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5)
- 2023(19341)
- 2022(15537)
- 2021(14217)
- 2020(12137)
- 2019(27573)
- 2018(27314)
- 2017(52319)
- 2016(27930)
- 2015(31444)
- 2014(30755)
- 2013(30439)
- 2012(27862)
- 2011(24899)
- 2010(25049)
- 2009(23826)
- 2008(23116)
- 2007(20987)
- 2006(18144)
- 2005(16496)
- 学科
- 济(116636)
- 经济(116504)
- 业(103223)
- 管理(93197)
- 企(92020)
- 企业(92020)
- 方法(52553)
- 数学(42964)
- 数学方法(42436)
- 业经(36857)
- 财(36149)
- 农(35199)
- 中国(33641)
- 融(29729)
- 金融(29726)
- 银(28647)
- 银行(28601)
- 行(27550)
- 制(27158)
- 务(25813)
- 财务(25758)
- 财务管理(25704)
- 农业(24659)
- 企业财务(24372)
- 技术(23359)
- 理论(22242)
- 地方(22172)
- 贸(21058)
- 贸易(21041)
- 易(20467)
- 机构
- 学院(395472)
- 大学(390821)
- 济(163393)
- 经济(160037)
- 管理(157847)
- 理学(134952)
- 理学院(133626)
- 管理学(131477)
- 管理学院(130754)
- 研究(125946)
- 中国(104666)
- 京(81535)
- 财(77716)
- 科学(75799)
- 农(68450)
- 所(62864)
- 中心(61654)
- 江(61409)
- 财经(61277)
- 业大(58297)
- 研究所(56675)
- 经(55555)
- 农业(54099)
- 北京(50777)
- 经济学(49742)
- 州(48884)
- 范(46848)
- 师范(46261)
- 院(45729)
- 财经大学(45333)
- 基金
- 项目(260773)
- 科学(206358)
- 研究(190563)
- 基金(189243)
- 家(164729)
- 国家(163292)
- 科学基金(141778)
- 社会(121266)
- 社会科(115154)
- 社会科学(115120)
- 省(104419)
- 基金项目(99543)
- 自然(91923)
- 自然科(89911)
- 自然科学(89882)
- 自然科学基金(88336)
- 教育(87829)
- 划(86322)
- 编号(77404)
- 资助(77061)
- 成果(61670)
- 创(59159)
- 重点(58715)
- 部(57079)
- 发(56544)
- 创新(54651)
- 课题(53076)
- 业(50938)
- 国家社会(50333)
- 科研(50185)
- 期刊
- 济(180032)
- 经济(180032)
- 研究(112122)
- 中国(80341)
- 财(64871)
- 管理(63522)
- 农(62817)
- 学报(59117)
- 科学(55435)
- 融(48782)
- 金融(48782)
- 大学(45565)
- 学学(43112)
- 农业(42221)
- 教育(39745)
- 技术(38327)
- 业经(31231)
- 财经(30877)
- 经济研究(28449)
- 经(26621)
- 业(25671)
- 问题(22966)
- 技术经济(21863)
- 财会(19028)
- 商业(18728)
- 版(18712)
- 统计(18669)
- 科技(18579)
- 现代(18540)
- 理论(18460)
共检索到596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健 李菡旻 袁淳 李哲
<正>突破式创新是突破以往技术,影响未来技术的创新。本文探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上市公司的突破式创新,且数字金融通过发挥监督治理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路径作用于突破式创新;相比于使用深度,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更能对突破式创新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和有IT背景的高管人数比例更高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具有区域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突破式创新 融资约束 监督效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广西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 罗军 廖修化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性问题,单靠传统的思路和方式很难有效解决。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通过"四个创新"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以此来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题,努力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本文在对这些探索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创新与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 融资难 业务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俞成森
本文从融资的渠道和性质两个维度,研究一国金融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权益型工具而言,中介融资比市场融资更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对于债务型工具而言,市场融资比中介融资更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2)在中介渠道中,权益型工具比债务型工具更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在金融市场上,权益型工具和债务型工具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效果的优劣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时间可能要滞后1-2期,而且金融结构对于不同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有所不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晨 张帆
使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并购数据,基于面板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企业数字并购行为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并购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通过PSM-DID和控制函数法对自选择偏差、双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加以控制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并购可以通过拓广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创新效率来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调节效应显示,知识吸收能力和资源冗余均会加强数字并购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国家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以及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数字并购 突破性创新 知识宽度 创新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刚
在分业经营的框架下,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难点是风险(成本)与收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尽管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成本,但是目前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持有股权或大幅度提高贷款定价来覆盖高风险、高成本,这种局面极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比照"硅谷银行"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企业融资 金融创新 小微企业 商业银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中间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并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中间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吸收能力、促进企业适应能力驱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在数字金融发展较好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晓慧 余静文
高融资约束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产业集群可能是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生产方式之一。以2004-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企业融资难的替代性解决机制。当产业集群度上升一个单位,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就平均下降1.452个百分点,且商业信用是产业集群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的渠道之一。产业集群是微观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规避制度性障碍的有效生产组织形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融资约束 商业信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常春 王卓 周鹏
金融科技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导向下,面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问题,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有何影响呢?本文利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金融科技“赋能”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绿色专利数量的显著增加,并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既可以在“事前”提高绿色信贷配置效率、缓解绿色信贷配给,又能在“事后”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绿色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集中于环境规制水平高、金融机构数量多的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赋能”,激发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朱清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1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供给侧技术条件、需求侧组织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探索性地识别出四类突破式创新范式:外驱双元型、内驱吸收型、外驱攻关型和内外双驱型。另外,存在三条路径将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背后是多条件的协同作用,各条件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突破式创新绩效。(3)“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关系与能力禀赋,致力于技术资源、组织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匹配,选择恰当的创新范式。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解,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以及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朱清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1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供给侧技术条件、需求侧组织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探索性地识别出四类突破式创新范式:外驱双元型、内驱吸收型、外驱攻关型和内外双驱型。另外,存在三条路径将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背后是多条件的协同作用,各条件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突破式创新绩效。(3)“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关系与能力禀赋,致力于技术资源、组织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匹配,选择恰当的创新范式。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解,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以及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张振铎 万鹏宇 郑明贵
数字金融是否能缓解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文章基于融资契约理论,提出了融资模式创新的理想融资概念,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组态效应模型,以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金融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空间,并发现了“政策支持型”与“市场支持型”两种基于数字金融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提升路径。故而,建议相关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生态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初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天添 张振铎 万鹏宇 郑明贵
数字金融是否能缓解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文章基于融资契约理论,提出了融资模式创新的理想融资概念,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组态效应模型,以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金融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空间,并发现了“政策支持型”与“市场支持型”两种基于数字金融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提升路径。故而,建议相关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生态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初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万佳彧 周勤 肖义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2011—2018年市级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放松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创新激励效应的传导路径,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维度均会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分组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更强。本文丰富了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为金融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约束 创新激励 中介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柱 吴战勇 吴信科
基于组织双元理论视角,文章利用2011—2020年我国337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融资效率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及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检验结果表明融资效率能够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发挥有效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融资效率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正向效应以及融资效率的中介效应均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文献,而且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