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91)
- 2023(18225)
- 2022(14638)
- 2021(13219)
- 2020(10886)
- 2019(24143)
- 2018(23479)
- 2017(44906)
- 2016(24220)
- 2015(26868)
- 2014(26710)
- 2013(26407)
- 2012(24556)
- 2011(22035)
- 2010(22719)
- 2009(21638)
- 2008(21336)
- 2007(19527)
- 2006(17530)
- 2005(16617)
- 学科
- 济(107648)
- 经济(107497)
- 业(95744)
- 管理(87184)
- 企(86465)
- 企业(86465)
- 方法(37739)
- 业经(36479)
- 财(35397)
- 中国(33546)
- 农(32320)
- 融(29273)
- 金融(29271)
- 制(28941)
- 数学(28614)
- 数学方法(28367)
- 银(28270)
- 银行(28244)
- 行(27325)
- 地方(25251)
- 务(24808)
- 财务(24764)
- 财务管理(24726)
- 企业财务(23569)
- 农业(23264)
- 技术(20963)
- 体(20394)
- 学(19135)
- 理论(18936)
- 策(18386)
- 机构
- 学院(351477)
- 大学(345831)
- 济(146972)
- 经济(143818)
- 管理(134292)
- 研究(120465)
- 理学(113336)
- 理学院(112075)
- 管理学(110476)
- 管理学院(109809)
- 中国(100411)
- 财(75724)
- 京(73851)
- 科学(71253)
- 所(61384)
- 农(60465)
- 财经(57807)
- 江(56513)
- 中心(56281)
- 研究所(54733)
- 经(52317)
- 业大(49081)
- 农业(46927)
- 北京(46841)
- 州(45242)
- 经济学(44801)
- 范(43709)
- 院(43688)
- 师范(43221)
- 财经大学(42552)
- 基金
- 项目(223189)
- 科学(177782)
- 研究(165001)
- 基金(162693)
- 家(141350)
- 国家(140034)
- 科学基金(121333)
- 社会(106713)
- 社会科(101236)
- 社会科学(101214)
- 省(88847)
- 基金项目(85244)
- 自然(77057)
- 自然科(75291)
- 自然科学(75271)
- 教育(74417)
- 自然科学基金(74008)
- 划(73302)
- 编号(65980)
- 资助(65360)
- 成果(53991)
- 发(51853)
- 重点(50618)
- 创(49430)
- 部(48835)
- 课题(46627)
- 制(45685)
- 创新(45472)
- 业(45075)
- 国家社会(44469)
- 期刊
- 济(176319)
- 经济(176319)
- 研究(109916)
- 中国(78910)
- 财(63187)
- 农(57531)
- 管理(57241)
- 学报(52191)
- 科学(50142)
- 融(49153)
- 金融(49153)
- 大学(40448)
- 学学(38461)
- 农业(38265)
- 教育(36067)
- 技术(30948)
- 业经(30258)
- 财经(29922)
- 经济研究(27627)
- 经(25751)
- 业(22206)
- 问题(22132)
- 技术经济(18371)
- 现代(17311)
- 贸(17123)
- 财会(17100)
- 世界(16415)
- 商业(16390)
- 版(16142)
- 科技(15981)
共检索到56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 康琦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这一视角入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此外,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成长期企业而言,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良好的科技环境和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均有助于加强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正向影响。本文揭示了数字金融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传导机制,丰富了数字金融领域的研究,拓展了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讨论,为我国数字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谭钦瀛 李烨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双碳”战略目标交汇的历史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采用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中的重污染企业数据,探究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探讨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当规制性制度压力、模仿性制度压力较大时,数字技术应用与绿色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同时,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谭钦瀛 李烨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双碳”战略目标交会的历史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采用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中的重污染企业数据,探究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探讨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当规制性制度压力、模仿性制度压力较大时,数字技术应用与绿色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同时,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安体富
税收的宏观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于不同产业和不同产品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规定不同的税率,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云君
大自然已经以残酷的现实昭示人类:经济发展的惟一选择是与环境和谐相处,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宏观经济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微观主体企业绿色行为选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企业是否选择绿色经营取决于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绿色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传统经济学研究企业竞争力时假定企业是一个个同质的"黑箱"和"理性的经济人",即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完全相同的,而且都以纯粹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这种假定前提有明显的缺陷,无法解释现实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问题。因此,研究企业绿色竞争力时要提出企业"社会生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37个地级市数字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虽然作用效果无法避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约束,但在长期内保持了强劲态势。从结构上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数字化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尚未显现。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贷资金比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路径,最终达成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功效。第三,从调节效应来看,行业竞争的加剧会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风险承担的积极效应。第四,基于企业内外部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成长期企业中,以及在经济政策稳定性强的情境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带来更为突出的驱动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多渠道赋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2)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和财务风险的渠道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对民营、大型、第二产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国有、中小型、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应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建设,加大数字化程度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合理制定政策和流程,精准扶持企业发展;企业应重视不同渠道的影响和软实力的建设,共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任晓怡 吴非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志忠 谢军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从企业投资层面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励了企业扩张投资,营造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3)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优化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的传导机制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琢
中国经济运行要跳出“一放就活,一活就胀,一胀就统,一统又死”的怪圈,必须改革宏观调节机制,从行政制衡转为机制制衡。机制转换中要坚持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多元利益主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原则。本文还提出了当前改革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效民
强化利率在金融宏观调节中的作用赵效民一、利率在金融调控体系中的地位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率水平、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这其中有利率水平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伊敏 周默涵 魏旭 周羿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 上游成本冲击 企业异质性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伊敏 周默涵 魏旭 周羿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 上游成本冲击 企业异质性 产业升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刘紫薇
利用2009—201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分析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生产率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国并购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两种作用有逐年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两个方面细分考察异质性跨国并购微观绩效的差异,发现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但仅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当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对FDI态度更加友善、制度水平高于母国时,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最后特别关注了跨国并购的内生性问题,并使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再次验证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为客观评价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吉军
本文通过引入沉淀成本分析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反思自由放任市场价格机制的局限性,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结构。由于制造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沉淀成本不可逆特征十分明显,因而在市场竞争中会因边际成本定价而遭受亏损或破产,很容易造成理性投资悖论,从而引发制造业危机。因此,要想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效地避免边际成本定价,采取非线性定价机制,加大企业重组等非市场制度结构以追求沉淀成本最小化。同时,加强因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而出现的垄断行为方面的政府管制,对于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沉淀成本 制造业 可持续发展 制度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绩效——高管团队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企业员工社会网络度中心性对个人绩效的影响——度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高管团队职能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CEO权力的调节作用
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外部性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的宏观、微观证据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家庭“加杠杆”?——动态效应、异质性特征与机制检验
企业创新能力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研究——基于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
创业团队异质性与新企业绩效:领导者乐观心理的调节作用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实体企业金融投资?——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与动机识别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与非信任环境下的效应差异
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基于宏观与微观视角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