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0)
- 2023(17922)
- 2022(14655)
- 2021(13332)
- 2020(11302)
- 2019(25556)
- 2018(24877)
- 2017(48070)
- 2016(25301)
- 2015(28521)
- 2014(27951)
- 2013(27388)
- 2012(24854)
- 2011(22369)
- 2010(22316)
- 2009(21128)
- 2008(19973)
- 2007(17756)
- 2006(15069)
- 2005(13258)
- 学科
- 济(108157)
- 经济(108063)
- 管理(79944)
- 业(77511)
- 企(66190)
- 企业(66190)
- 方法(51491)
- 数学(45600)
- 数学方法(45084)
- 中国(31049)
- 财(29553)
- 融(28444)
- 金融(28441)
- 农(26972)
- 银(26644)
- 银行(26614)
- 业经(25889)
- 行(25570)
- 地方(23986)
- 制(20995)
- 技术(20662)
- 贸(20283)
- 贸易(20270)
- 务(20074)
- 财务(20020)
- 财务管理(19976)
- 易(19704)
- 企业财务(18996)
- 学(18937)
- 农业(18461)
- 机构
- 学院(355525)
- 大学(353622)
- 济(148368)
- 经济(145430)
- 管理(143665)
- 理学(125068)
- 理学院(123822)
- 管理学(121855)
- 管理学院(121190)
- 研究(110102)
- 中国(89646)
- 京(71462)
- 财(68592)
- 科学(65352)
- 财经(55583)
- 中心(54996)
- 所(52523)
- 江(52092)
- 农(51594)
- 经(50547)
- 业大(48853)
- 研究所(47821)
- 经济学(46659)
- 范(44626)
- 师范(44173)
- 北京(44067)
- 经济学院(42519)
- 州(42277)
- 财经大学(41514)
- 农业(40467)
- 基金
- 项目(244396)
- 科学(195543)
- 研究(180440)
- 基金(179564)
- 家(154480)
- 国家(153220)
- 科学基金(134689)
- 社会(117402)
- 社会科(111625)
- 社会科学(111598)
- 省(96802)
- 基金项目(95104)
- 自然(85920)
- 自然科(84026)
- 自然科学(84007)
- 教育(83742)
- 自然科学基金(82557)
- 划(80430)
- 编号(73048)
- 资助(72277)
- 成果(57703)
- 创(55408)
- 重点(54669)
- 部(54253)
- 发(52924)
- 创新(51143)
- 课题(49572)
- 国家社会(49274)
- 教育部(47478)
- 科研(47227)
- 期刊
- 济(151778)
- 经济(151778)
- 研究(97758)
- 中国(65970)
- 财(54441)
- 管理(51591)
- 学报(49238)
- 科学(47150)
- 农(44883)
- 融(43370)
- 金融(43370)
- 大学(38245)
- 学学(36028)
- 教育(35762)
- 技术(32390)
- 农业(29895)
- 财经(27237)
- 业经(25827)
- 经济研究(25476)
- 经(23346)
- 问题(19656)
- 技术经济(18226)
- 统计(18033)
- 策(17663)
- 商业(17234)
- 图书(17130)
- 理论(16924)
- 科技(16663)
- 业(16531)
- 贸(16018)
共检索到510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倪瑛 王旭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准回归、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的中介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来提升该地区创新能力,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利用工具变量法、PSM-DID、安慰剂检验缓解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显著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还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数字金融、营商环境与区域创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数字金融和营商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以更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赟鹏 武毓涵
中国的资源型区域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在转型发展的要求下,投资引致和金融支持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经济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区域 金融创新 转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本文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即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升级区域支付清算体系;提高区域财富管理能力等。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力资源积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仁发 魏琴琴
本文在理论分析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7年我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因区域、城市行政等级和城市规模而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将通过FDI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城市创新能力 FDI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原东良 周建 秦蓉 李建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市场主体深入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基于第十一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理论分析并证实:营商环境发展程度越好,私营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越高,具体而言,融资难题得到缓解和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提高是营商环境促进私营企业创新投资的驱动力;党组织治理、统战工作、对官媒的信任及企业家体制内工作经历是营商环境发展程度促进私营企业创新投资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为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私营企业 创新投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照东 任义科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政府如何改善政策环境以推动创新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大多数是针对政府某类具体政策的研究,针对整体体制环境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体制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笔者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体制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可供检验的研究假设;之后利用2010—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区域体制环境指数,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现阶段体制环境指数越高,R&D投入的创新效率越低;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是,公共权力集中对区域创新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而经济权利的集中对创新效率亦没有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对于政府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李志杰 鲍群
自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营商环境优化一直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有益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从组态视角出发,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NCA),探讨营商环境复杂生态对中国289个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联动效应及路径选择。研究发现,第一,单个营商环境要素均不能作为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但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和优化政务环境在高水平区域创新绩效路径中展现出更加普适性的作用;第二,引发高水平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有3类营商环境生态,包括创新人才驱动下的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双轮推动下的人才驱动型及政府市场和创新环境三轮推动下的人才驱动型;第三,非高区域创新绩效的5条组态表明,非高市场环境作为核心条件存在于5条组态之中,且呈现明显的弱市场环境倾向。深化区域创新绩效提升背后多因素复杂互动的理性认识,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区域创新绩效 QCA NCA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习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普遍提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以发明专利量衡量的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日趋集聚的现象。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根据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2005年的创新活动数据,以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的指标,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效率因素,并解释导致这种差异和区域集聚的制度原因。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日益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创新效率差异的扩大,而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包括区域创新主体的构成、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工业结构有关的创新环境。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集聚趋势,随着各地区研发投入模式向以工业企...
关键词:
创新系统 专利 随机前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骅 谢科范
将科技保险实施效应引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之中,并将原有科技环境细分为培育性科技环境与自发性科技环境,以科技保险作为衔接宏微观科技环境的桥梁。运用我国首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之一的武汉市科技保险实施中的相关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两类科技环境与科技保险实施效应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三者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洁 仲伟周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区域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环境规制、吸收能力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促进了创新的专利产出,抑制了创新的商业化产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则能够提升两种创新产出;吸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区域吸收能力超过特定值时,环境规制能够产生创新补偿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创新产出 吸收能力 门槛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书华 姚璐
从金融地理学视角出发,研究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和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可以提升所在城市的创新能力,并且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传导机制进行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地方金融发展以及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且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地方金融发展和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表现不同。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地方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方金融发展可以提升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并且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明显。研究结论为理解金融供给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从空间结构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中国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