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5)
- 2023(13067)
- 2022(10148)
- 2021(8824)
- 2020(7249)
- 2019(15570)
- 2018(15186)
- 2017(29158)
- 2016(15059)
- 2015(16629)
- 2014(15916)
- 2013(15924)
- 2012(14278)
- 2011(12549)
- 2010(12886)
- 2009(12263)
- 2008(11489)
- 2007(10695)
- 2006(9458)
- 2005(8808)
- 学科
- 业(82797)
- 企(78461)
- 企业(78461)
- 济(70231)
- 经济(70168)
- 管理(67368)
- 业经(31836)
- 方法(27061)
- 融(25614)
- 金融(25614)
- 财(24858)
- 银(23292)
- 银行(23277)
- 行(22589)
- 技术(22512)
- 农(22510)
- 中国(22293)
- 务(20030)
- 财务(20008)
- 财务管理(19994)
- 数学(19037)
- 企业财务(18985)
- 数学方法(18941)
- 制(17746)
- 农业(17401)
- 划(15473)
- 理论(14656)
- 技术管理(14387)
- 策(14377)
- 和(13684)
- 机构
- 学院(215907)
- 大学(207275)
- 济(97623)
- 经济(95931)
- 管理(93343)
- 理学(79429)
- 理学院(78824)
- 管理学(78170)
- 管理学院(77749)
- 研究(63205)
- 中国(58733)
- 财(46221)
- 京(42087)
- 财经(36047)
- 江(33907)
- 科学(33775)
- 经(32681)
- 中心(31880)
- 农(31608)
- 经济学(29562)
- 所(29506)
- 商学(27614)
- 业大(27537)
- 商学院(27377)
- 州(27280)
- 经济学院(26806)
- 财经大学(26436)
- 研究所(26140)
- 北京(26100)
- 经济管理(25479)
- 基金
- 项目(138293)
- 科学(112499)
- 研究(107408)
- 基金(101740)
- 家(85855)
- 国家(85043)
- 科学基金(76807)
- 社会(71860)
- 社会科(68605)
- 社会科学(68593)
- 省(56925)
- 基金项目(53760)
- 教育(46676)
- 自然(46444)
- 自然科(45485)
- 自然科学(45479)
- 自然科学基金(44779)
- 划(44400)
- 编号(42596)
- 资助(38940)
- 创(37150)
- 业(34680)
- 创新(33614)
- 成果(32183)
- 发(31430)
- 重点(30447)
- 国家社会(30434)
- 部(30001)
- 制(29901)
- 课题(28449)
- 期刊
- 济(110600)
- 经济(110600)
- 研究(63559)
- 中国(45222)
- 管理(42188)
- 财(40482)
- 融(34478)
- 金融(34478)
- 农(30228)
- 科学(25825)
- 技术(23837)
- 学报(22980)
- 业经(20489)
- 农业(20326)
- 大学(19168)
- 财经(18426)
- 学学(18309)
- 教育(17637)
- 经济研究(17348)
- 经(16067)
- 技术经济(15412)
- 业(14012)
- 问题(13105)
- 财会(12808)
- 科技(12496)
- 现代(12008)
- 商业(11390)
- 会计(10645)
- 贸(10553)
- 世界(10372)
共检索到336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创新产物,对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碳绩效提升;与大规模、非制造业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规模、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体系,加速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释放技术创新减排效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升企业碳绩效水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企业碳绩效 环境规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创新产物,对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碳绩效提升;与大规模、非制造业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规模、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体系,加速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释放技术创新减排效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升企业碳绩效水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企业碳绩效 环境规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籍明明
数字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保障,深刻影响着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中国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在二者作用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小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数字金融的驱动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强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制度环境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存在产权、行业及制度环境异质性。同国有企业相比,数字金融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较于非高新行业,数字金融对高新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处于低质量制度环境的中小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制度环境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此,政府应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并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 陈迪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2011—2021年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监管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因所在行业、地区和所有权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平 王凯
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这对改善企业融资生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不仅能促进企业价值增长,而且能通过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长期性和延伸性;传导机制检验发现,价值增长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传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价值创造效应和创新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说明数字金融可以改变微观企业行为,而其宏观效应可表现为改善非国有企业融资困局、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强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制度环境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存在产权、行业及制度环境异质性。同国有企业相比,数字金融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较于非高新行业,数字金融对高新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处于低质量制度环境的中小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制度环境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此,政府应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并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项东 田婷婷 李楠
基于2011—2020年新三板注册中小微企业的专利数与全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以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及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尤其对低端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是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缓解融资约束的主要路径。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环境好的地区和内部治理质量差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京焕 周奎 张勇 王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采用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以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衰退期的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则不显著。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炜 康雯伊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表现与绿色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2011~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金融能够增强这一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积极提升ESG表现可以通过提高外部分析师关注度和增加资源投入两条路径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年轻化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所处地区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ESG表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旭 赵梦菲 房佳仪
数字普惠金融结合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普惠金融,对微观企业乃至宏观经济都有重大影响。基于2011—2017年中小板及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区域异质性的影响效应,以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价值驱动效果,而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从地区发展异质性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文章有助于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内在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推广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基于1988—2010年25个OECD国家制造业行业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和不同类别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行业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即当金融中介创新达到某一特定临界值之前,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促进作用,而当金融中介创新超过特定的临界值后,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相较于科学价值和风险较低的增量型技术创新和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创新,金融中介创新对科学价值较高、风险较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吸收企业外部技术进行的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明显。而且,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和不同类别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随着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而增强。从影响机制看,金融中介创新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在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和推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过程中,监管部门既要认识到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鼓励金融中介进行以提高项目筛选能力、风险转移和管理能力为主的金融创新,又要防止过度的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在新发展理念下,基于绿色导向与创新导向系统实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风险水平以及增强企业治理水平的三重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程度高与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企业要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通过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仁桥 王冉 钱丽
基于数字化战略与“双碳”目标,从数字化建设、应用和发展3个维度探讨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碳绩效的非线性影响机理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传导机制,选取2010—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动态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建设、应用和发展水平均与企业碳绩效之间呈先抑后扬的U型关系,大多数中西部省份的数字建设与应用水平未跨过拐点,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尚处于抑制阶段,而东部和少数中西部省份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已跨过拐点,对企业碳绩效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发明型、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均在数字化建设、应用和发展水平与企业碳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解发现,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相比,发明型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水平各维度与企业碳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经过变换数据年份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李奉书 王玥
为达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装备制造企业必须要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来改变原有的产品、工艺及能源消费结构来迎合低碳经济及市场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能源消费结构作为中介变量,以政府政策支持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出低碳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并对其关系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碳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在低碳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府政策支持调节了低碳技术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