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3)
2023(17484)
2022(14071)
2021(12667)
2020(10922)
2019(24689)
2018(24293)
2017(46923)
2016(24839)
2015(27809)
2014(27568)
2013(27293)
2012(24786)
2011(22081)
2010(22135)
2009(21052)
2008(20165)
2007(18142)
2006(15523)
2005(13984)
作者
(71168)
(59463)
(59178)
(56271)
(37629)
(28542)
(27233)
(23217)
(22509)
(21046)
(20087)
(20017)
(18755)
(18504)
(18476)
(18378)
(17903)
(17631)
(17171)
(17078)
(14567)
(14473)
(14435)
(13571)
(13418)
(13242)
(13229)
(13099)
(11873)
(11820)
学科
(110352)
经济(110239)
(97339)
(86907)
企业(86907)
管理(84221)
方法(52268)
数学(43299)
数学方法(42804)
业经(35648)
(33865)
(33703)
中国(29406)
(27910)
金融(27907)
(26214)
银行(26172)
(25221)
(25130)
财务(25081)
财务管理(25041)
农业(24129)
企业财务(23773)
(23280)
技术(20317)
地方(19958)
(19460)
理论(19450)
贸易(19447)
(18939)
机构
学院(360090)
大学(353907)
(152262)
经济(149369)
管理(146441)
理学(126495)
理学院(125291)
管理学(123367)
管理学院(122697)
研究(110227)
中国(91715)
(72099)
(70820)
科学(65965)
(62162)
财经(57129)
中心(54580)
(54196)
(53685)
业大(53275)
(51871)
农业(49132)
研究所(49124)
经济学(47024)
北京(44126)
(43038)
经济学院(42835)
财经大学(42386)
(41481)
师范(41021)
基金
项目(241148)
科学(192055)
基金(177454)
研究(175881)
(153339)
国家(152005)
科学基金(133373)
社会(114226)
社会科(108634)
社会科学(108602)
(95661)
基金项目(93998)
自然(86055)
自然科(84190)
自然科学(84167)
自然科学基金(82738)
教育(80531)
(78659)
资助(71924)
编号(71034)
成果(55485)
重点(53646)
(53314)
(53243)
(51829)
创新(49148)
国家社会(47932)
(47651)
课题(47339)
科研(46729)
期刊
(162437)
经济(162437)
研究(98148)
中国(63751)
(58694)
(56987)
管理(55992)
学报(51618)
科学(48949)
(43310)
金融(43310)
大学(39932)
农业(38486)
学学(38125)
技术(34008)
业经(28973)
教育(28933)
财经(28537)
经济研究(25654)
(24597)
(22923)
问题(21436)
技术经济(20539)
统计(18068)
财会(18043)
商业(17292)
(17177)
现代(17047)
理论(16718)
(16551)
共检索到52250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道平  刘琳琳  
本文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企业进行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金融中存在的"金融歧视"与"金融错配"问题。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树果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Pooled OLS)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应当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立、推动数据金融发展、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进而强化数字金融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花俊国  刘畅  朱迪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正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效率变革。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关键词词频指标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基于微观企业特征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加速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毓璇  闫强明  张灵  
以金融功能为视角,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银行业主导与金融市场主导两方面对我国金融业的结构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接着根据2001—2014年28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运用DEA数据包络方法对我国工业行业近10多年来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金融业发展影响工业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业的发展确实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形成了正向的激励作用,但这主要是基于银行业的金融发展。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仍然是促进我国工业行业企业技术效率改善的重要原因。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工业行业的技术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羽瑶  张冬洋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验证了商业信用是否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金融手段这一问题。考虑了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企业的异质性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商业信用对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有效的,但对提升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没有显著的影响。特别地,融资约束越强,商业信用越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商业信用通过有效地管理运营资本,平滑现金流和平滑创新投资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烁  李雪松  党琳  
本文探寻了我国省级层面融资成本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降低融资成本对提升企业TFP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成本与企业TFP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TFP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处理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融资成本主要通过影响资源错配作用于企业TFP。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融资成本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非高新企业以及非僵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该类型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金融“脱虚向实”提供了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惠献波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视角,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即股权主体多元和股权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弥补制度缺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研究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对实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惠献波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视角,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即股权主体多元和股权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弥补制度缺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研究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对实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倩倩  李琪琦  
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选取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盈利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挥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优化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黄亮雄  黄翔  
从微观层面检验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展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融资约束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性越大,融资约束越少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大。全要素生产率与融资约束存在替代关系,融资约束的负作用仅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呈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抹平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在内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更强。内资企业更能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抹平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向影响的作用,但该抹平作用仅在内资出口企业中成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明贵   陶思敏   刘丽珍   彭群婷  
文章基于战略管理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资源型企业数据,对战略差异与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考察了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战略差异与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战略差异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先上升后下降,尤其在国有企业、资源开采企业以及衰退期资源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同时,融资约束起到部分非线性中介作用,合理的战略差异能缓解资源型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进的战略差异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丰富了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源型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文  张尹  祝演  
金融科技被认为是破解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融资约束又是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中国2016—2020年6985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区域金融科技指数,利用OP法和SA指数法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金融科技、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剔除直辖市的数据和进行随机样本抽取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金融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曹婧  
随着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从土地财政转向土地金融,土地的金融属性成为评估“以地谋发展”经济贡献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土地融资数据,基于土地和金融资源双重错配的视角,考察土地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引致的土地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一效应在土地价格扭曲严重和非标债务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土地金融化一方面通过强化土地引资竞争,造成低生产率企业以低成本购置大量工业用地;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具有信贷优势的国有企业和以低成本占用土地的低生产率企业,由此产生的土地和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不仅拓展了已有文献关于土地出让影响资源错配与生产率损失的研究,也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晓陈  陈静宇  
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滞后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此外,分位数回归发现,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本来就高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受到的产业政策促进作用强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产业政策促进了数字经济硬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却抑制了软件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要因企因地设计产业政策,避免造成行业内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时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春明  文磊  赵梦初  
笔者利用1998年~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角度对不同出口状态及不同所有制下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无论是出口企业还是非出口企业,融资约束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出口企业的限制作用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对非国有内资企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