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38)
2023(14841)
2022(11698)
2021(10343)
2020(8361)
2019(18144)
2018(17828)
2017(32951)
2016(17477)
2015(19321)
2014(18973)
2013(18378)
2012(17025)
2011(15455)
2010(15943)
2009(14946)
2008(13846)
2007(12753)
2006(11719)
2005(11099)
作者
(49841)
(41120)
(40953)
(38784)
(26450)
(19600)
(18420)
(15924)
(15832)
(14744)
(14133)
(13839)
(13379)
(13290)
(12899)
(12746)
(12148)
(12012)
(11980)
(11600)
(10504)
(10103)
(9957)
(9568)
(9396)
(9315)
(9244)
(9179)
(8338)
(8267)
学科
(75509)
经济(75444)
(57484)
管理(53603)
(46091)
企业(46091)
中国(32796)
(26995)
金融(26994)
(25389)
银行(25363)
(24684)
地方(24446)
(24290)
业经(22830)
技术(22766)
方法(20882)
(17832)
(17668)
农业(17282)
数学(17001)
数学方法(16858)
技术管理(14340)
(14315)
产业(14077)
(13019)
贸易(12999)
理论(12628)
(12561)
(12298)
机构
学院(244137)
大学(239825)
(103844)
经济(101542)
管理(91794)
研究(87638)
理学(76815)
理学院(75985)
管理学(74873)
管理学院(74397)
中国(72389)
(51921)
科学(50158)
(47982)
(43350)
中心(41833)
(40456)
(39644)
研究所(38739)
财经(36733)
(33447)
北京(33393)
(33242)
师范(33108)
(33069)
业大(32669)
经济学(31950)
(31908)
农业(30101)
经济学院(28654)
基金
项目(157184)
科学(125020)
研究(121891)
基金(110603)
(95278)
国家(94377)
科学基金(81736)
社会(78704)
社会科(74829)
社会科学(74816)
(65151)
基金项目(57671)
教育(55029)
(52646)
编号(50107)
自然(48206)
自然科(47169)
自然科学(47163)
自然科学基金(46339)
资助(42839)
成果(41021)
(40700)
(38976)
课题(36243)
重点(35939)
创新(35497)
发展(33475)
(33315)
国家社会(32968)
(32893)
期刊
(125196)
经济(125196)
研究(80068)
中国(63004)
(39556)
金融(39556)
(39108)
管理(38451)
(36164)
教育(35033)
学报(32894)
科学(32731)
农业(26130)
大学(26059)
技术(25574)
学学(24045)
业经(22049)
经济研究(19965)
财经(18206)
(15847)
问题(15654)
科技(14497)
(14366)
技术经济(14077)
图书(13681)
(13581)
论坛(13581)
现代(11851)
(11832)
商业(11617)
共检索到401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红艳   张晓骏   徐良培   孙植华  
文章使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检验来看,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中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祖才  
今年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19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今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年度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总结交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扎实推进2019年重点任务实施,以改革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浩强  胡苏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8~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具有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强化效应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会对渐进性技术创新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越弱;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构建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海英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美丽  陈希敏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杠杆、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杠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金融杠杆率的拐点值在0.52~0.55之间,过高和过低的金融杠杆都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考虑技术创新的影响时,金融杠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区间效应,当金融杠杆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削弱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当金融杠杆处于0.3~0.9区间的水平时,会显著加强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周向阳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因此,推进城镇化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而金融发展和创新对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将发挥重要作用。金融创新与以中小城市、小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会自发演化形成城市层级体系,即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城市形成明确分工,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不同,高等级城市的功能更多,其通常是对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滨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下,试图厘清金融科技是否有助于中国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探究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上,金融科技对本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显著的U形非线性特征,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金融科技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U形效应,东部地区则不存在这种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技术创新,二是节能环保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因此,各地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积极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节能环保企业的财政支持,以促进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珺  
当前,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已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国策。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如何更好、更大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每位金融界同仁深入思考。新型城镇化内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凤岐  
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解决城镇化的资金需求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财政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这就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允许地方政府多渠道筹资,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本为城镇化服务,开展资产证券化。同时,设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城市信托、房地产信托,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建设。此外,还必须发挥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依靠银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小额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农业生产、创业、就业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磊  
虽然,大家都认为传统城镇化在我国已不可持续,必须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但到目前为止,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什么是新型城镇化以及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还未形成共识。国内知名专家,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教授在第七届天府金融论坛上,结合有关理论、国外城镇化经验和国内实际,就如何认识和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了若干新颖的观点和思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钱斌  
<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不仅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有效路径,也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谱写数字金融大文章的浪潮中,交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国家队”,始终坚守金融初心使命,强化科技引领,推动金融服务理念、产品供给、风险防范、经营管理全方位转型,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机构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