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1)
2023(14770)
2022(11871)
2021(10636)
2020(9011)
2019(20730)
2018(20211)
2017(39189)
2016(20495)
2015(23229)
2014(23210)
2013(22939)
2012(20857)
2011(18591)
2010(18390)
2009(17306)
2008(16173)
2007(14230)
2006(11912)
2005(10482)
作者
(57748)
(48164)
(47871)
(45752)
(30299)
(23189)
(22226)
(18945)
(18324)
(16999)
(16331)
(16156)
(15213)
(14965)
(14806)
(14764)
(14727)
(14230)
(13878)
(13798)
(11713)
(11588)
(11563)
(11104)
(10992)
(10805)
(10612)
(10555)
(9671)
(9524)
学科
(87844)
经济(87759)
(59908)
管理(59582)
(49375)
企业(49375)
方法(42687)
数学(38223)
数学方法(37719)
(27216)
金融(27213)
(26955)
中国(26621)
(25269)
银行(25244)
(24309)
(23429)
业经(22206)
(18004)
地方(17899)
(16856)
财务(16793)
财务管理(16757)
农业(16398)
(16049)
贸易(16039)
企业财务(15951)
(15622)
(15321)
理论(13856)
机构
学院(290583)
大学(290311)
(122654)
经济(120235)
管理(116083)
理学(101259)
理学院(100274)
管理学(98518)
管理学院(97981)
研究(90382)
中国(74826)
(58580)
(56930)
科学(54098)
财经(46156)
中心(45909)
(45593)
(43443)
业大(42023)
(42011)
(41373)
研究所(39716)
经济学(39229)
北京(36030)
农业(35892)
经济学院(35848)
(35791)
师范(35398)
财经大学(34639)
(33645)
基金
项目(200784)
科学(159179)
基金(147633)
研究(146644)
(127489)
国家(126452)
科学基金(110418)
社会(95005)
社会科(90365)
社会科学(90338)
(78798)
基金项目(78106)
自然(70649)
自然科(69091)
自然科学(69071)
自然科学基金(67823)
教育(67555)
(65597)
资助(59904)
编号(59596)
成果(47014)
重点(44930)
(44480)
(43043)
(42790)
国家社会(40244)
创新(39999)
课题(39592)
科研(39260)
教育部(38800)
期刊
(123009)
经济(123009)
研究(79302)
中国(50059)
(44904)
学报(42627)
(39986)
管理(39909)
科学(38940)
(37925)
金融(37925)
大学(33076)
学学(31275)
农业(26400)
技术(26315)
教育(25628)
财经(22151)
经济研究(20734)
业经(20651)
(19004)
问题(16266)
统计(15325)
理论(14579)
技术经济(14498)
(14042)
(13990)
图书(13903)
商业(13568)
财会(13473)
(13360)
共检索到412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彦龙  李燕  
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采用多维数据从国内与国外、宏观与微观、直接与间接等多个视角综合考察数字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的国内、国外两大视角出发检验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之后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数字金融存在的拉大高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并有以下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缩小了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但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间存在着潜在“U”型关系,创新是上述潜在“U”型关系的重要解释,这与以往研究显示的简单线性关系不同。第二,数字金融拉大了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扩大趋势在高收入国家中更加明显。第三,数字金融拉大了高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同时得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支持。整体来看,本文不仅为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如何通过数字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水土  毛绍俊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巍  
数字金融作为促进城乡消费差距缩小的重要力量,其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居民收入视角下数字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旨在为加强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继国  曹薇  
论文以2011-2019年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收入差距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对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则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农村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区域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论文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子云  
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经济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多维度综合考察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以基尼系数和高低收入指数为基础,引入二元离散系数比值和收入效率错配度两项指标,构建了衡量和判别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性的综合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离散系数比值逐年扩大,收入效率错配度历年都在80%以上,省际居民收入差距质态基本不合理,收入效率错配较之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性质要严重得多;省际分配管控制度缺位,均衡调节失当,是导致省际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差距常现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优化省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着重点并非进一步缩小基尼系数,而是解决收入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蕾   钟金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农村创业视角,从理论层次上分析数字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降斥效应和增收效应,从实证结果看,数字金融通过促进农村创业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农村创业水平的中介效应不同,中部地区效果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不存在中介效应;农村创业水平较高区域,数字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更大。中国要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数字金融发展覆盖区域,分地区多举措加大数字金融对农村地区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卜亚  余星辉  
到目前为止,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数字金融对提高农村贫困群体收入、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2011—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短期内数字金融发展会使相邻省份产生恶性竞争局面,但长期看会实现协调发展,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对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起积极作用,其中覆盖广度作用效果最为明显。鉴于此,要积极拓展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大力促进数字金融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安全有效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目的/意义】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巨大的收入差距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是破除传统金融排斥,促进收入较低人群享受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未来实现金融扶贫和农村居民共享数字红利的重要途径,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方法】将机制分析与机制验证相结合,从乡村创业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结论/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乡村融资约束,以推动乡村创业的方式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体现出数字红利的特征。为巩固我国扶贫攻坚成果,基于金融视角需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居民数字化素质培养和教育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起  王世哲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降低金融门槛,惠及农村低收入人群,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向、机制与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均以“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两种方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更换计量模型或核心解释变量后结论依旧稳健,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域差异明显,扩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差距,显著缩小了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豪  谭燕芝  
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方向。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区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在局部上表现为"高高空间集聚"和"低低空间集聚"。(2)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低收入群体福利水平,帮助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的各项分解指标均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覆盖广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的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加速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实现普惠,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华  曹成航  李博康  
基于代表性年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吃穿”“用”“住”、教育和医疗五个维度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运用Biprobit模型从贫困状态变动的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可持续扶贫的作用机理、实施效果和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可能返贫主体提供差别化金融供给、定向性金融创新和可及性金融覆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可持续扶贫的建议和对策,具体包括:加强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农户的金融素养和提高农民的金融需求能力,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