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4)
2023(12568)
2022(9673)
2021(8518)
2020(7073)
2019(15498)
2018(15112)
2017(29441)
2016(15453)
2015(17153)
2014(17020)
2013(16741)
2012(15184)
2011(13358)
2010(14057)
2009(14133)
2008(13462)
2007(12507)
2006(11180)
2005(10765)
作者
(42607)
(35484)
(35152)
(33496)
(22658)
(16659)
(16117)
(13517)
(13422)
(12756)
(12199)
(11904)
(11632)
(11179)
(11106)
(10805)
(10415)
(10362)
(10095)
(10002)
(8850)
(8619)
(8523)
(8115)
(8062)
(8024)
(7985)
(7846)
(6905)
(6896)
学科
(81573)
(76592)
企业(76592)
(69989)
经济(69870)
管理(67368)
业经(32054)
(29025)
(27404)
金融(27402)
方法(26082)
(25164)
银行(25159)
(24329)
(24302)
(23234)
中国(22336)
(22108)
财务(22079)
财务管理(22054)
企业财务(20967)
数学(18297)
数学方法(18188)
农业(18165)
(16635)
技术(16373)
体制(14900)
(14356)
(14024)
理论(13851)
机构
学院(225791)
大学(219455)
(100792)
经济(98875)
管理(93301)
理学(78739)
理学院(78106)
管理学(77385)
管理学院(76947)
研究(66455)
中国(64794)
(54109)
(44519)
财经(41472)
(37465)
(36322)
(34533)
中心(34050)
科学(33820)
经济学(31376)
(31298)
财经大学(30537)
(29042)
经济学院(28394)
商学(27898)
北京(27758)
业大(27678)
商学院(27653)
研究所(27172)
(26936)
基金
项目(138391)
科学(111948)
研究(107718)
基金(102885)
(85790)
国家(84939)
科学基金(76458)
社会(72340)
社会科(68822)
社会科学(68808)
(54837)
基金项目(53791)
教育(47531)
自然(45883)
自然科(44870)
自然科学(44861)
自然科学基金(44149)
编号(43639)
(43316)
资助(40734)
成果(35364)
(34354)
(33299)
(33204)
(30984)
国家社会(30616)
重点(30159)
创新(30091)
(29693)
课题(29009)
期刊
(118959)
经济(118959)
研究(71552)
(47666)
中国(47203)
(43819)
金融(43819)
管理(40844)
(34483)
科学(25975)
学报(24950)
财经(21979)
农业(21920)
业经(21353)
大学(21191)
技术(20800)
学学(20153)
(18820)
经济研究(17955)
教育(17232)
问题(14721)
财会(14294)
技术经济(13278)
(13220)
会计(12330)
现代(12285)
(11672)
理论(11569)
世界(11339)
商业(11114)
共检索到362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善运  白俊  
手工搜集整理2011—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讨论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委托贷款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企业委托贷款发放的概率和规模降低,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超额银行信贷、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实现。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金融还会影响企业的委托贷款发放频率及期限,且其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数字金融对委托贷款具有纠错功能,可以修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脱实向虚以及委托贷款逆信贷周期配置等问题。数字金融在降低企业委托贷款发放的同时,对促进其创新投入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明晰数字金融的微观效应、压降影子银行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齐鲁壮   梁琳   梁鹏  
本文匹配了省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上市公司数据,将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抑制企业委托理财行为。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少超额银行信贷、降低金融回报率、缩减影子银行规模,从而抑制企业委托理财;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融资约束较低、企业内部风险较低、外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国有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中,该抑制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义超  许丽丹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挤占创新资源,进而不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由于不同的企业在资金状况及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会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广延边际角度(是否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和集约边际角度(非关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贷款规模越大抑制效应越强;相对来讲,融资约束较低、股权集中度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大;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或者增加非关联委托贷款规模,都不会促进其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即不存在资金储蓄效应),反而都会减少其研发强度(即存在资源侵占效应),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增长。上述结论警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纠正不合理的资金配置行为: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监管,约束企业主要为短期套利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进而挤占创新投入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傅帅雄  罗翊煊  李元  
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委托贷款交易数据,考察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委托贷款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改善作用更大。分析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路径发现,委托贷款主要提高了投资不足企业的投资效率,对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改善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融资约束、财务杠杆和信息透明度不同的企业发现,信贷紧缩时高融资约束企业、高杠杆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投资不足企业在委托贷款增加时投资效率的改善更显著,侧面印证了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安磊  鄢伟波  沈悦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重新审视现有文献关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抑制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结论,并多角度论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明显促进了非国有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影响在规模较小、业绩压力较大以及实业收益率偏低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主要是“市场套利”而不是“预防性储蓄”。进一步从宏观经济环境、产品市场竞争以及公司内部治理三个维度考察企业金融化治理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有助于抑制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而产品市场竞争反而会促使企业通过金融投资来缓解实业业绩压力。本文有助于重新理解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也为如何治理企业经营“脱实向虚”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伯胜  谢超  张斌  
作为内部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已呈较大规模并有逐年增加之势。本文从目前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中与内部委托贷款相关的要求出发,基于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理念,探讨在内部委托贷款债务人底层资产经营风险增大引发违约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如何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会计核算及披露作进一步的明确和优化,并探索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委托贷款减值方法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模型,使得相关财务信息能更准确合理地反映业务实质,使得母公司报表的信息披露更能满足报表使用人的决策需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琰  李怡宗  
本文分析了参与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创新活动和未来业绩的影响。通过结合管理层的短视理论,本文分析了企业从事高息委托贷款后企业创新活动变化以及盈利水平和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年从事高息委托贷款降低了企业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并伴随未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更低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更高的情形。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与否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更多表现出盈利结构上的差异,说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的根本动机是源于管理层的短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政媛  
本文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企业发放的委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尤其是到期无法收回贷款而进行展期的委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业务的报表列报及母子公司间发生的委托贷款业务的合并抵销、信息披露一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晶  王振山  
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基于投机目的发放委托贷款会导致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并抑制企业创新活动。与此不同,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基于合作目的发放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发放合作性质委托贷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发现,企业基于合作目的发放委托贷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贷款企业通过发放合作性质委托贷款,促进技术知识等创新所需资源的共享交换,并通过提高客户质量、增加销售现金流,最终提升企业创新。进一步,在风险承担水平低、受到融资约束、投资机会较多以及无政治关联的公司,合作性质委托贷款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本文扩展了企业委托贷款问题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企业合作与创新机制的研究文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云云   白俊   陈师雯  
利用委托贷款数据,考察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为“价值减损”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通过降低研发创新和加剧代理问题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委托贷款流入中西部地区或产能过剩行业时,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以及良好的内外部公司治理则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规范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引导非正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公衍磊  
委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影响了整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5年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中披露的交易数据以及各个地级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房价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委托贷款类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提高了当地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委托贷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负相关,而借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正相关。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房价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增加"构成房价影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一条传导路径。房价上涨期间,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较多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委托贷款,而且委托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企业。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认识实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影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公衍磊  
委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影响了整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5年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中披露的交易数据以及各个地级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房价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委托贷款类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提高了当地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委托贷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负相关,而借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正相关。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房价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增加"构成房价影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一条传导路径。房价上涨期间,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较多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委托贷款,而且委托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企业。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认识实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影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志红  刘炳荣  
以放松贷款利率管制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政策效果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机制分析表明,放松贷款利率管制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打破预算软约束,弱化了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动机;同时提高了银行间竞争程度,减轻了信贷歧视,从而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加强金融部门监管以及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有助于增强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果。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层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新的微观层面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