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3)
- 2023(12580)
- 2022(9783)
- 2021(8495)
- 2020(6566)
- 2019(14413)
- 2018(13572)
- 2017(25643)
- 2016(13224)
- 2015(14641)
- 2014(14581)
- 2013(14702)
- 2012(14202)
- 2011(13185)
- 2010(13709)
- 2009(13145)
- 2008(11909)
- 2007(11119)
- 2006(10298)
- 2005(9543)
- 学科
- 济(69746)
- 经济(69681)
- 业(41444)
- 管理(32281)
- 农(31597)
- 中国(28253)
- 企(27505)
- 企业(27505)
- 融(26181)
- 金融(26181)
- 地方(25269)
- 银(24085)
- 银行(24075)
- 行(23502)
- 业经(23250)
- 农业(21515)
- 方法(16734)
- 制(16246)
- 产业(16223)
- 财(14752)
- 数学(13906)
- 数学方法(13819)
- 发(13624)
- 地方经济(12703)
- 贸(11764)
- 贸易(11748)
- 易(11344)
- 中国金融(11149)
- 发展(10711)
- 展(10685)
- 机构
- 学院(197660)
- 大学(191132)
- 济(89723)
- 经济(87749)
- 研究(74149)
- 管理(71664)
- 中国(62823)
- 理学(59615)
- 理学院(58914)
- 管理学(58187)
- 管理学院(57783)
- 京(40911)
- 科学(40512)
- 财(40437)
- 所(36562)
- 农(35976)
- 中心(35963)
- 研究所(32581)
- 江(31874)
- 财经(30683)
- 经济学(28203)
- 范(27948)
- 师范(27719)
- 经(27623)
- 州(26727)
- 北京(26502)
- 农业(26446)
- 院(26376)
- 业大(26138)
- 经济学院(25400)
- 基金
- 项目(124719)
- 研究(99164)
- 科学(98886)
- 基金(87865)
- 家(74505)
- 国家(73726)
- 社会(65848)
- 科学基金(63286)
- 社会科(62456)
- 社会科学(62448)
- 省(51404)
- 基金项目(45490)
- 教育(42103)
- 编号(41685)
- 划(40902)
- 发(35348)
- 成果(34504)
- 自然(34305)
- 资助(33930)
- 自然科(33459)
- 自然科学(33457)
- 自然科学基金(32849)
- 发展(29776)
- 课题(29389)
- 展(29245)
- 重点(28071)
- 国家社会(27860)
- 创(27003)
- 部(26214)
- 性(25669)
- 期刊
- 济(114341)
- 经济(114341)
- 研究(65200)
- 中国(49272)
- 农(40623)
- 融(37799)
- 金融(37799)
- 财(28368)
- 管理(27011)
- 农业(26345)
- 科学(26108)
- 学报(25363)
- 业经(22821)
- 教育(22236)
- 大学(20667)
- 学学(19399)
- 经济研究(17653)
- 技术(16959)
- 财经(15061)
- 问题(14801)
- 经(13230)
- 业(11336)
- 农村(11286)
- 村(11286)
- 农业经济(11049)
- 世界(10686)
- 贸(10504)
- 商业(10466)
- 经济问题(10341)
- 国际(10051)
共检索到329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宏庆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具有缓释传统金融的地理排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和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优势,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由于传统金融自身局限性和数字金融的不完善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产生新的金融困境。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数字金融覆盖面;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乡村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构建数字金融征信平台,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融合金融生态;重视数字金融监管,有效防控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金融风险;强化数字金融教育,提升乡村产业融合主体的金融素养。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宝珍 吴旻倩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积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多种优势。缺乏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丰富和信息素养贫困的矛盾突出、数字技术支持乡村经济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等多个问题,是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为此,要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借力信息技术培训化解农民群众的信息贫困难题,持续优化我国数字技术支持农业经济领域的顶层设计,以有效适应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为我国乡村经济取得更持久、可持续的发展蹚出一条出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旎 李志
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主要以数字赋能贯穿全过程,从而促进数据要素与涉农主体和农业产业之间的充分交互。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核心技术薄弱、乡村人才缺乏、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等困境。为此,应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突破核心数字技术、提高乡村人才数字素养、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进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张正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论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最后提出了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泓伯 陈政 张海兵
我国是我国的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因此实现乡村振兴为当下第一要务,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原有的农业发展方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内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与湖南为例,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举措。
关键词:
湖南省 产业融合 现实困境 推进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晓曦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式。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手段,也是一个动态化的创新过程,更是一个高效、智慧的内融状态。当前,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卓有成效,以数字技术推动多业态产业融合,以电子商务引领乡村产业结构重塑,以金融科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支持不足及科技创新供给力不足等问题。美国、南非的精准农业模式,德国的大数据共享数字农业模式和英国数字网络新型订单农业模式,对完善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为此,我国在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注重从政策体系、投入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加以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景盼
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具有清晰的逻辑依据,得到了国家政策、人文地理和发展模式的支持。发挥政府积极引领作用,以文化为核心,因地制宜进行模式创新,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逻辑依据 模式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米吉提·哈得尔 杨梅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基于农村产业现实状况,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存在供给侧矛盾突出、产业价值链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新型主体培育不足、政策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调节农村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提升农村产业链价值、密切各产业主体合作、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政策与法律制度等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甘甜 陈胜 张开华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素瓶颈尚未突破、激励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优“五大困境”是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应“拓思路、强支撑、聚合力、破瓶颈、增动能”,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素障碍破除、保障机制完善等五个方面靶向突破,加快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成效 困境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勇 陈辉 徐美玲
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推手。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征信系统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迟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配套不足等问题迟滞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由此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以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瑞怀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守勇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在演化渊源、功能定位、动力机制和现实条件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事业体制思维惯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阙如等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应从强化体系化的国家文化治理新理念、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融合载体、提升促进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整体发力,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基于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揭示了不同省域之间的共富效应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边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信贷融资渠道、缩小产业间收入差距,显著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来提升农民共富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共富效应明显好于使用深度,且乡村产业融合功能越广,其带来的共富效应也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在区域层面也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东部和西部地区偏高而中部地区偏低以及南方高、北方低的分布特征;随着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的扩大,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呈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且存在450公里的地理空间边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玥
要素禀赋结构和制度安排是产业升级强大的驱动力。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媒介融合成为传媒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现实。市场、人力资源、技术和资本作为最为重要的四大要素禀赋,在中国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诱导性制度变迁为主的传媒体制改革是我国传媒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媒介融合中,传媒产业面临的制度非均衡状态给传媒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阻碍。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是突破现有困境的核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玥
要素禀赋结构和制度安排是产业升级强大的驱动力。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媒介融合成为传媒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现实。市场、人力资源、技术和资本作为最为重要的四大要素禀赋,在中国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诱导性制度变迁为主的传媒体制改革是我国传媒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媒介融合中,传媒产业面临的制度非均衡状态给传媒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阻碍。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是突破现有困境的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