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2)
- 2023(14643)
- 2022(11566)
- 2021(10275)
- 2020(8175)
- 2019(18723)
- 2018(17875)
- 2017(34420)
- 2016(17978)
- 2015(20356)
- 2014(19854)
- 2013(20079)
- 2012(19471)
- 2011(17941)
- 2010(18316)
- 2009(17128)
- 2008(16228)
- 2007(14135)
- 2006(12878)
- 2005(12099)
- 学科
- 济(95736)
- 经济(95652)
- 业(49032)
- 管理(48956)
- 企(36758)
- 企业(36758)
- 中国(36253)
- 方法(36068)
- 数学(32862)
- 数学方法(32716)
- 融(28167)
- 金融(28167)
- 地方(26068)
- 银(26047)
- 银行(26032)
- 行(25332)
- 农(24173)
- 业经(21760)
- 财(20558)
- 贸(18852)
- 贸易(18832)
- 制(18422)
- 易(18271)
- 农业(16895)
- 环境(15092)
- 发(14953)
- 产业(14059)
- 学(13499)
- 地方经济(13058)
- 技术(12261)
- 机构
- 大学(265258)
- 学院(264397)
- 济(126213)
- 经济(123922)
- 研究(99259)
- 管理(98713)
- 理学(83669)
- 中国(82984)
- 理学院(82703)
- 管理学(81776)
- 管理学院(81254)
- 财(57490)
- 京(57485)
- 科学(54056)
- 所(48688)
- 中心(45901)
- 财经(45356)
- 研究所(43718)
- 经济学(41926)
- 经(41437)
- 农(40456)
- 江(38877)
- 经济学院(37965)
- 北京(37369)
- 院(35699)
- 范(35027)
- 师范(34733)
- 财经大学(33911)
- 业大(33246)
- 州(32150)
- 基金
- 项目(171453)
- 科学(137425)
- 研究(129003)
- 基金(127479)
- 家(109683)
- 国家(108780)
- 科学基金(94006)
- 社会(87889)
- 社会科(83840)
- 社会科学(83823)
- 基金项目(65878)
- 省(63857)
- 教育(57021)
- 自然(55605)
- 自然科(54389)
- 自然科学(54379)
- 划(54125)
- 自然科学基金(53440)
- 资助(52333)
- 编号(49856)
- 发(42939)
- 成果(40961)
- 部(39269)
- 重点(38689)
- 国家社会(38525)
- 创(35996)
- 发展(35958)
- 展(35399)
- 课题(35243)
- 教育部(34545)
- 期刊
- 济(140011)
- 经济(140011)
- 研究(89775)
- 中国(56830)
- 融(43247)
- 金融(43247)
- 财(41413)
- 农(37742)
- 管理(36941)
- 科学(35236)
- 学报(35102)
- 大学(27800)
- 学学(25964)
- 农业(25311)
- 教育(25229)
- 经济研究(24295)
- 财经(23507)
- 业经(21399)
- 技术(21010)
- 经(20345)
- 问题(19997)
- 贸(17249)
- 世界(15795)
- 国际(15776)
- 业(14211)
- 技术经济(13417)
- 统计(12623)
- 现代(12017)
- 理论(11997)
- 商业(11981)
共检索到42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毛晓蒙 王仁曾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北方城市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南方城市和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较强;人力资本在数字金融影响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机制检验得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环境认知能力,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兴华 袁琦璟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调节性效应检验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正向调节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高、污染排放量较高、环境信息公开的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必须激发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基于中国2005-2019年的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导居民绿色消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和金融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分析了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非线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表现出α收敛的基本事实,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区域技术创新β收敛,且这种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特征,其驱动功效主要体现在强监管城市、西部城市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提升劳动力技能和刺激市场需求间接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政府支持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功效存在边际递减趋势,而在人力资本和金融规模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区域差异 收敛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哲远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市所构建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亦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从区位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压力较强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互联网发展程度较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3)绿色金融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环保意愿,进而对城市碳生产率发挥正向影响。因此,广泛实施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政策,并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城市低碳转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茜 俞颖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且本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对邻近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中介效应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在绿色金融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传导的作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文进 李爽 陶云清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83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瓶颈,具有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从东部到中西部逐级增强。因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力度,尤其要重视增加落后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和提升其数字化程度,同时,也要防止数字普惠金融的过度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的外部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源序 雷娜 刘晓倩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第二,经济发展效应、就业优化效应和社会保障提升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生产力布局,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完善配套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区域差距,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广州 刘婧
绿色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以2011—2019年我国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绿色创新,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劳动力素质和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城市的地理区位、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异质性因素,使得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差异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内溢出效应仍是数字金融绿色创新激励效应的核心机制,空间溢出效应整体上并不显著,但其子维度则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积极推动实现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完善数字金融配套基础设施体系,以数字金融为发展契机,制定分类差异化的支持政策,释放数字金融发展红利,引导绿色转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司法独立 法官异地交流 金融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司法独立 法官异地交流 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施威 杜金岷 潘爽
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利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产出,表现出兼顾中小城市的普惠功能且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作用更大。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机制在于: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集聚和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在促进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为绿色创新提供优渥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创新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本文的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效应提供了中观层面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转型给予理论指引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普惠功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英瑛 邓翔 任崇强
本文在探究贸易开放、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将能源消费、空气污染物和水资源污染物纳入生产函数,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中国2010—2018年282个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基于此,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环境规制强度。研究表明:(1)理论上,存在贸易开放→环境规制→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传导路径,环境规制是贸易开放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调节变量和门槛变量。(2)贸易开放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贸易开放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特征,实行较严格的环境规制能够降低贸易开放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损失,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贸易开放对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门槛时,东、中部地区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西部地区则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环境规制 绿色发展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带来经济绿色化吗?——来自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时空动态演进——基于中国八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来自甘肃省的经验证据
金融集聚、基础支撑与城市绿色创新——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创新异质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一带一路”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新发展格局下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来自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绿色金融政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