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5)
2023(17920)
2022(14974)
2021(13725)
2020(11488)
2019(26266)
2018(25680)
2017(50326)
2016(26454)
2015(29782)
2014(29655)
2013(29243)
2012(26672)
2011(23906)
2010(24024)
2009(22572)
2008(20816)
2007(18188)
2006(16016)
2005(14196)
作者
(75069)
(62391)
(61927)
(59024)
(39663)
(29895)
(28435)
(24544)
(23891)
(22021)
(21139)
(21113)
(19596)
(19540)
(19523)
(19010)
(18560)
(18026)
(17890)
(17834)
(15320)
(15051)
(15028)
(14291)
(14186)
(13915)
(13623)
(13445)
(12547)
(12058)
学科
(123664)
经济(123547)
管理(77379)
(75785)
(61910)
企业(61910)
方法(52753)
数学(46454)
数学方法(45837)
中国(34070)
(29559)
(28978)
金融(28976)
(27942)
(27915)
银行(27903)
地方(27190)
业经(26900)
(26767)
(23519)
(22945)
(19774)
财务(19699)
财务管理(19656)
农业(19427)
(18807)
贸易(18791)
企业财务(18688)
理论(18639)
(18211)
机构
大学(375497)
学院(374163)
(160039)
经济(156770)
管理(150881)
理学(130369)
理学院(129028)
管理学(126733)
管理学院(126065)
研究(122455)
中国(100024)
(78079)
(73987)
科学(72610)
财经(59676)
(59406)
中心(57916)
(54566)
(54232)
研究所(54070)
(53213)
业大(52632)
经济学(49919)
北京(49176)
(46172)
师范(45754)
经济学院(44872)
(44648)
财经大学(44607)
(43785)
基金
项目(255983)
科学(202192)
基金(187719)
研究(187378)
(162057)
国家(160743)
科学基金(139937)
社会(120600)
社会科(114534)
社会科学(114505)
基金项目(98947)
(98759)
自然(90117)
自然科(88072)
自然科学(88054)
自然科学基金(86454)
教育(85210)
(82317)
资助(78069)
编号(76027)
成果(60300)
重点(56519)
(56352)
(54275)
(52947)
课题(51003)
国家社会(50264)
创新(49489)
教育部(49079)
科研(48984)
期刊
(172317)
经济(172317)
研究(114370)
中国(67302)
(56565)
管理(55147)
学报(54741)
科学(50903)
(48466)
(47437)
金融(47437)
大学(42614)
学学(40446)
教育(33720)
技术(33681)
农业(32783)
财经(29514)
经济研究(28855)
业经(25921)
(25266)
问题(21492)
技术经济(19819)
理论(19132)
统计(19040)
图书(18315)
实践(17259)
(17259)
(16939)
现代(16504)
科技(16271)
共检索到552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瑶  王宇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环境的重要变量。数字金融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增长的风险程度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数字金融的内涵,并重点讨论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及风险性特征;其次,详细梳理了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使用“在险增长”研究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及风险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平均预期,还能降低经济意外失速的风险,从整体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利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且其影响效应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异质性;(2)在技术创新、城镇化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等资源禀赋条件下,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呈现显著的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的特征;(3)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下,中国省域数字金融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相关性,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蒲成毅  潘小军  
保险是通过分散风险提供保障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消费品,是现代社会经济系统非常必要的安全性服务需求。现有理论普遍接受"经济决定保险,保险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实证对前者给出了充足证据,但并不完全支持后者。本文从微观机理视角来探讨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多因子协同作用机理,发现保险要么以企业生产消费形式进入生产领域,要么以家庭个人和政府机构的服务消费形式进入消费领域,构成了社会经济系统再生产循环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消耗的一小部分嵌入性投入,而嵌入活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大于嵌入物化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而且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可激励企业为员工开办年金计划,弥补社会保障体系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宇  
本文从风险分担的角度对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先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有效的风险分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然后对金融体系风险分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剖析:金融市场通过横向风险分担,即资产组合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使投资风险充分分散和转移,由此促进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银行中介通过跨期风险分担,使存款者规避了系统性风险,平滑了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这可以引导更多的资金变为储蓄。同时,银行可以通过储蓄和借贷平滑人们因为收入波动而带来的消费风险,使消费需求保持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需求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尹君  曹允春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数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与地区差异,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β收敛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子指标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边际递增的特征,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边际效应高于东部地区。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而数字金融加速了地区间经济收敛速度。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社会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冬阳  陈川祺  Michael Grubb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本文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从理论上分析金融政策在经济低碳转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清洁(绿色)与非清洁(非绿色)生产部门、定向技术进步、金融约束与金融政策的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基于模型的理论证明与数值模拟,我们发现:(1)清洁部门相对非清洁部门更强的金融约束会推迟经济低碳转型过程、导致环境恶化,绿色金融政策能够缓解清洁部门的金融约束。(2)绿色金融政策能够增加清洁部门的产量,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促进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并阻止环境恶化。(3)通过金融政策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相比部分财政政策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两类政策存在组合搭配的空间。(4)在疫情冲击后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力度,将有益于实现"绿色复苏",并有可能以相对平时更低的成本,加快"碳达峰"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进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段鹏飞  高慧伟  周瑾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段鹏飞  高慧伟  周瑾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有部门的授信比例,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景峰  廖朴  
本文通过在内生投资策略OLG模型中引入差异化个体和带有摩擦的投资机制,从供给角度建立金融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模型,分析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使更多的个体选择风险资产和年金的投资组合,导致风险资产市场和年金市场的规模和比重增大,而无风险资产市场的规模和比重下降;同时,风险资产市场和年金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稳态水平的提高,引起金融结构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华培  
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为研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出发,论证经济增长率是经济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函数,并以此建立了分析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对称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边际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非均衡特征;(3)在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的地区,其数字普惠金融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发展不均衡地区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心弘  裴平  
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全要素生产率与数字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金融科技推进业态创新,加快数据要素积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数字经济增长。政府采取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和数据要素积累的政策,能够产生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直接政策效应(经济数字化效应)的机制是,金融科技扩散程度与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外溢程度直接决定数字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外部性大小,即外部性越大,数字经济增长就越迅速。间接政策效应(人口覆盖效应)的机制是,基于金融科技充分挖掘中国大量人口潜在数据要素价值,进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增加数字经济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增加科研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更有利于间接推动经济增长,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少华  罗汉祥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蕊  余进韬  
基于理论分析和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从营商环境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上,数字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的机制;实证上,利用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研究结果仍然成立。对于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进行处理,在缓解内生性之后,研究结果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赋能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会因城市行政级别的高低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而存在大小不同。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数字金融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