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6)
- 2023(12823)
- 2022(10003)
- 2021(8932)
- 2020(7305)
- 2019(16176)
- 2018(15858)
- 2017(30633)
- 2016(15531)
- 2015(16803)
- 2014(16414)
- 2013(16408)
- 2012(14820)
- 2011(13172)
- 2010(13660)
- 2009(13557)
- 2008(12772)
- 2007(12026)
- 2006(10789)
- 2005(9858)
- 学科
- 业(89020)
- 企(72224)
- 企业(72224)
- 济(70553)
- 经济(70465)
- 管理(61316)
- 农(45366)
- 业经(33111)
- 农业(30569)
- 方法(26352)
- 融(25476)
- 金融(25475)
- 财(23837)
- 银(23705)
- 银行(23704)
- 中国(23184)
- 行(23051)
- 制(19585)
- 技术(19564)
- 数学(18715)
- 数学方法(18639)
- 务(18386)
- 财务(18371)
- 财务管理(18353)
- 企业财务(17418)
- 策(15006)
- 体(14537)
- 理论(13730)
- 地方(13458)
- 技术管理(13399)
- 机构
- 学院(227947)
- 大学(217767)
- 济(103707)
- 经济(101959)
- 管理(100725)
- 理学(86618)
- 理学院(85998)
- 管理学(85225)
- 管理学院(84804)
- 研究(65122)
- 中国(61911)
- 财(47397)
- 农(46951)
- 京(43008)
- 财经(37451)
- 江(35720)
- 农业(35204)
- 科学(34124)
- 中心(34112)
- 经(33973)
- 业大(33687)
- 经济学(30405)
- 所(30072)
- 经济管理(29474)
- 州(28553)
- 商学(28207)
- 商学院(27960)
- 经济学院(27605)
- 财经大学(27146)
- 研究所(26573)
- 基金
- 项目(146683)
- 科学(119919)
- 研究(114913)
- 基金(109151)
- 家(91570)
- 国家(90557)
- 科学基金(81990)
- 社会(78573)
- 社会科(74404)
- 社会科学(74389)
- 省(59597)
- 基金项目(58391)
- 自然(48977)
- 教育(48787)
- 自然科(47999)
- 自然科学(47991)
- 编号(47804)
- 自然科学基金(47272)
- 划(46141)
- 资助(41129)
- 创(37858)
- 成果(36754)
- 业(36424)
- 创新(34223)
- 国家社会(33092)
- 发(33016)
- 部(32417)
- 制(32367)
- 重点(30958)
- 人文(29857)
- 期刊
- 济(123065)
- 经济(123065)
- 研究(64574)
- 农(51218)
- 中国(47306)
- 管理(40218)
- 财(38573)
- 融(38014)
- 金融(38014)
- 农业(33852)
- 科学(28200)
- 业经(28028)
- 学报(24792)
- 大学(21346)
- 技术(21018)
- 学学(20518)
- 财经(18725)
- 业(17823)
- 经济研究(17274)
- 经(16170)
- 问题(15864)
- 教育(15299)
- 农村(14725)
- 村(14725)
- 技术经济(14698)
- 农业经济(13738)
- 世界(12769)
- 商业(12398)
- 现代(12204)
- 科技(11707)
共检索到35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婧 李庆海
本文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将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机制细分为信贷约束缓解机制、信息约束缓解机制和社会信任强化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不仅缓解了农户的信贷约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可得性,还通过特有的社会信任强化机制提升了农户的社会信任感,最终促进农户创业,提高创业绩效。同时,数字金融对非农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涉农创业和发展型创业的影响不明显。互联网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而银行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数字金融使用对那些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群体影响更大。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户创业 社会信任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天宇 张士云
数字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农户创业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DHM模型对数字金融、风险偏好与农户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创业决策与绩效,随着农村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户的创业行为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和风险偏好将促进农户进行非农机会型创业,同时减少农户进行生存型创业的概率。由此提出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助力非农机会型创业者稳定其创业结构,对生存型创业者进行点对点帮扶,以促其创业转型成功。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风险偏好 农户创业 创业类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超 廖文梅 李祥 邱海兰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信息效应与决策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创业比例为9.4%,创业积极性不高;数字技术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4.6%,使用率偏低;主观风险偏好超过其样本均值和持有金融产品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6%和1.9%,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创业比例高出8.8%,主客观风险偏好较高的农户创业比例比主客观风险低的农户分别高出4.0%和10.1%。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和创业强度,且低学历、在婚、参与借贷、人情支出较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创业;数字技术使用强度(时长)和深度(学习、社交、商业活动)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提升农户创业概率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互联网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培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农户创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伟 张保珍 杨海芬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应用面板Probit模型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移动支付指数对农户创业选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水平及城镇化率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对农户创业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长尾效应"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农户创业绩效。未来中国应持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优化农户创业环境,提升农户创业能力,改善农户创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伟 张保珍 杨海芬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应用面板Probit模型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移动支付指数对农户创业选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水平及城镇化率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对农户创业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长尾效应"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农户创业绩效。未来中国应持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优化农户创业环境,提升农户创业能力,改善农户创业绩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呈磊 李文秀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2017年和2019年的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农户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农户创业过程中带来的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和补充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的创业行为,且数字普惠金融只对自雇型创业有显著影响,对雇主型创业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具有弱社会网络的农户创业行为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真正发挥了“普惠”的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渠道,弥补了过去农户主要依靠社会网络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不足,提高了农户的金融可得性从而促进其创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师乐 黄祖辉 徐欣南
