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9)
- 2023(9239)
- 2022(6987)
- 2021(5890)
- 2020(4656)
- 2019(10234)
- 2018(9648)
- 2017(19167)
- 2016(9270)
- 2015(10229)
- 2014(10102)
- 2013(10038)
- 2012(9480)
- 2011(8714)
- 2010(9189)
- 2009(9240)
- 2008(7754)
- 2007(7043)
- 2006(6753)
- 2005(6539)
- 学科
- 济(66837)
- 经济(66805)
- 管理(30774)
- 业(27574)
- 融(25151)
- 金融(25151)
- 企(22632)
- 企业(22632)
- 银(22045)
- 银行(22040)
- 行(21470)
- 中国(19969)
- 地方(19498)
- 方法(18076)
- 数学(16211)
- 数学方法(16142)
- 业经(15112)
- 财(13001)
- 环境(12616)
- 地方经济(12538)
- 制(11764)
- 农(11724)
- 中国金融(11041)
- 产业(10730)
- 学(10078)
- 贸(9837)
- 贸易(9826)
- 易(9532)
- 信息(9334)
- 总论(9282)
- 机构
- 学院(142776)
- 大学(140390)
- 济(76550)
- 经济(75277)
- 管理(52338)
- 研究(50785)
- 中国(45973)
- 理学(44109)
- 理学院(43698)
- 管理学(43244)
- 管理学院(42985)
- 财(34314)
- 京(27903)
- 财经(27143)
- 经济学(26568)
- 科学(25755)
- 中心(24730)
- 经(24484)
- 所(24401)
- 经济学院(23784)
- 研究所(21789)
- 江(21239)
- 财经大学(20005)
- 融(19150)
- 金融(18825)
- 银(18303)
- 院(17939)
- 北京(17850)
- 银行(17682)
- 州(17681)
- 基金
- 项目(88434)
- 科学(70448)
- 研究(67190)
- 基金(65594)
- 家(55463)
- 国家(55027)
- 科学基金(48233)
- 社会(47749)
- 社会科(45667)
- 社会科学(45655)
- 省(34291)
- 基金项目(33423)
- 教育(27813)
- 自然(26992)
- 划(26888)
- 资助(26573)
- 自然科(26329)
- 自然科学(26325)
- 编号(26020)
- 自然科学基金(25851)
- 发(21634)
- 国家社会(21331)
- 成果(20761)
- 重点(19805)
- 部(18991)
- 发展(18639)
- 创(18599)
- 展(18354)
- 济(17980)
- 经济(17816)
共检索到233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蕊 余进韬
基于理论分析和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从营商环境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上,数字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的机制;实证上,利用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研究结果仍然成立。对于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进行处理,在缓解内生性之后,研究结果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赋能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会因城市行政级别的高低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而存在大小不同。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数字金融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增长 营商环境 中国城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光辉 王荣 王赫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刻画不同地区信用监管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综合考虑营商环境等多维要素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协同效应,利用1999~2018年中国省级城市面板数据和2017~2019年城市信用监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地区信用监管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显著为正,说明信用监管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营商环境与信用监管水平的交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在营商环境越好的地区,信用监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3)信用监管和营商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促进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巧 屈晓东
基于概念解析、发展维度与政策工具梳理,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回归分析、内生性处理及异质性分析,从总量和速度视角解析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将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放管服”改革将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为媒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建议包括:着眼于“放管服”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促成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提升;推动“放”“管”“服”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水平进一步提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瑶 王宇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环境的重要变量。数字金融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增长的风险程度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数字金融的内涵,并重点讨论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及风险性特征;其次,详细梳理了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使用“在险增长”研究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及风险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平均预期,还能降低经济意外失速的风险,从整体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尹君 曹允春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数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与地区差异,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β收敛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子指标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边际递增的特征,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边际效应高于东部地区。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而数字金融加速了地区间经济收敛速度。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社会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对称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边际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非均衡特征;(3)在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的地区,其数字普惠金融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发展不均衡地区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心弘 裴平
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全要素生产率与数字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金融科技推进业态创新,加快数据要素积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数字经济增长。政府采取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和数据要素积累的政策,能够产生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直接政策效应(经济数字化效应)的机制是,金融科技扩散程度与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外溢程度直接决定数字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外部性大小,即外部性越大,数字经济增长就越迅速。间接政策效应(人口覆盖效应)的机制是,基于金融科技充分挖掘中国大量人口潜在数据要素价值,进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增加数字经济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增加科研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更有利于间接推动经济增长,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少华 罗汉祥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链条机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文姬 夏杰长
基于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等对2013—2020年中国数字金融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通过使用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更换样本期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拉动居民消费是数字金融赋能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其中主要是生存型消费起到了中介机制的作用。通过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空间溢出性。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勋 万广华 张佳佳 何宗樾
人类正在经历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中国尤其得益于互联网革命,使得中国实现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评估互联网革命所推动的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首先,基于分样本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数字金融不但在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更快,而且显著提升了家庭收入,尤其是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而言。可见,数字金融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其次,对于数字金融至包容性增长的传导机制,本文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帮助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创业行为,并带来了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最后,通过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特别有助于促进低物质资本或低社会资本家庭的创业行为,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利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且其影响效应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异质性;(2)在技术创新、城镇化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等资源禀赋条件下,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呈现显著的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的特征;(3)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下,中国省域数字金融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相关性,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空间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海章 陶云清 曹松威 曹雨阳
研究目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特征事实,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2011~201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为了控制内生性,以1984年各省份固定电话数与人均邮电业务量作为工具变量,结论一致;将央行推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城镇化率低和物质资本高的省份中,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地区创业,并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即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创新和创业渠道。研究创新:使用工具变量、准自然实验的方法,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揭开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可能机制。研究价值: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出台创新创业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蕾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营商环境及其评价的相关概念,归纳了营商环境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应用相关基础理论探究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模型理论,运用马尔可夫链分析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动态演变;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各省域营商环境的差异性及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与高水平引进外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曙光 王彬
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些资源依赖型区域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方面经历了长期探索和创新。构建描述产业结构转型的两产品内生增长模型,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形成内生增长与自动转型的内在动力。政府应当放开定价权,重点进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条件与多层次市场治理制度的供给,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从而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功能的有机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