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8)
2023(18019)
2022(14500)
2021(13508)
2020(11311)
2019(25931)
2018(25380)
2017(48519)
2016(25498)
2015(28933)
2014(28620)
2013(28247)
2012(26238)
2011(23501)
2010(23562)
2009(22299)
2008(21289)
2007(18939)
2006(16514)
2005(14892)
作者
(71668)
(60618)
(59760)
(57260)
(37945)
(28821)
(27492)
(23526)
(22901)
(21207)
(20481)
(20330)
(18854)
(18660)
(18637)
(18537)
(17870)
(17569)
(17365)
(17341)
(14827)
(14568)
(14495)
(13974)
(13716)
(13650)
(13186)
(13161)
(12103)
(11989)
学科
(112134)
经济(112020)
(77095)
管理(68841)
(54466)
企业(54466)
(49441)
方法(48541)
数学(43797)
数学方法(43318)
中国(35331)
农业(32737)
业经(29389)
(28905)
金融(28902)
(28669)
(27786)
银行(27760)
(26772)
(24254)
(22670)
贸易(22654)
(22167)
地方(21478)
(18602)
(17568)
财务(17517)
财务管理(17472)
企业财务(16647)
(16133)
机构
学院(363601)
大学(361746)
(160842)
经济(157920)
管理(142574)
研究(123187)
理学(123111)
理学院(121893)
管理学(119926)
管理学院(119255)
中国(102371)
(74938)
(71895)
科学(71477)
(70770)
中心(60847)
(60701)
财经(57784)
研究所(55106)
农业(54561)
业大(54302)
(52863)
(52694)
经济学(50475)
北京(47141)
经济学院(45707)
(45618)
师范(45198)
(43205)
财经大学(42883)
基金
项目(244771)
科学(194112)
研究(181919)
基金(180738)
(156965)
国家(155408)
科学基金(133876)
社会(118800)
社会科(112586)
社会科学(112556)
基金项目(94614)
(93474)
自然(83499)
自然科(81603)
自然科学(81579)
教育(81459)
自然科学基金(80143)
(78150)
编号(74349)
资助(73442)
成果(59798)
(55350)
重点(54494)
(53387)
(51282)
国家社会(50966)
课题(49087)
创新(47946)
教育部(47802)
科研(47082)
期刊
(174481)
经济(174481)
研究(105707)
(70542)
中国(69963)
(54304)
学报(53583)
科学(50374)
(48584)
金融(48584)
管理(47884)
农业(47566)
大学(41850)
学学(39461)
业经(32506)
教育(31173)
技术(30414)
经济研究(27942)
财经(27922)
(24320)
(24006)
问题(23484)
世界(19995)
统计(18813)
(18695)
图书(18120)
(17822)
技术经济(17820)
理论(17730)
国际(16549)
共检索到544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涛  伍骏骞  
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对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金融将带来户均消费提高24.50%,2016年折合消费为8694.81元。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家庭非农就业水平和金融可得性引致消费增长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低收入农户、参与互联网理财和网络借贷农户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的消费增长效应高于同期传统信用卡使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新时期扩大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以驱动农户消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栋梁  王聪  邱黎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信贷约束强度对农户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信贷约束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减少其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不利于优化农户的消费结构,而减弱农户的信贷约束强度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通过考察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调节作用发现,信贷约束对低收入群体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即仅在低收入家庭和农业收入家庭的分样本中,信贷约束会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因此,在贸易摩擦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刺激农户提升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尤其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后续政策应着力改善农户的信贷环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永仓  温涛  王小华  
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数字金融需求方的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增收,并改变其收入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社区数字金融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社区数字金融水平对异质性农户的家庭增收效应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社区数字金融水平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和非农就业进而促进农户家庭增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南永清  周勤  黄玲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非正规金融在社会网络消费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农户非正规金融的获得性,也即缓解农户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进一步地,在不同消费条件分布上,社会网络对不同收入农户消费存在明显的"组群效应",且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和成熟,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支撑作用将被不断削弱。研究结论将为新常态背景下,从社会网络视角建立健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尹志超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主要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为了克服信贷约束的内生性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影响,引入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估计。实证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信贷约束阻碍了家庭消费,使家庭的实际消费低于理论上的最优消费。家庭总资产、总收入、家庭规模、学历、房产数量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厌恶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那些总资产规模小、老年抚养比高、户主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状况一般的家庭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显著提高。因此,改善金融环境和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是促进家庭消费的重要措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伟  
随着中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比较优势对女性劳动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影响加大。构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地理数据构造工具变量,研究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生育行为,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越密集使用女性劳动力,家庭生育子女数量越多;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机制综合提高家庭的生育行为;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户主生育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相较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员工的正向影响更大。在优化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通过缩减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构建和谐幸福的育儿家庭环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柴时军  王聪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了我国农户民间放贷行为。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农村,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民间放贷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越广,其参与民间放贷的可能性越高,放贷金额越大,参与程度也越高;家庭财富较多、学历较高以及男性家长的农户参与民间放贷的积极性较高。因此,要鼓励农户扩大社会网络,提高农户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农户间的民间借贷以缓解目前农村金融抑制的局面,这是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设计中所不可忽视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庆刚  冉光和  秦红松  王定祥  
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定点选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的1046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对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状况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潜力很大,但现实开发力度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就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产权清晰资产、非农创业收入、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促进农村家庭资产价值通过正规借贷渠道向金融价值转化的重要因素,流动资产和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家庭资产价值通过非正规借贷渠道向金融价值转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晓   李洁   吴雨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5、2017、2019年四轮调查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家庭金融排斥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来看,数字金融发展都显著降低了家庭金融排斥;从排斥类型看,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资产端和借贷端金融排斥均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对家庭资产端的影响更大。进一步,从不同的家庭类型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银行业等传统金融相对落后地区家庭金融排斥的缓解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士超  王健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与渠道偏好视角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方法:二元及排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在农户潜在融资需求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进作用明显。流转规模越大,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流转合同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和农地可抵押性增强,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2)在融资渠道偏好方面,流转后农户沿着"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与正规两者兼有—正规渠道"的偏好路径转变,逐步增加对于正规渠道的偏好。流转规模扩大及流转合同的签订会显著提升农户对正规渠道的偏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引致农户产生融资诉求效应,增加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向正规化转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寒  孙文远  郑登元  
本文将保险按照职能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构建Tobit模型并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参与商业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比重,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而参与社会保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同时,提高保险的参与程度会显著促进家庭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数字融入”困难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基于此,文章借助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数字金融参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加风险厌恶以及降低金融素养、数字工具使用和互联网普及率,削弱家庭参与数字金融的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数字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等举措,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童湛雅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并通过信贷服务传导机制拓展家庭投资理财边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要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应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共享数字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