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0)
2023(18260)
2022(14605)
2021(13572)
2020(11094)
2019(25235)
2018(24445)
2017(47040)
2016(24822)
2015(27694)
2014(27159)
2013(26576)
2012(24723)
2011(22083)
2010(22040)
2009(20527)
2008(19300)
2007(16583)
2006(14454)
2005(12923)
作者
(67244)
(56214)
(55694)
(53343)
(36112)
(26952)
(25544)
(21751)
(21550)
(20147)
(19108)
(18991)
(17739)
(17541)
(17506)
(17464)
(16457)
(16255)
(16241)
(16225)
(13859)
(13507)
(13474)
(12934)
(12720)
(12717)
(12298)
(11995)
(11179)
(11025)
学科
(105220)
经济(105111)
管理(71157)
(71143)
(57519)
企业(57519)
方法(49230)
数学(44723)
数学方法(44214)
中国(34680)
(29631)
(29356)
金融(29353)
(28596)
(27663)
银行(27652)
(26668)
业经(24702)
(22399)
(22172)
贸易(22157)
(21691)
地方(19591)
农业(19153)
(18610)
财务(18557)
财务管理(18522)
企业财务(17770)
(17012)
技术(15333)
机构
大学(344451)
学院(343061)
(153756)
经济(151025)
管理(136472)
理学(118053)
理学院(116895)
研究(116017)
管理学(115086)
管理学院(114427)
中国(96110)
(72008)
(70813)
科学(64754)
财经(57781)
中心(56673)
(55108)
(52962)
(50453)
研究所(50037)
经济学(49512)
(49020)
业大(45231)
经济学院(44833)
北京(44536)
财经大学(43473)
(42785)
师范(42407)
(42071)
(39532)
基金
项目(234347)
科学(187956)
基金(175219)
研究(174545)
(151959)
国家(150445)
科学基金(130771)
社会(115540)
社会科(110013)
社会科学(109989)
基金项目(90468)
(87484)
自然(81624)
自然科(79822)
自然科学(79802)
教育(79688)
自然科学基金(78441)
(74339)
资助(72163)
编号(69449)
成果(56834)
(53556)
重点(52136)
(50218)
国家社会(50064)
(49389)
教育部(47095)
课题(46987)
创新(46192)
人文(45660)
期刊
(157116)
经济(157116)
研究(103591)
中国(64998)
(54541)
管理(49640)
(47927)
金融(47927)
学报(47579)
科学(46091)
(45091)
大学(37816)
学学(35511)
教育(32695)
农业(30261)
技术(28973)
财经(28618)
经济研究(27483)
(24605)
业经(24114)
问题(20397)
(19581)
统计(18276)
国际(17643)
世界(17235)
(16721)
图书(16624)
理论(16603)
(16549)
技术经济(16219)
共检索到513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使用OLS、2SLS、Log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揭示出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提高了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整体上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但是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而言:(1)数字金融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的创业行为,并且对低收入群体创业行为的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缩小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2)数字金融能够提高居民就业水平,高收入群体受益更显著,扩大了家庭工资性收入差距;(3)数字金融增加了低收入群体持有金融资产偏好,低收入群体获得资产溢价,缩小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低收入家庭增收;相较于数字信贷,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能较好地缩小收入差距;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或者户主年龄在36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家庭,数字金融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更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靖远  于文成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富裕程度以及富裕程度差异的影响,可视化共同富裕目标,并深入挖掘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对于家庭富裕程度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家庭间的富裕程度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形影响;从众投资与理性投资在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富裕程度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监管在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间富裕程度差异的影响中发挥减缓其非线性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应对数字化发展浪潮,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彤进   马世文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和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家庭相对贫困,家庭金融素养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越明显。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参与程度低的家庭以及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居民能够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受益更多。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促进商业保险配置降低相对贫困,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且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霞   谭龙昕   陈思宇   张云  
数字金融以速度快、成本低、地域穿透力强等特性助力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促进作用。文章在阐述数字金融、财产性收入与共同富裕内在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CHFS数据,分别构建地区层面和微观家庭层面共同富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果。结果发现:无论地区层面还是微观家庭层面数据均证实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驱动共同富裕;分维度看,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高地区层面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和“共享性”,数字金融发展对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边际作用更大;从微观家庭层面看,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增加微观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助推共同富裕,且数字金融对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政府需加大数字金融实施力度,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倡导居民进行财富管理,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金林  董小凡  李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CHFS微观调查数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数,并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共同富裕,其中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路径;二是在低偿债能力、低金融市场参与以及农村地区的家庭中,数字普惠金融的“马太效应”更为明显;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普及数字工具以及提高个体金融素养能够减轻“马太效应”,从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推进共同富裕。本文为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与路径提供线索,对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金龙  郑苏沂  于寄语  
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参保商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是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程度;二是家庭收入增加、金融知识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升等因素,都会推动家庭购买商业保险;三是互联网使用可以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提高社会互动水平,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从而促进家庭参保商业保险;四是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参保商业保险的作用,在具有不同学历水平、收入阶层、户籍等特征的家庭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性。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引导保险业把握好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转型机遇,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促进保险业向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二是要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技术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优势,借助大数据分析、高速算法等现代科技手段,更有针对性地向潜在参保人群普及商业保险知识,提高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参与率,满足不同家庭个性化、多样化保险需求;三是要加强和改进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管,督促从业机构合规经营,严厉打击网络保险诈骗行为,为保险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营造适宜的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童湛雅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并通过信贷服务传导机制拓展家庭投资理财边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要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应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共享数字红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志超  李青蔚  张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家庭财务脆弱问题不断凸显,居民如何利用金融知识应对财务脆弱性,改善家庭财务状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了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本文采用“金融知识社区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知识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家庭创业三个渠道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家庭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家庭中,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面理解金融知识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蓝莎   樊越   张育瑄  
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数字普惠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本文根据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3—2021年中国31省共同富裕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以2013—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OLS模型、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免疫职能”可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最后,结合国家审计作用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甘煦   田鹏   林怡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从“降低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视角就如何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财富差距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两者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层面财富差距对该地区消费总支出与消费升级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受教育程度高、总收入高以及女性占比多的地区中,财富差距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差距扩大主要通过扩大收入差距与降低居民幸福感这两条渠道来抑制消费。本文研究结论对打通阻碍居民消费的各项节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甘煦   田鹏   林怡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从“降低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视角就如何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财富差距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两者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层面财富差距对该地区消费总支出与消费升级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受教育程度高、总收入高以及女性占比多的地区中,财富差距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差距扩大主要通过扩大收入差距与降低居民幸福感这两条渠道来抑制消费。本文研究结论对打通阻碍居民消费的各项节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振  王春燕  臧日宏  
针对家庭异质性特征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问题,利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发现:家庭异质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制定家庭金融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特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瑞晶  王丽媛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以及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非线性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呈U型特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返贫风险先下降后上升。第二,数字金融防返贫非线性效应的中介机制是通过家庭财务脆弱性实现的,数字金融的适度运用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防止家庭陷入贫困,但滥用会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加返贫风险。第三,金融素养较低、收入较低以及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数字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广应用数字金融的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坚守数字金融的普惠本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寒  孙文远  郑登元  
本文将保险按照职能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构建Tobit模型并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参与商业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比重,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而参与社会保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同时,提高保险的参与程度会显著促进家庭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