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9)
2023(10058)
2022(7261)
2021(6383)
2020(4792)
2019(10421)
2018(9753)
2017(18549)
2016(9441)
2015(10333)
2014(9925)
2013(9905)
2012(9212)
2011(8403)
2010(8821)
2009(8624)
2008(7419)
2007(6984)
2006(6472)
2005(5899)
作者
(26696)
(22979)
(22137)
(21026)
(13861)
(10878)
(10004)
(8698)
(8657)
(7805)
(7739)
(7496)
(6960)
(6857)
(6826)
(6707)
(6486)
(6381)
(6345)
(6183)
(5561)
(5453)
(5431)
(5368)
(5307)
(5162)
(5001)
(4661)
(4541)
(4529)
学科
(48556)
(46132)
经济(46084)
(38790)
农业(32661)
(25082)
金融(25081)
(22360)
银行(22357)
(21778)
业经(21531)
管理(19752)
中国(19237)
(17572)
企业(17572)
(13109)
农业经济(12485)
地方(12312)
中国金融(10973)
(10864)
方法(10427)
(10311)
数学(9523)
数学方法(9466)
(9380)
农村(9362)
产业(9354)
(9015)
发展(8786)
(8782)
机构
学院(137624)
大学(130906)
(62941)
经济(61754)
管理(52410)
研究(47189)
中国(45057)
理学(44978)
理学院(44591)
(44130)
管理学(43999)
管理学院(43760)
农业(32930)
(27530)
(25908)
科学(25760)
中心(25738)
业大(25724)
(22563)
财经(21440)
(21136)
研究所(20249)
农业大学(19689)
(19653)
经济学(19233)
(19115)
银行(18489)
经济管理(17809)
经济学院(17543)
(17452)
基金
项目(92046)
研究(73534)
科学(72909)
基金(66698)
(57807)
国家(56757)
社会(49565)
科学基金(48475)
社会科(46676)
社会科学(46663)
(37452)
基金项目(34889)
编号(31803)
教育(29563)
(28966)
(27551)
自然(26531)
自然科(25857)
自然科学(25852)
自然科学基金(25389)
成果(25226)
资助(24697)
(22518)
国家社会(21658)
课题(20085)
(20020)
(19958)
(19922)
重点(19916)
(19553)
期刊
(77134)
经济(77134)
(52836)
研究(39597)
农业(35459)
(32643)
金融(32643)
中国(32197)
学报(20451)
业经(20014)
科学(19442)
(18907)
大学(17193)
学学(16582)
(15526)
农村(14451)
(14451)
农业经济(14362)
管理(13882)
问题(11047)
世界(10207)
财经(10003)
技术(9790)
教育(9553)
经济研究(9480)
(9455)
农村经济(9094)
社会(8812)
经济问题(8791)
(8529)
共检索到219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祺雨   周云波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数字金融的下沉式发展为农村贫困家庭的“超前消费”行为提供先决条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贫困家庭享受型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贫困家庭享受型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致“未富先奢”的非理性行为,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升支付便利性和减少预防性储蓄等渠道影响农村贫困家庭的享受型消费。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素养较低、非文盲和风险中性等群体。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消费主义”思潮和“贫困心理”的交织影响下,数字金融使用更容易诱导农村贫困家庭享受型消费的提升;相较于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在供给侧,应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在需求侧,应在未来相对贫困治理中强化心理扶贫,激发贫困家庭内生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文豪  黄祖辉  叶春辉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杨海芬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及机会平等效应有效改善农村家庭创业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传递效应、社会网络效应及信贷资源获取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能力。未来我国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创业农村家庭提供精准化数字金融产品,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财富提升的有效渠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柳松   谭卓敏   陈楚娜  
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针对农村家庭财富水平亟需提升的现实,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社会资本以及促进非农就业是数字金融素养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三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财富规模越小的农村家庭,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的农村家庭提升数字金融素养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因此,开展数字金融教育活动,推进数字金融下乡,是提升农村家庭财富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怡婷  石宝峰  
信息技术发展和居民财富水平提高使互联网等新兴信息载体逐渐成为家庭获取金融信息的重要渠道。从非风险性金融和风险性金融市场参与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家庭是否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作为工具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对非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金融知识或金融信息关注度来影响农村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决定。互联网使用对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员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对非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等收入家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睿   刘永文   刘文淘   田维双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数字金融产品将对农村家庭的生活模式、经济运转以及面临风险的处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农村数字理财产品、数字信贷产品和数字支付产品的使用情况等微观视角,运用熵值法测度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并实证探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金融风险,在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下结果依旧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和拓宽家庭社会关系来缓解家庭金融风险,且对低收入家庭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缓解西部农村地区、低教育程度、老龄化、偏好风险及具有务工经历家庭的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宇  
收入水平、家庭健康状况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会对农村家庭的投资组合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将农村家庭的实物资产分为生活型与生产投资型,以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实物投资组合决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证实了财富效应假设,但农村家庭的健康因素和金融深化状况对东西部农村家庭的影响不一致。研究结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以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10140个农村家庭样本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风险规避、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村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数字技术使用在风险规避对农村家庭创业行为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对农村家庭创业行为有显著性影响,风险规避程度越高的农村家庭选择创业的可能性越低;数字技术使用及数字技术使用深度对农村家庭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分了使用功能后发现,数字技术的市场性使用对创业行为的影响高于信息性使用和娱乐性使用;调节效应检验显示,数字技术使用和数字技术使用深度有助于缓解风险规避对农村家庭创业的抑制作用;风险规避对农村家庭生存型创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村家庭机会型创业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技术使用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高于生存型创业。政府可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改善风险规避对农民创业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王慧翔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7),通过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普惠金融水平的改善能显著增加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并有效提升创业绩效;并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区域、群体、企业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于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及个体户、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的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这进一步体现了“普惠性”特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池波  龚政  
数字普惠金融是提升农村地区金融包容性的重要途径。基于CHFS2017和DFIIC2017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基本呈现出负向影响,在一级指标中,相比使用深度,覆盖广度的缓解作用更大,在支付、保险、货币基金、投资和信贷等二级指标中信贷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资产、低教育水平农户的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信贷约束与提高农户金融素养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据此,本文提出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完善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树立  
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省外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为避免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还选取"各省近20年平均城镇失业率"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省外务工经历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高其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省外务工经历通过增加收入、增长金融知识、增强社会网络来提高农村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和参与程度。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村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进而使农村居民更好地分享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孟丹丹  刘澍  
人口老龄化和新的生育政策给家庭结构带来了巨大改变,而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农村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从微观层面上研究家庭结构差异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家庭中各代际人数差异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是多元的,老年人的赡养压力、中年人的收入效应、青年人的抚养压力都会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各代际成员的数量;另一方面,不同结构的家庭风险态度不同,会影响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类型,即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还是选择风险更高的股票和基金。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不同结构的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