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4)
2023(13532)
2022(10528)
2021(9485)
2020(7568)
2019(17699)
2018(16622)
2017(32444)
2016(16654)
2015(19058)
2014(18422)
2013(18775)
2012(17685)
2011(16164)
2010(16516)
2009(15648)
2008(14632)
2007(13033)
2006(11667)
2005(10633)
作者
(46127)
(38290)
(38087)
(36526)
(24791)
(18207)
(17413)
(15037)
(14503)
(13730)
(13175)
(13000)
(12221)
(12182)
(12121)
(12031)
(11304)
(11078)
(11074)
(10280)
(9587)
(9309)
(8959)
(8856)
(8750)
(8659)
(8379)
(8003)
(7700)
(7422)
学科
(86169)
经济(86093)
管理(45624)
(43587)
方法(35867)
(33975)
企业(33975)
中国(33693)
数学(32949)
数学方法(32781)
(28641)
金融(28641)
(25997)
银行(25981)
(25232)
(20455)
(20406)
业经(19097)
地方(18741)
(18002)
(17513)
贸易(17493)
(17046)
农业(13548)
产业(12822)
(12106)
财务(12072)
财务管理(12051)
企业财务(11652)
中国金融(11596)
机构
大学(243448)
学院(239015)
(117519)
经济(115390)
管理(90979)
研究(87654)
理学(76920)
中国(76693)
理学院(76063)
管理学(75174)
管理学院(74690)
(55212)
(52262)
科学(44464)
财经(43698)
中心(41949)
(41482)
经济学(40166)
(40126)
研究所(36910)
经济学院(36393)
(34688)
北京(34020)
财经大学(32980)
(32445)
(31731)
(30218)
师范(30006)
(29108)
金融(28614)
基金
项目(154061)
科学(123866)
研究(117608)
基金(116434)
(99453)
国家(98678)
科学基金(85949)
社会(80822)
社会科(77056)
社会科学(77036)
基金项目(59866)
(54812)
教育(52682)
自然(50459)
自然科(49407)
自然科学(49397)
自然科学基金(48579)
资助(48003)
(46980)
编号(45441)
成果(37863)
(36397)
国家社会(35938)
重点(34556)
(34109)
教育部(32568)
(32106)
中国(31737)
课题(31696)
人文(30916)
期刊
(125966)
经济(125966)
研究(83439)
中国(52140)
(42760)
金融(42760)
(41132)
管理(34536)
科学(29766)
学报(29387)
(28947)
大学(24176)
教育(23458)
财经(23314)
经济研究(22429)
学学(22095)
(20179)
技术(19459)
农业(18773)
问题(18226)
业经(17126)
(17088)
国际(15505)
世界(14769)
图书(12146)
理论(12111)
技术经济(12092)
统计(11956)
(11487)
现代(10573)
共检索到387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漫宇   王浩旸  
本文在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中国2011-2019年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商品市场一体化水平、资本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水平,进而对数字金融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且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强金融监管和高互联网普及率的城市中更大。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提高流通效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创新活跃度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杨宏举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漫宇   杨露   王浩旸  
基于2006—2019年15大城市群中16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量城市群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碳排放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关系,且表现出地方政绩考核、环境治理、资源禀赋以及地理区位的异质性特征;营商环境在两者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发挥显著的U形调节作用。鉴于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强环境规制、优化政绩考核、改善营商环境、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公平竞争等方式引导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洁   刘建民  
流通业发展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市场分割则是流通业发展的现实阻碍。本文从效率提升和效率抑制双重维度探析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影响,进而实证检验市场分割与流通效率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动态影响,二者呈倒U型关联;市场分割对于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于东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单调的抑制效应;行政分权能够强化市场分割所带来的流通效率损失,且在东中部地区均有所体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耿   王宇伟   范从来  
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百度迁徙大数据,深入解析数字经济、区域壁垒与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要素流动产生了双重直接影响: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两地间的要素流动量增加,促进了市场统一,体现出连接效应;另一方面,要素更多地从数字经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呈现出虹吸效应,阻碍了地区均衡发展。进一步分析指出,区域间的自然、人文和行政壁垒阻碍了数字经济连接效应的发挥,同时人文壁垒加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虹吸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续慧泓  宋陆涛  牛岚甲  
在加快建设能源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推动下,本文基于企业并购的视角,以中国2012—2021年沪深A股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并购对能源统一大市场的影响,以及供应链集中度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并购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统一大市场效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并购可以通过缓解供应链集中度提高能源统一大市场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并购对能源统一大市场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可再生能源企业和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进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的效应和机制,并探讨不同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资本市场整合则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积极作用,劳动力及资本要素市场整合通过促进技术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各省市均需加快推进商品市场整合,而创新资源稀缺地区应加强要素市场整合,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弥补资源禀赋的“短板”。与此同时,各地区应发掘本地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理性选择技术合作或“技术-产业”配套的协作创新道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成龙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现对社会主义市场认识的新高度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市场认识的深化,表明我国将更好发挥政府建设市场的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炳序   孙春伟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最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推动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来促进共同富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间存在城乡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和区域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单一门槛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盛燕   谭睿鹏   吴华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支撑,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利用镇级卫星灯光数据,从乡镇尺度考察了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借用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两个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产生了显著的促增长效应,该政策使得安徽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政策冲击之前平均提高了1.75%。机制检验表明,安徽加入长三角通过借用规模效应,即增加异地投资和合作创新,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即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资源配置,对安徽乡镇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行政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市辖区的乡镇中,安徽加入长三角会产生更大的促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南京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与对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刘怡君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阳昕  黄漫宇  
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测度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程度,进而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同时该影响在不同数字经济维度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效率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是数字经济影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作用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康明   踪家峰  
打破市场分割,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对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价格法构建了市场分割指数,实证分析了税收分享对城市间市场分割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市间更高的税收分享比例改善了地方政府财力,保障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减弱了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有助于打破市场分割。在使用移动份额法构造的Bartik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政府财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差别将影响商品的价格和流通,使得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市场保护政策存在差异。税收分享对东部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官员任期与税收分享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替代效果,官员任期的增加弱化了税收分享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本文为促进城市间市场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证据,适时调整税收分享比例能够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同时政策调整需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申义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大市场(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统一是大势所趋,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必然会引起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合同法规范)的相应变化,最终促成未来中国合同法的统一;而中国合同法的统一,反过来又会推进中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此,笔者拟从分析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市场统一的趋势入手,对未来中国合同法的统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