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9)
- 2023(7809)
- 2022(5558)
- 2021(4706)
- 2020(3700)
- 2019(7802)
- 2018(7133)
- 2017(14142)
- 2016(7235)
- 2015(7798)
- 2014(7472)
- 2013(7160)
- 2012(6662)
- 2011(5753)
- 2010(6128)
- 2009(6204)
- 2008(5509)
- 2007(4932)
- 2006(4415)
- 2005(4210)
- 学科
- 济(31174)
- 经济(31148)
- 业(29244)
- 管理(28398)
- 企(27515)
- 企业(27515)
- 融(25339)
- 金融(25339)
- 银(22336)
- 银行(22335)
- 行(21619)
- 财(16339)
- 中国(14633)
- 务(14031)
- 财务(14015)
- 财务管理(13998)
- 企业财务(13587)
- 业经(12431)
- 制(12125)
- 方法(11612)
- 中国金融(10968)
- 数学(10436)
- 数学方法(10362)
- 产业(9031)
- 信息(8458)
- 总论(8248)
- 信息产业(8221)
- 体(8177)
- 体制(7306)
- 农(6853)
- 机构
- 学院(99865)
- 大学(99030)
- 济(42953)
- 经济(42039)
- 管理(39447)
- 理学(33511)
- 理学院(33274)
- 管理学(32898)
- 管理学院(32714)
- 中国(32596)
- 研究(29058)
- 财(26054)
- 财经(20411)
- 京(19230)
- 经(18585)
- 融(18227)
- 金融(17883)
- 银(17642)
- 银行(17019)
- 中心(17002)
- 行(15972)
- 财经大学(15660)
- 经济学(14469)
- 江(13999)
- 人民(13845)
- 科学(13361)
- 经济学院(13200)
- 所(12776)
- 州(12754)
- 国人(12583)
- 基金
- 项目(63344)
- 科学(50833)
- 研究(48976)
- 基金(47684)
- 家(39946)
- 国家(39587)
- 科学基金(35540)
- 社会(33898)
- 社会科(32494)
- 社会科学(32483)
- 基金项目(24310)
- 省(24108)
- 教育(21011)
- 自然(20473)
- 自然科(20048)
- 自然科学(20046)
- 编号(20013)
- 自然科学基金(19701)
- 划(19333)
- 资助(18765)
- 成果(16788)
- 国家社会(15005)
- 制(14692)
- 重点(14001)
- 创(13987)
- 部(13932)
- 性(13784)
- 项目编号(13653)
- 创新(13117)
- 发(13012)
共检索到158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峰 魏涛 刘锦华
由新兴资本市场股权高度集中所引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核心问题。除已有基于内外部控制系统的制度设计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能否发挥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值得探究的时代议题。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视角切入,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抑制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更为突出,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漏和不足时发挥补充完善作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治理、财务治理和风险治理渠道抑制了股权质押后的控股股东掏空。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制约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后,既增强了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也提升了企业长期投资价值,贴合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本文在深刻解答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公司治理的同时,亦为后续如何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决策。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掏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党宏欣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掏空 财务困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明勇 王超 张梓靖
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和信息增益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风险来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对于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融资约束 信息风险 股权质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慧群
以往的私募股权投资(PE)治理研究多关注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本文则从我国的公司治理特征出发,研究PE的介入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PE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更具有"积极股东"的特性,能够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排除了其他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影响,指出PE介入的公司其控股股东行为的收敛是PE治理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能影响PE治理,具体表现为董事会机制(内部治理)对PE抑制控股股东"掏空"有"替代效应",而审计质量和分析师追踪(外部治理)对PE抑制控股股东"掏空"有"协同效应"。本文推进了PE治理研究,为我国PE...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魏刚 冒戴然
本文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本成本效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提高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并且随着质押比例的增加,股权资本成本的提高大于债务资本成本;提升股权制衡度能够有效缓解大股东质押行为导致的资本成本提升;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能够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资本成本效应。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资本成本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冰 陈锡娟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现象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在二级市场释放信号,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文章利用上证A股上市公司质押公告数据,考察股权质押公告披露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会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非国有企业质押公告会引发显著的消极反应,市场对国有企业质押公告没有表现出负面反应,下降行情中市场更早对公告做出反应,且反应程度更剧烈。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批并加强监管,削弱市场消极反应,提高市场有效性。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市场反应 股权性质 市场行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避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庆 马连福 袁琛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齐鲁光 李曼曼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系统影响已引起学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控制权保持的市值管理动机,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财务重述概率较大,且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财务重述概率越大;高质量外部审计能有效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质押新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权质押带来的财务重述。文章揭示了财务重述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境下盈余管理的一种买单行为,对规范股权质押监管和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股权质押 财务重述 控股股东 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柯艳蓉 李玉敏
本文以200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及公司期权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抑制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仅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尤其是面临较差投资机会企业的过度投资,也恶化了企业投资不足,尤其是面临较好投资机会企业的投资不足;对于投资机会较好的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增长期权价值影响不显著,而对于投资机会较差的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清算期权价值的影响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市场化环境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之间关系具有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志鹏 朱敏迪
本文借鉴Simunic的审计定价模型,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考察了股权集中度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与未进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相比,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且股权质押率越高,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能削弱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监管部门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费用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审计费用 股权集中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晓亮
以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违规(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违规的影响更强;相对于非信息披露违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媒体报道数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抑制了公司的违规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