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3)
- 2023(21103)
- 2022(17271)
- 2021(15712)
- 2020(13233)
- 2019(30274)
- 2018(29610)
- 2017(56763)
- 2016(30139)
- 2015(33638)
- 2014(33464)
- 2013(33074)
- 2012(30210)
- 2011(27191)
- 2010(27575)
- 2009(26220)
- 2008(25230)
- 2007(22758)
- 2006(19920)
- 2005(18104)
- 学科
- 济(145822)
- 经济(145686)
- 业(105604)
- 管理(99157)
- 企(92035)
- 企业(92035)
- 方法(60953)
- 数学(51119)
- 数学方法(50397)
- 农(38482)
- 财(37923)
- 业经(37831)
- 中国(37420)
- 地方(30880)
- 融(29080)
- 金融(29077)
- 银(27746)
- 银行(27715)
- 制(27516)
- 农业(27315)
- 行(26653)
- 务(26202)
- 财务(26134)
- 财务管理(26090)
- 企业财务(24762)
- 技术(23949)
- 学(23935)
- 理论(23897)
- 贸(23020)
- 贸易(22999)
- 机构
- 学院(436120)
- 大学(430703)
- 济(191001)
- 经济(187306)
- 管理(174024)
- 理学(149658)
- 理学院(148126)
- 管理学(145657)
- 管理学院(144834)
- 研究(140998)
- 中国(114295)
- 京(89037)
- 财(87445)
- 科学(82866)
- 所(69714)
- 财经(69664)
- 农(68058)
- 中心(67130)
- 江(66216)
- 经(63156)
- 研究所(62769)
- 业大(59716)
- 经济学(59262)
- 北京(55604)
- 经济学院(53350)
- 农业(53104)
- 范(52761)
- 州(52615)
- 师范(52269)
- 财经大学(51426)
- 基金
- 项目(286015)
- 科学(228220)
- 研究(210664)
- 基金(209817)
- 家(181021)
- 国家(179514)
- 科学基金(157175)
- 社会(137103)
- 社会科(130298)
- 社会科学(130268)
- 省(112657)
- 基金项目(110201)
- 自然(100320)
- 自然科(98104)
- 自然科学(98082)
- 教育(96773)
- 自然科学基金(96396)
- 划(92973)
- 资助(85522)
- 编号(84826)
- 成果(67640)
- 重点(64071)
- 部(63245)
- 创(63110)
- 发(62572)
- 创新(58415)
- 课题(57794)
- 国家社会(57502)
- 教育部(54985)
- 科研(54452)
- 期刊
- 济(214020)
- 经济(214020)
- 研究(127847)
- 中国(84120)
- 财(71109)
- 管理(69442)
- 农(62128)
- 学报(59045)
- 科学(57960)
- 融(49224)
- 金融(49224)
- 大学(46017)
- 学学(43660)
- 技术(42291)
- 农业(41767)
- 教育(40742)
- 财经(35335)
- 经济研究(34904)
- 业经(34758)
- 经(30540)
- 问题(27137)
- 技术经济(25475)
- 业(24793)
- 统计(24035)
- 策(22576)
- 贸(21077)
- 商业(20827)
- 现代(20330)
- 世界(20021)
- 决策(19774)
共检索到655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辉 陈海娜 徐维祥 陈国亮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规模和质量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创新创业效应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作用程度大于经济质量型增长,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政策和区位的异质性;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和创新创业效应在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影响呈边际效用递增的双门槛效应,对经济质量型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的三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娜娜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经济韧性指数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影响,并且创新创业水平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模型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影响效果较弱。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区域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马澜
在要素区际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自然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减弱,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区间增长传递的重要因素。将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和创新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群主导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区际创新溢出效应,提高区域空间关联网络化程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佘时飞
将知识外溢和创新创业纳入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源于知识外溢,创业是知识外溢的导体,知识外溢取决于知识外溢自由度;(2)知识外溢和经济集聚有利于创新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率;(3)产业空间分布取决于需求关联效应、市场拥挤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4)贸易自由度超过持续点后,如果边缘区域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支出份额足够大,则边缘区域因产业集聚导致的福利损失小于因经济增长引起的利益增加,从而提高边缘区域的社会福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少华 罗汉祥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链条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迎 郑心雨
创新创业作为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文章从区域发展差异的角度出发,结合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了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营商环境在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均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创业的影响相对更大;此外,营商环境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金融环境可以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政务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文化环境能显著增强东部地区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为了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全国要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各地区则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从金融、政务、文化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西贝 王群勇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间也存在先促进后阻碍的非线性关系。机制研究证实了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潜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因地区间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呈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推动中国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易鸣 翁丽影 徐长生
本文将创新创业视为形成一种新的劳动分工,即创办企业来研发生产资本品使得消费品的生产链条得到进一步延长。本文以新兴古典的投资—储蓄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摩擦,从劳动分工视角刻画了金融摩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以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摩擦小于临界值时,就会有个体选择创新创业并研发生产资本品,从而使消费品的生产链条由依靠劳动投入延长到依靠劳动和资本品的组合投入;且此时随着金融摩擦的不断降低,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会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琪羚
高职的主要职责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内在需求。因此文章将简要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林 张勇
文章利用中国2010-2017年的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建立基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的面板模型,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驱动区域经济合理、平稳增长。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且被其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所包围;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周围都是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通过对四种集聚模式的统计学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增长与中国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成正比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耀武 雷长群
西南地区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虽然总体创业活动较活跃,但创业普遍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模仿型创业,而创新型创业特征不强,研发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偏低。
关键词:
创业类型 创业质量 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耀武 雷长群
西南地区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虽然总体创业活动较活跃,但创业普遍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模仿型创业,而创新型创业特征不强,研发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偏低。
关键词:
创业类型 创业质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剑林
全民参与创业是增强区域创新力的重要手段。没有老百姓参与创新业,就不能填补老企业死亡留下的空间,也不可能呈现企业规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企业演变历程,也就不可能有区域经济繁荣。但个人创业在什么样的规模区间进行选择,会影响企业的成败。在我国,因区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我国个人创业行为主要以微型规模为主。
关键词:
个人创业行为 创业动机 规模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红历 周勤 王成璋
本文对我国省域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信息技术及其空间网络效应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省域间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信息技术发展自身的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显著,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提高及其网络效应作用的发挥是信息技术研究目前应该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生产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驱动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