收入比和负债的概率。居住区域对债务状况分类和正常债务家庭的债务收入比的影响方向不一样。风险偏好却只对债务状况分类影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微 刘勇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农场债务杠杆率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家庭农场潜在的债务风险,从而实现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2014—2018年县域数据与家庭农场微观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农场债务杠杆率的影响、传导机制以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家庭农场债务杠杆率,有效防范了家庭农场潜在的债务风险。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了结论的可靠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供便利化的支付服务降低了家庭农场债务杠杆率;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家庭农场债务杠杆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其对中西部地区及成熟型、高利润率和高资产周转率的家庭农场作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农场 债务杠杆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艳华 余畅婉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农村家庭样本数据,从“接入沟”和“使用沟”两个维度分析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金融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接入沟”和“使用沟”问题,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金融投资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其阻碍机制主要归结为信息传输机制、学习机制和社交机制。这种阻碍作用具有代际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特征,其代际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接入沟”和“使用沟”对中、老年家庭金融投资的阻碍作用显著高于青年家庭;其地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接入沟”、“使用沟”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金融投资的阻碍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无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娟 祝伟萍
本文基于心理账户视角,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OLS和PSM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对家庭享乐休闲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情感维系支出、家庭建设与发展支出,最后是家庭生活必需品支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其结论依然成立。从城乡、是否已婚和不同区域三个维度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进一步考察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异质性影响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持有通过增收效应来影响居民心理账户支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磊 葛永波
基于投资决策视角,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是否参与和参与深度两个层次,对农村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选择与消费支出的关系进行了微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投资于风险金融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其消费水平,其消费支出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比例正相关。通过比较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发现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与状态对前者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后者。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的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即可以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来激发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
关键词:
金融资产选择 农村家庭 消费行为 PSM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息晨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调查数据,考察心理健康状况对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心理状况从参与决策到参与深度两方面显著促进了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风险态度的改变是上述结果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则表明,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婚姻状态差异、生命周期差异及城乡二元差异。本文对于从心理健康角度破解"有限参与之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重视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政策制订,进而对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金融市场参与 风险态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杰 谭秋云 谢升峰
论文分析了数字金融影响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作用机理,采用2014-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的县域数据和家庭农场数据,通过离散时间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家庭农场的生存风险;采用多种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发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会通过缓解家庭农场融资约束和提供便利性金融服务来降低其生存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对初创型、小型及西部地区的家庭农场作用效果更强,体现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家庭农场 生存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彧菲 王媛媛 熊德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数据,构建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并基于近年来金融整治的一个典型样本——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构建强度DID模型探讨实行金融整治政策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债务。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负债概率和债务水平;(2)金融整治之后,使用数字金融家庭的债务水平出现显著降低;(3)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整治政策对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的债务缓解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中更为显著,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发挥了有益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敏 周德胜 左晓丽
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到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8年数据,归纳梳理不同收入组家庭不同方向收入流动与消费特征,并实证检验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方向收入流动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不同收入组家庭收入流动引致的消费扩张效应与消费收缩效应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消费效应 非对称性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来自家庭调查微观数据的证据
创伤经历、风险偏好与家庭资产选择——基于全国基线调查微观数据的证据
住房财富与家庭创业——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
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的微观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发展与城乡家庭债务风险差异
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吗?——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农地确权对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影响与异质性分析——基于55408个家庭农场样本的微观证据
最低工资标准与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家庭收入波动、杠杆率与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