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9)
- 2023(16993)
- 2022(13739)
- 2021(12918)
- 2020(10936)
- 2019(25396)
- 2018(24394)
- 2017(46689)
- 2016(24740)
- 2015(27919)
- 2014(27982)
- 2013(27702)
- 2012(25695)
- 2011(22661)
- 2010(22719)
- 2009(21841)
- 2008(21241)
- 2007(18604)
- 2006(15938)
- 2005(14594)
- 学科
- 济(100384)
- 经济(100282)
- 业(73993)
- 管理(72577)
- 企(60849)
- 企业(60849)
- 方法(47582)
- 数学(42540)
- 数学方法(42055)
- 财(40613)
- 银(35891)
- 银行(35745)
- 中国(34243)
- 行(34033)
- 融(32787)
- 金融(32784)
- 制(30124)
- 农(26146)
- 业经(24387)
- 务(23710)
- 财务(23659)
- 财务管理(23595)
- 企业财务(22524)
- 地方(20718)
- 贸(19680)
- 贸易(19662)
- 易(19075)
- 学(17941)
- 体(17445)
- 农业(17175)
- 机构
- 大学(341603)
- 学院(339357)
- 济(145094)
- 经济(142189)
- 管理(134246)
- 理学(114438)
- 理学院(113282)
- 管理学(111396)
- 管理学院(110757)
- 研究(110654)
- 中国(101942)
- 财(78861)
- 京(70708)
- 科学(64001)
- 财经(58915)
- 中心(56921)
- 农(54469)
- 所(54262)
- 经(53469)
- 江(51727)
- 研究所(48729)
- 业大(46418)
- 经济学(46354)
- 北京(44492)
- 财经大学(43941)
- 农业(42712)
- 经济学院(42106)
- 州(41760)
- 范(40632)
- 银(40188)
- 基金
- 项目(224768)
- 科学(177647)
- 基金(165930)
- 研究(164453)
- 家(143614)
- 国家(142145)
- 科学基金(123184)
- 社会(106402)
- 社会科(101153)
- 社会科学(101125)
- 基金项目(86986)
- 省(86360)
- 自然(78515)
- 自然科(76743)
- 自然科学(76721)
- 自然科学基金(75354)
- 教育(74854)
- 划(72413)
- 资助(68613)
- 编号(66544)
- 成果(54235)
- 重点(50416)
- 部(50245)
- 发(47316)
- 创(47212)
- 国家社会(45112)
- 创新(44231)
- 课题(44210)
- 科研(44056)
- 教育部(43821)
- 期刊
- 济(152750)
- 经济(152750)
- 研究(108089)
- 中国(67956)
- 财(66850)
- 融(62655)
- 金融(62655)
- 学报(50202)
- 农(47777)
- 管理(47377)
- 科学(45320)
- 大学(38833)
- 学学(36583)
- 财经(29784)
- 农业(29409)
- 技术(28695)
- 教育(27979)
- 经济研究(25703)
- 经(25337)
- 业经(23289)
- 问题(19547)
- 理论(19128)
- 财会(17981)
- 统计(17571)
- 贸(17569)
- 实践(17408)
- 践(17408)
- 图书(16986)
- 技术经济(16603)
- 国际(16248)
共检索到53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吕婷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仍是目前中国融资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仅反映了信贷资产质量,还反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状况。数字金融的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影响了其风险承担。本文利用181家中国商业银行2011—2020年财务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与贷款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但对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出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和信用贷款均有促进作用,但仅提高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比例;而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则促进了其个人贷款和短期贷款。数字金融具有放大银行风险承担的功能。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个人贷款的升高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短期贷款的升高会减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银行业竞争,提升银行风险水平,但是银行业竞争减弱能够缓解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加重的影响。本文丰富了数字金融、贷款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认识,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信贷结构 风险承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雪萍
本文以2007~2013年共计54家中资银行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来研究银行资产规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资产规模在盈余管理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与银行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银行盈余管理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要小,全国性商业银行更能约束其盈余管理行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根据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在于:为防范金融风险集聚,可以通过实施严格管制以充分发挥管制抑制银行内部人控制的作用或深化金融自由化道路以市场约束力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者规范自身行为,从而降低银行盈余管理程度,提高金融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吴滨阳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长尾客户缺乏抵押和征信不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使其信贷决策更加科学。最后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博 宋成 刘家松
本文基于外资参股基本特征与股权结构特征的双重视角,检验了2007—2015年61家商业银行外资参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表明,外资参股与否、外资持股比例均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外资参股强化了股权制衡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本文将为制定合适的外资参股政策以降低中资银行的风险承担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庆君 陈思
中国2011年开始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来监管银行的行为,杠杆率指标不考虑资产的风险权重,有效地控制了资产从风险水平较低向高风险转变时所引起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工具的失效。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96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研究杠杆率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其引入之后能否缓释与弱化银行风险承担的问题。研究发现,随着杠杆率监管的引入,银行增大了对自有资本的持有比例,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程度,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并且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缓释效应存在异质性。银行资产质量越差时,引入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产生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同时,也会给资产质量较好但杠杆率指标不达标的银行带来监管方面的压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敬思 曹国华
本文建立了一个资本约束加强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理论模型,使用2009年至2013年我国53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门限效应,并对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资本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数量约束和资本质量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均存在门限效应。资本数量方面,资本充足率的门限值为11.95%。资本质量方面,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的门限值为69.93%。当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占比低于相应的门限值时,加强资本约束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反之则会增加或不能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此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资本约束 银行风险承担 经济资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之豪 孔刘柳
本文利用中国51家商业银行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银行的风险承担;(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银行核心资本。因此,在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以银行为核心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状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雅群 何广文 张正平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农村金融新政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必影响其市场势力,进而影响其风险承担和效率。本文利用39家农村商业银行2006-2016年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和随机前沿利润函数,分别测算其市场势力、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并基于市场势力视角运用联立方程组动态GMM分析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效率具有连续性和顺周期性。(2)市场势力越大,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小,同时成本效率越低、利润效率越高,但市场势力对风险的影响作用有限。(3)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之间相互影响。风险承担与利润效率相互之间呈正向影响,与成本效率呈反向影响。以上结论对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特别有价值的启示是,农村商业银行在通过市场势力的扩张实现规模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成本效率是降低的,也减弱了其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关注规模与成本效率、风险承担能力的合理匹配。
关键词:
风险承担 效率 市场势力 农村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旭
选取18家商业银行2005~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通过设计变量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具有反向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贷款集中度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因此,应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重新定位市场以降低贷款集中度、有效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格
本文通过选取15家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根据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分类,设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贷款集中度对总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而言,贷款集中度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增加不良贷款率;对于资产较小的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与总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因此应建立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关注中小银行的贷款集中度。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集中度 风险 收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可 吴青 李计
以中国34家2003—2016年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Fintech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Fintech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2)非系统性重要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较为出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青云
商业银行是一国经济中特殊的商业存在,其风险承担后果不仅对商业银行本身造成损失,更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通过数理推导证实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机正是银行独一无二的风险转移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美国、日本和印度2787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存在,且与银行存款比重、所有者权益比重和存款保险制度显著正相关。基于此,为了约束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实施诸如加强外部监管、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协调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等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风险转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风险承担——基于我国64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的数理推导和实证检验——基于美、日、印三国2787家商业银行数据的经验证据
银行业竞争是否导致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基于15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政府监管、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来自中国178家商业银行的证据
宏观审慎政策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来自我国276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分析
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极端气候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152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实证研究
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贷款利率市场化视角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水平与银行绩效——基于信贷集中度与损失类贷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