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6)
2023(14901)
2022(12186)
2021(11084)
2020(9035)
2019(20657)
2018(20150)
2017(39314)
2016(20720)
2015(23159)
2014(22960)
2013(22950)
2012(20891)
2011(18738)
2010(18763)
2009(17431)
2008(15810)
2007(13817)
2006(12092)
2005(10559)
作者
(59499)
(49508)
(48947)
(46572)
(31126)
(23682)
(22277)
(19341)
(18803)
(17492)
(16870)
(16406)
(15472)
(15299)
(15249)
(14992)
(14629)
(14481)
(14089)
(13942)
(12041)
(12003)
(11890)
(11099)
(11055)
(10892)
(10829)
(10618)
(9871)
(9620)
学科
(90371)
经济(90289)
(60669)
管理(60291)
(50459)
企业(50459)
方法(39618)
数学(34575)
数学方法(34232)
中国(27229)
(26789)
金融(26787)
(24753)
银行(24720)
业经(24176)
(23874)
(23507)
地方(22112)
(22111)
(17592)
产业(17299)
(16889)
农业(16270)
(15737)
贸易(15724)
(15254)
(14658)
技术(14624)
财务(14597)
财务管理(14577)
机构
大学(294508)
学院(294394)
(121749)
管理(120954)
经济(119238)
理学(105738)
理学院(104648)
管理学(103025)
管理学院(102519)
研究(95942)
中国(75758)
(61599)
科学(58338)
(54199)
(46443)
中心(45373)
财经(44583)
(44264)
业大(42877)
研究所(42710)
(40611)
(40577)
北京(38699)
经济学(37564)
(37481)
师范(37157)
(35090)
农业(34564)
(34470)
经济学院(34311)
基金
项目(209384)
科学(165734)
研究(154470)
基金(152985)
(132480)
国家(131427)
科学基金(114117)
社会(99039)
社会科(94257)
社会科学(94235)
基金项目(81805)
(81495)
自然(72988)
自然科(71301)
自然科学(71290)
自然科学基金(69991)
教育(68812)
(67788)
编号(62846)
资助(62091)
成果(49291)
重点(46223)
(45616)
(45569)
(44335)
课题(41971)
国家社会(41348)
创新(41268)
科研(39632)
教育部(39512)
期刊
(126173)
经济(126173)
研究(86391)
中国(50982)
学报(44123)
管理(42735)
科学(41251)
(39982)
(38775)
(36917)
金融(36917)
大学(33632)
学学(31733)
教育(28002)
农业(27641)
技术(24198)
业经(21695)
财经(21163)
经济研究(20958)
(18155)
问题(16384)
图书(16248)
理论(15271)
科技(14601)
技术经济(14358)
实践(14085)
(14085)
(13890)
商业(13751)
现代(13397)
共检索到420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选取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剖析数字金融动态影响地区产业升级的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升级,且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在助力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具有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演变特征,但现阶段这种积极作用尚为有限;只有当绿色技术创新、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在经济增长目标、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保持在合理水平时,才可最大限度地提升数字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国家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选取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剖析数字金融动态影响地区产业升级的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升级,且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在助力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具有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演变特征,但现阶段这种积极作用尚为有限;只有当绿色技术创新、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在经济增长目标、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保持在合理水平时,才可最大限度地提升数字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国家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于静静  
在系统梳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实现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同时,应当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努力减少其他外生变量的束缚,寻求跨越门槛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庆龙  史桂芬  
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源于东北地区根深蒂固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现代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应以东北地区资源禀赋为依托,实现金融精准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并以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作为金融支持的基本原则。面对资金外流的客观事实,立足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金融支持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宜采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PPP"与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相融合的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鑫垚   叶家硕   李杰   胡瑜洁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的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2021年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提升趋势明显,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份乡村振兴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既直接促进乡村振兴,又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助力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但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在数字经济高关注地区比较显著,在数字经济低关注地区并不明显。第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中存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按照系统集成的改革思路,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设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乡村发展硬实力,注重农村居民教育以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成刚  杨国佐  范瑞  
数字金融能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通过采用来自109个资源型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并运用相关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还通过异质性检验方法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是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2013年之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更大;推动传统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是数字金融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霍红   王悦  
数字经济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重要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东北三省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总量小、占比低、增速缓等问题。具体而言,政策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影响效应差,数据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优质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在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寻找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基点”,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提升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推进数字深层次融合发展,培养储备优质复合型人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晖  王婧倩  
工具的数字化引发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数字时尚是人们新思维方式下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数字与时尚的融合改变了时尚产业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所有环节,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数字时尚产业发展呈现出满足消费者的趣味性、调动创作者的创新性和表现性、消费方式由“购买”转向“订阅”、强化可持续性等新特征、新趋势。我国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入,数字化营销链路有待进一步打通,供给与消费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数字时尚消费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基于此,我国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应该走时尚设计数字化、时尚营销数字化、时尚供给数字化、时尚消费数字化的全面提升之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晖  
数字新基建是推动“内循环”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和流通产业韧性强度综合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对数字新基建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及提升产业韧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且滞后项的正向影响更强烈;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第二,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基建对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并且在断裂韧性中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第三,数字新基建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文章最后从发挥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和构建协同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霖  苏启林  
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将东部地区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置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即严重依附于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商的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放大器"。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由于内在升级动力机制无法有效建立,造成产业内源性升级缓慢,但金融危机却在客观上为产业外源性升级提供了契机。金融危机背景下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在于:一是沿着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技术破坏,从代工供给终端摆脱对生产者驱动的依附;二是沿着产业链的下游进行市场破坏,从代工需求终端摆脱对购买者驱动的依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奕芳   罗雨   郭书琰  
如何有效发挥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是“双碳”目标下中国实现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关键。以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同时以2009—2021年国家层面数据为补充,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数字赋能绿色出口的异质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呈现出一个由弱到强的动态演变过程,该效应在中国东部地区表现明显,但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动态特征;相比非污染密集型行业,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动态特征在污染密集型行业表现更显著。在进一步分析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异质动态约束机制后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绿色技术创新、贸易开放度和能源生产结构是约束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下,中国应持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贸易融合发展,同时着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打好政策“组合拳”,以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红宇   孟娜娜   关洪浪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应有之举,探寻其促进动能和赋能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1 659个县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内生性问题基础上,从产业融合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县域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县域内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具体地县域数字金融指数增长1个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提升0.083个点,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在不同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在中西部县域、农业大县、国家贫困县中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果更明显。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作用路径,但当前主要通过第一第三产业融合来实现,第一、第二产业融合的中介作用尚未凸显。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