数字技术革命在激发数字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不平等的机制,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能否为农户提供非农创业的机会进而实现包容性增长,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样本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农户非农创业的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农户能够利用数字金融提供的非农创业机会促进自身发展,但面临较高的“禀赋鸿沟”;(2)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土地转出,提高正规信贷可得性,提升数字平台嵌入度等多种路径促进农户非农创业;(3)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具有多面性,“数字鸿沟”的存在让数字金融对于非农创业的促进更加偏向高数字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农户,但是从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数字金融的出现降低了已有的非农创业门槛,能够有效弥合既有“禀赋鸿沟”。文章从提高数字金融包容性和农户数字资本水平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应良 高静 张建峰
本文利用939份创业农户样本,采用logistic、probit计量模型分析创业农户正规金融约束状态及成因。研究发现,创业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强烈,60%以上农户处于金融约束状态。处于创业早期发展阶段、规模化种养业农户主要受需求型金融约束;处于创业发展阶段、创业业态具有创新性的农户主要受供给型金融约束,期望得到贷款额度高,难以满足银行抵押担保。基于此,提出"信用融资、项目融资、联合融资"模式,走出抵押融资困境。
关键词:
创业农户 金融约束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梓榆 温涛
农户经营特征变迁与金融转轨在时间上的交错,使得中国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受到农村金融供给的深刻制约。基于此,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对金融双轨制下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存在明显的收入导向,对中、高收入农户促进作用显著;非正规金融供给对农户创业收入增长则具有较好的普惠性,对中、低收入农户提升作用明显;两类金融供给因供给能力、运营特征不同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启示在于:应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供给侧的有效协同,进而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功能,降低正规金融门槛并从政策层面鼓励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让金融更好促进农户创业收入增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项质略 张德元
利用2016年CFPS调查中6782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土地流转的角度,研究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可得性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可得性,均对农户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土地转入及土地转出两类异质性农户创业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正规金融对促进土地转入农户创业的作用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则在促进土地转出农户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主体的差异性与资本逐利的本质特征,从市场化的角度探索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投入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之明 罗浩峰 陈泳江
论文通过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对农户创业选择进行推演分析,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农户创业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通过提升农户经营能力、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等路径支持农户创业;在农户创业水平层面,数字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收入、扩大农户创业规模。最后提出了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户创业数字金融服务、政策引导数字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识别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尤为关键。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将数字素养、金融知识和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Poisson模型和OLS模型从是否响应、响应广度和响应深度三重视角研究数字素养、金融知识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均是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关键因素,数字素养对于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而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在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的影响上存在替代关系,在对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影响上存在互补关系。第二,基于数字金融产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基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弱于非相对贫困户,而金融知识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优于非相对贫困户。本文为科学认识数字素养与金融知识的不同作用、构建乡村数字金融包容性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晶 吕新业 吕开宇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促进农户生计多元发展、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农户生活富裕的关键。本文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Fractional Probi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存在一定的生计多样化行为,但整体多样化程度不高;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从作用机制看,促进生计多样化的原因在于数字金融使用提高了农户从事非农就业积极性,并且改变了家庭收入结构,其中收入结构的变动体现在农户自营工商业收入占比的增加,以及种植业收入贡献度的下降;数字金融使用不会影响农户的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以及务工收入比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仍需大力支持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生计多样化 生计资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农村居民数字金融使用率较低、使用广度和使用深度不足、使用质量不高是制约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因素。本文研究利用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面板Logit模型、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的邻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邻里数字金融使用率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邻里效应的示范和带动下,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率、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均得到显著提升;邻里效应通过消弭农户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改变农户风险态度两条途径影响其数字金融使用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邻里效应会因“领头羊”群体得到强化,且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更突出。相较于对数字信贷产品使用决策的影响,邻里效应对农户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产品使用决策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宣传与邻里效应在促进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的过程中存在交互效应,二者为替代关系。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邻里效应 数字鸿沟 风险态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慧 黄敦平 王高攀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创业概率和机会型创业概率将分别提高19%和25.8%。同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与代际差异,其中,中西部地区和壮年农户创业决策受到互联网使用影响相对较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户社会资本和改善融资渠道提升农户创业概率。在替换了互联网使用的代理变量之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结果依旧稳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