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5)
- 2023(7826)
- 2022(5551)
- 2021(4809)
- 2020(3659)
- 2019(7966)
- 2018(7043)
- 2017(13201)
- 2016(6365)
- 2015(6865)
- 2014(6427)
- 2013(6152)
- 2012(5697)
- 2011(5032)
- 2010(5358)
- 2009(5409)
- 2008(4163)
- 2007(3896)
- 2006(3606)
- 2005(3410)
- 学科
- 济(27087)
- 经济(27044)
- 融(24826)
- 金融(24825)
- 业(23822)
- 银(21533)
- 银行(21531)
- 行(20970)
- 管理(18115)
- 企(17362)
- 企业(17362)
- 中国(16058)
- 业经(11817)
- 农(11617)
- 中国金融(10947)
- 财(10041)
- 农业(9366)
- 产业(9152)
- 制(8942)
- 信息(8500)
- 总论(8285)
- 信息产业(8261)
- 地方(7170)
- 方法(6894)
- 务(6813)
- 财务(6800)
- 财务管理(6789)
- 企业财务(6582)
- 收入(6196)
- 数学(6074)
- 机构
- 学院(88208)
- 大学(87636)
- 济(40649)
- 经济(39837)
- 管理(32931)
- 中国(30872)
- 研究(29980)
- 理学(27795)
- 理学院(27530)
- 管理学(27150)
- 管理学院(26990)
- 财(21166)
- 京(17316)
- 中心(16940)
- 财经(16513)
- 银(15675)
- 融(15480)
- 金融(15187)
- 银行(15183)
- 经(15068)
- 科学(14846)
- 经济学(14287)
- 行(14213)
- 所(13339)
- 经济学院(13054)
- 人民(12715)
- 江(12595)
- 农(12584)
- 财经大学(12538)
- 研究所(11988)
- 基金
- 项目(59912)
- 科学(47908)
- 研究(47889)
- 基金(44373)
- 家(38525)
- 国家(37668)
- 社会(33060)
- 科学基金(32496)
- 社会科(31511)
- 社会科学(31502)
- 省(22947)
- 基金项目(22259)
- 教育(19979)
- 编号(19709)
- 划(18508)
- 自然(17230)
- 自然科(16823)
- 自然科学(16819)
- 资助(16691)
- 成果(16571)
- 自然科学基金(16545)
- 国家社会(15102)
- 发(14070)
- 创(13532)
- 制(13418)
- 重点(13336)
- 性(12915)
- 课题(12814)
- 项目编号(12729)
- 创新(12621)
共检索到144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石新 葛芳婷
数字金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2017年CHFS数据库,在借鉴相关研究得出家庭数字金融使用指标值的基础上,考察数字金融使用与家庭贫困之间基本关系,检验城乡差异和有无补助两方面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通过机理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显著减缓家庭贫困,且在农村和无政府补助的家庭中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数字金融使用间接通过减缓信贷约束、增加创业概率和提高风险管理来减缓家庭贫困。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使用 家庭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相对贫困 金融市场参与意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宏宇 阳超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信贷可得性 相对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平平 罗若阑
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缓居民主观贫困,对农村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弱势群体的主观贫困的减缓作用更明显,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作用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益贫性特点。传导机制探索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减缓主观贫困,居民信心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主观贫困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钱鹏岁 孙姝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个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减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其关联地区的贫困率,即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关联地区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偏误修正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减贫的直接影响仍然显著,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贫困减缓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晓敏 周战强 张博尧
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相对贫困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重点议题。本文基于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及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减少流动人口家庭在本地的社会参与实现的。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低、社会保险缺乏加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户籍、流入东部地区、金融监管较弱地区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较大。为缓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提升流动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与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举 张一童 周升起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FPS数据库,从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拓展,通过构建多维相对贫困评价体系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抑制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但是,地区地理位置、财政自给能力及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相对贫困呈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跨越自身发展水平的第一个门槛值后,减贫效果不理想,城乡差距增大;达到第二个门槛值后,正向效应依然显著,但相对贫困发生比重有降低倾向。鉴于此,应通过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督和管理、因地制宜地配置金融资源,以最大化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崔艳娟 孙刚
分别选取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作为金融发展指标,采用1978~2010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结论表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途径提高穷人的收入水平,但金融波动会抵消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同时由于金融服务成本等限制,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会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贫困减缓 金融波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榜
基于2005—2017年的中国县域和地区面板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推广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贫困减缓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地区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但该缩小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体现出普惠性特征。从作用机制来看,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县域农村居民贫困减缓,进一步地,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也显示,促进农村地区贫困减缓是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且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贫困减缓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秋萍 胡宗义 刘亦文
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加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判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在跨越门槛值之前,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跨越门槛值之后,贫困减缓效应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所减弱,体现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整体而言,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普惠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贫困减缓 门槛效应 PSTR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双 林涌
金融可及性不足导致相对贫困家庭难以获得发展机会,本文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在相对贫困家庭金融参与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对贫困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概率与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更高,而其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会降低,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的结论依然成立。渠道分析显示,智能手机的使用通过增加家庭社会互动、正规金融获得和金融知识素养提高相对贫困家庭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手机促进正规金融市场参与的效果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智能手机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对相对贫困家庭的金融行为产生作用。建议加快推进金融创新与移动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正规金融市场在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中的正向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彤进 马世文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和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家庭相对贫困,家庭金融素养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越明显。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参与程度低的家庭以及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居民能够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受益更多。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促进商业保险配置降低相对贫困,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且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艳娟 孙刚
本文分别以金融包容深度、宽度两个单指标和金融包容综合指标表示金融包容,以我国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适合小样本的ARDL方法检验金融包容、金融稳定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包容对贫困减缓有着积极的作用,金融发展的稳定能够显著提高这一效果;金融包容和金融发展的稳定对贫困减缓具有长期的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重要的间接影响路径,其中经济增长有利于贫困减缓,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利于贫困减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