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2)
- 2023(15732)
- 2022(12751)
- 2021(11198)
- 2020(9299)
- 2019(20530)
- 2018(19753)
- 2017(38297)
- 2016(20157)
- 2015(22150)
- 2014(22137)
- 2013(21750)
- 2012(20267)
- 2011(18640)
- 2010(19030)
- 2009(18429)
- 2008(17313)
- 2007(15906)
- 2006(14349)
- 2005(13610)
- 学科
- 济(103424)
- 经济(103309)
- 管理(65972)
- 业(58733)
- 企(49657)
- 企业(49657)
- 方法(35370)
- 数学(30525)
- 数学方法(30251)
- 中国(29465)
- 融(28441)
- 金融(28437)
- 财(27556)
- 银(26359)
- 银行(26339)
- 行(25444)
- 地方(25351)
- 制(23876)
- 业经(23277)
- 农(21728)
- 学(20549)
- 环境(17725)
- 务(17053)
- 财务(17013)
- 财务管理(16980)
- 体(16817)
- 企业财务(16296)
- 地方经济(15196)
- 农业(15166)
- 贸(15136)
- 机构
- 大学(301379)
- 学院(300240)
- 济(136742)
- 经济(134091)
- 管理(109575)
- 研究(105977)
- 理学(93308)
- 理学院(92202)
- 管理学(90828)
- 管理学院(90239)
- 中国(85990)
- 财(67561)
- 京(62143)
- 科学(60924)
- 所(53335)
- 财经(52898)
- 中心(48807)
- 研究所(47857)
- 经(47852)
- 江(46143)
- 经济学(45408)
- 农(44128)
- 经济学院(40662)
- 财经大学(39248)
- 北京(39043)
- 范(38574)
- 业大(38353)
- 师范(38219)
- 院(38004)
- 州(36861)
- 基金
- 项目(193929)
- 科学(154697)
- 基金(144040)
- 研究(142426)
- 家(125284)
- 国家(124292)
- 科学基金(107046)
- 社会(96481)
- 社会科(91828)
- 社会科学(91806)
- 基金项目(74862)
- 省(74481)
- 自然(65639)
- 自然科(64108)
- 自然科学(64092)
- 教育(63620)
- 自然科学基金(62987)
- 划(62157)
- 资助(57879)
- 编号(54883)
- 成果(45825)
- 重点(44430)
- 部(43492)
- 发(42962)
- 国家社会(41983)
- 制(40620)
- 创(40551)
- 课题(38665)
- 创新(38194)
- 教育部(37928)
- 期刊
- 济(157880)
- 经济(157880)
- 研究(97839)
- 中国(60954)
- 财(54659)
- 学报(45958)
- 融(43205)
- 金融(43205)
- 管理(42962)
- 科学(41983)
- 农(40211)
- 大学(35386)
- 学学(33644)
- 财经(29114)
- 经济研究(26840)
- 教育(26493)
- 农业(25689)
- 经(25151)
- 技术(23944)
- 业经(21952)
- 问题(20133)
- 贸(16099)
- 技术经济(15657)
- 国际(14361)
- 统计(14073)
- 理论(14019)
- 世界(13794)
- 版(13448)
- 策(13115)
- 现代(13031)
共检索到471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星 李麦收
从理论上厘清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2011—2019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DID的政策评估,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结构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国家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策略、持续优化制度环境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珺 张贵祥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度不断提升,发展格局长期不均衡。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关系。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对区域经济呈先抑制后促进“U”型特征,自愿行动型呈倒“U”型特征。空间效应上,除命令控制型为倒“U”型外,其他环境规制对邻近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U”型空间外溢特征。空间格局上,相较于中西部,东部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空间外溢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区域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异质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峰 贾昆鹏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不同,这说明尽管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促进程度会受到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在使用不同样本和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后,结果仍保持稳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景兵 孟玉玲
环境规制的增强未必直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其影响效应可能与环境规制类型及空间相关性有关。文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3—2019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滞后系数表明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会显著受到邻近地区的正向影响,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2)正式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但对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呈现“严格污染管制下的就近转移”特征,而非正式环境管制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呈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征。(3)各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联动性,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好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谷慎 汪淑娟
通过深入剖析科技金融投入作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机制,阐释了中国科技金融投入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并利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为正,且影响系数呈波动增大态势;在科技金融投入产生正向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11个省市中,除福建省外均是国家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所在省市;我国科技金融投入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时空变化轨迹与科技金融投入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变动轨迹相契合。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科技金融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倩 周荣荣 冯小舟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交叉融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主要是业务关联的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将众多的单一交易功能的平台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交易生态,通过这种聚集的密度来释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力度和深度。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还处在政府引导的初级阶段,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直至最终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态势,而该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来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勇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际差异 制度绩效 评价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立春 田成诗 相瑞兵
文章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MLPI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此评估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探究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异质性,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敛散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区域经济实现年均3.22%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最慢的是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跨期群组生产技术前沿向全局生产前沿靠近,其余综合经济区的跨期群组生产技术前沿远离全局生产前沿,西北综合经济区远离速度最快;各综合经济区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受空间异质性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周传辉
中小微市场经营主体对冲击更为敏感且受金融约束更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应对各种冲击,进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本文以2011—2021年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视角,应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强化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机制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培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周传辉
中小微市场经营主体对冲击更为敏感且受金融约束更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应对各种冲击,进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本文以2011—2021年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视角,应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强化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机制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培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辉 陈海娜 徐维祥 陈国亮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规模和质量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创新创业效应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作用程度大于经济质量型增长,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政策和区位的异质性;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和创新创业效应在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影响呈边际效用递增的双门槛效应,对经济质量型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的三门槛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MLI指数 能源效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铁
本文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蓝本,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冀和西南经济区金融加速器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加速器的经济效应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金融加速器对不同区域外生冲击的作用也存在差异,产业结构和资本效率则是金融加速器经济效应呈现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区域异质性 成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