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9)
- 2023(12889)
- 2022(9992)
- 2021(8909)
- 2020(7339)
- 2019(16054)
- 2018(15649)
- 2017(29974)
- 2016(15431)
- 2015(16941)
- 2014(16111)
- 2013(16054)
- 2012(14423)
- 2011(12823)
- 2010(13377)
- 2009(13125)
- 2008(12391)
- 2007(11440)
- 2006(10260)
- 2005(9585)
- 学科
- 业(80840)
- 企(75927)
- 企业(75927)
- 济(71418)
- 经济(71347)
- 管理(64674)
- 业经(31776)
- 方法(27471)
- 财(26550)
- 融(25674)
- 金融(25674)
- 农(23699)
- 中国(23454)
- 银(23253)
- 银行(23247)
- 行(22652)
- 技术(20034)
- 务(19897)
- 财务(19876)
- 财务管理(19857)
- 数学(19518)
- 数学方法(19412)
- 企业财务(18814)
- 制(18145)
- 农业(17992)
- 贸(16143)
- 贸易(16129)
- 易(15840)
- 理论(14865)
- 策(14219)
- 机构
- 学院(220716)
- 大学(213422)
- 济(100312)
- 经济(98572)
- 管理(94148)
- 理学(79794)
- 理学院(79170)
- 管理学(78454)
- 管理学院(78031)
- 研究(65286)
- 中国(61299)
- 财(48710)
- 京(43588)
- 财经(37988)
- 江(34730)
- 科学(34652)
- 经(34501)
- 中心(32650)
- 农(31969)
- 经济学(30950)
- 所(30586)
- 州(28233)
- 经济学院(28144)
- 商学(28080)
- 财经大学(27973)
- 商学院(27833)
- 北京(27159)
- 业大(27115)
- 研究所(27032)
- 经济管理(25402)
- 基金
- 项目(140356)
- 科学(113828)
- 研究(108854)
- 基金(103383)
- 家(86990)
- 国家(86136)
- 科学基金(77514)
- 社会(73394)
- 社会科(70047)
- 社会科学(70030)
- 省(56647)
- 基金项目(54221)
- 教育(47150)
- 自然(46420)
- 自然科(45324)
- 自然科学(45315)
- 自然科学基金(44635)
- 划(44186)
- 编号(43796)
- 资助(40341)
- 创(36773)
- 业(34361)
- 成果(33754)
- 创新(33238)
- 发(31719)
- 国家社会(31390)
- 部(30736)
- 重点(30604)
- 制(30249)
- 课题(28683)
- 期刊
- 济(113996)
- 经济(113996)
- 研究(66184)
- 中国(46751)
- 财(41828)
- 管理(41805)
- 融(35391)
- 金融(35391)
- 农(30885)
- 科学(25782)
- 学报(24164)
- 技术(21627)
- 业经(21122)
- 农业(20708)
- 大学(19630)
- 财经(19594)
- 学学(18324)
- 经济研究(18054)
- 教育(17646)
- 经(17032)
- 技术经济(14472)
- 问题(14404)
- 业(13962)
- 贸(13135)
- 财会(12366)
- 现代(12036)
- 国际(11538)
- 商业(11528)
- 科技(11256)
- 世界(11162)
共检索到348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芬 徐雨森 樊霞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能否促进企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转化成实际创新产出。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积极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资源配置视角检验其内在机制发现,数字金融提升了高效率企业的创新投入,且这一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间创新投入分布的离散程度,使企业间创新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以上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增强对高效率企业的金融支持,部分缓解传统金融对高效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所有权歧视和规模歧视问题,通过引导其创新投入增加进而实现企业创新产出的整体提升。本文拓展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提升资源利用率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资源配置 企业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静 杨筝 刘贯春 许传华
本文利用城市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业竞争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地,本文基于资源配置角度,从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双重视角探讨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途径。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提高条件下,更多的高效率企业进入创新部门,更多的高效率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且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能提高银行对高效率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化企业之间创新资源配置,并通过引导高效率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而推动整体层面的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制定基于创新驱动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企业创新 创新资源配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文龙 聂婉妮 赖丹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新的发展动能,这能否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董监高中有人在股东单位兼任的企业、高科技企业中更显著,而在资源型企业中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春杨 许浩楠
基于2009~2015年我国省域创新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大学研发资源配置及其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大学研究经费的集聚对促进该地区工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备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区域的创新产出。但是,"产学"合作无论是在区域内还是在区域间,对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均呈现显著的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工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提出了合理配置大学研发资源及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研发 知识溢出 企业创新 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崔惠玉 王宝珠 徐颖
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落地与实施。本文利用2014—2018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抑制了试点地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但未能有效倒逼重污染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改善和末端污染治理的强化达到污染减排目标,而是通过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的缩减降低了污染排放,即从短期看,“波特假说”不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治污效果在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回应了发展绿色金融能否促进企业污染减排这一基本问题,为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及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莉莉
政府补贴作为政府引导和支持市场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市场机制的弥补作用。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等特点,探究推动企业创新的因素成为了关键。文章将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其中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补贴可以起到资源支持和资源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创新。基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政府补贴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后,显著地提升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
政府补贴 资源配置 企业价值 实质性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明
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资金和人员投入,而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阻碍了企业创新步伐。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可能对创新资源配置以及融资约束产生影响。选取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价值链数字化、创新资源配置与企业融资约束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创新资源配置会显著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但该加剧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并不显著;第二,价值链数字化会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第三,价值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抑制创新资源配置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
关键词:
价值链数字化 创新资源配置 融资约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伟 钱亮亮 熊洁
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亟需传统流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本文基于我国上市A股流通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产生营收和利润倍增器的效果。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平抑初期的负向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给予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的政策关注,企业也应该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加快数字化创新转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冬 杨晓亮
文章将城市创新能力嵌入到异质性企业模型中,探讨了城市创新能力与企业加成率之间的关系。使用城市创新力指数与中国工业企业的合并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表明,城市创新促进了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增强了企业市场势力。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显示,生产率效应和价格效应是城市创新提升企业加成率的两个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创新更能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并对国有企业、差异化产品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城市创新显著降低了行业内加成率分散度,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可见,从城市维度来探讨创新对企业加成率及分散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政府制定政策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提升企业市场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敏倩
资源配置机制转换与企业制度创新东南大学社会科学系周敏倩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从单纯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经济高效益高速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形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转换资源配置机制,即实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华海岭 吴和成
利用2000—2007年数据,对我国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运用改进的DEA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结果,对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资源利用率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基于DEA的地域分类。结果显示,我国有80%的地区其创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且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基于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维 曹智 龚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企业创新产出质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数字金融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动态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利用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制造企业创新产出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产出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潜在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质量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产出质量的影响会因企业属性或地区金融监管强度差异而呈现显著异质性。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区金融监管强度适中情景下,上述影响更加显著。结论可丰富企业创新驱动前因理论,并从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监管3个方面为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管理启示。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产出质量 潜在吸收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宝君 宫婷婷 朱慧敏 李雪灵
数字经济时代,数智技术蓬勃发展,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以2013—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动态资源基础观和双元创新理论为切入点,基于“资源—能力—行为”逻辑构建链式中介框架,探究数智技术应用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这一影响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显著。创新资源配置、双元创新能力在数智技术应用与服务化转型间既发挥独立中介作用,又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人力资源配置对探索式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创新经费资源配置对利用式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可为数智时代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针对性路径建议和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