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5)
2023(13636)
2022(10647)
2021(9455)
2020(7775)
2019(17347)
2018(16616)
2017(33266)
2016(17349)
2015(19050)
2014(18796)
2013(18640)
2012(17036)
2011(15148)
2010(15545)
2009(15031)
2008(14503)
2007(13213)
2006(11847)
2005(11209)
作者
(47780)
(39686)
(39464)
(37645)
(25437)
(18743)
(17897)
(15167)
(15123)
(14314)
(13430)
(13128)
(13008)
(12438)
(12349)
(12171)
(11824)
(11699)
(11353)
(11238)
(9943)
(9635)
(9602)
(9106)
(8988)
(8887)
(8777)
(8672)
(7728)
(7705)
学科
(84560)
(83247)
经济(83168)
(77957)
企业(77957)
管理(67841)
方法(34570)
业经(32691)
(29143)
(27535)
金融(27535)
(26980)
数学(26790)
数学方法(26587)
(25616)
银行(25609)
(24856)
中国(24668)
(21742)
财务(21719)
财务管理(21702)
(21188)
企业财务(20637)
农业(19682)
(17757)
技术(17064)
(16435)
贸易(16421)
(16073)
地方(15328)
机构
学院(253937)
大学(245271)
(119018)
经济(116954)
管理(105642)
理学(89954)
理学院(89231)
管理学(88347)
管理学院(87861)
研究(77171)
中国(71230)
(59032)
(48849)
财经(46285)
(42050)
科学(39867)
(39088)
中心(38074)
经济学(37604)
(36675)
(36610)
经济学院(34249)
财经大学(34227)
研究所(32392)
商学(31496)
(31447)
商学院(31205)
业大(30689)
北京(30546)
(29618)
基金
项目(158725)
科学(129013)
研究(121841)
基金(118750)
(99678)
国家(98721)
科学基金(88702)
社会(82166)
社会科(78468)
社会科学(78453)
(62300)
基金项目(61488)
教育(54056)
自然(54055)
自然科(52931)
自然科学(52922)
自然科学基金(52094)
(49799)
编号(48873)
资助(48661)
成果(38514)
(36937)
(35794)
(35705)
(35082)
国家社会(34766)
重点(34749)
创新(33634)
(32988)
课题(32662)
期刊
(133901)
经济(133901)
研究(79368)
(48577)
中国(46302)
(45550)
金融(45550)
管理(44971)
(34923)
科学(29007)
学报(27006)
业经(24036)
财经(23972)
技术(23449)
农业(23066)
大学(22466)
经济研究(22439)
学学(21632)
(20764)
教育(17692)
问题(16866)
技术经济(15515)
(15014)
(14075)
商业(13728)
国际(13691)
现代(13668)
世界(13206)
财会(13168)
理论(12292)
共检索到393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卢垚  战明华  
本文围绕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可能产生的结构扭曲效应问题,通过在信贷市场存在异质摩擦的经济环境中构建数字金融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和宏观时序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效果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数字金融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结构扭曲效应;(3)数字金融的作用存在扩张与紧缩政策下的非对称性,并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优化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永琦   张浩琳   倪娟  
货币政策能够对实体企业投融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引入货币政策和数字金融因素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货币政策影响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异质性及数字金融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防性储蓄”和“投资替代”是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动机。不同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融资约束较小企业会表现出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增加金融资产投资,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明显,更倾向于增加经营资产投资;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不同融资约束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表现则相反。无论是在宽松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下,“投资替代”都较为明显,但紧缩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增强该动机。数字金融强化了不同货币政策对“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使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以及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在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进一步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但数字金融只是强化了宽松货币政策对“投资替代”动机的影响,却抑制了紧缩货币政策对该动机的影响。本文研究为提高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垚   李帅   战明华  
通过构建CGE模型,本文提出了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两大环节”“三个机理”的观点。其中,“两大环节”指传导要经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长期利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两大环节;“三个机理”指数字金融通过影响利率预期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及企业的信贷配给状况,进而作用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三个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金融通过“两大环节”强化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效果;二是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成立,显著减弱了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数字金融对利率渠道传导具有独立的效应,说明数字金融对降低金融市场摩擦具有独立功能,但数字金融的不同特征对其作用的发挥显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数字技术和市场化制度改革需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应诚炜  
从转轨时期中国两大经济结构特征——利率渐进市场化改革与企业产权异质性出发,文章将这两个特征以新的约束条件引入广义货币渠道作用机制的基准模型,构建了中国货币政策广义信贷渠道作用机制的拓展模型,并提出了两个相关假说。以1998—2007年的中国非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论文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金融摩擦一定和放松利率管制的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广义信贷渠道而对经济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不是被弱化,而是被加强。但是,经济中国有比重的提高,对这一加速器效应起到了显著弱化的作用。研究得到了货币政策的操作须将金融摩擦程度纳入考虑的范围、减少金融摩擦应先于利率的完全自由化、在金融摩擦一定的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舒潇  段文斌  
本文从货币政策对产业经济影响非均质的假设出发,通过设计包含9个指标的产业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对中国证监会所分12类产业建立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结构异质产业的非均质影响。通过定义和研究货币政策组合传导机制,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于产业经济范围内,不同产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的异同是由商业周期中各产业金融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或抵消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骥  
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的非对称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1426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MS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货币政策传导对不同所有制和规模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层面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杠杆率差异、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杠杆率差异的影响为正,且货币政策偏紧环境下的影响幅度显著高于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的影响幅度。从微观层面来看,控制企业所在区域、抵押担保能力、成长性、盈利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后,货币政策传导对不同所有制及规模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的不对称性依然存在。货币政策趋紧时,不同所有制企业杠杆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但从内部结构来看,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银行借款、短期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占比显著降低,中小企业杠杆率和银行借款占比相较于大企业显著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兵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关键在于传导。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并对货币政策冲击作出反应。文章分析了数字金融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效应差异,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影响;进一步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畅通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同时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传导效果,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攀  邓超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依据2008-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量企业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受企业异质性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高融资约束、高投资机会、高资产可抵押性和非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有效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超峰  
运用时变量自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宏观上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杠杆率分化,且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长短期杠杆率影响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各行业金融摩擦程度不同,货币政策会导致各行业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存在分化。同时,由于信贷歧视程度不同,货币政策调整也会导致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分化。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在实施总量型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需注重去杠杆、稳增长以及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更需要政策之间的协调以保证杠杆率处在合理区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选取1993~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金融结构弱化了信贷传导、货币供给量传导、汇率传导的效果,但在利率传导与资本市场传导过程中金融结构未起到显著影响。然后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华妤  郑莉萍  廖佳  
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和宏观经济数据,从信贷期限结构的视角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延长企业信贷期限结构抑制企业金融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个体的非对称效应,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期限渠道降低银行竞争强度较高地区企业、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对于银行竞争强度较弱地区企业和低杠杆企业,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失效。信贷期限结构的提升对降低非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低杠杆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效力不足。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货币政策影响微观企业金融化的具体机制,对客观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卢垚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大强国战略之一,数字经济正在全方位地改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石——价格粘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变化。本文首先在一个两部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探讨了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通过Fisher恒等式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据此提出了可用于验证的模型结论和机理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调控总产出的效果;(2)数字经济弱化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主要在于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价格粘性降低了企业投资关于名义利率的敏感性,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大;(3)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弱化效应,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货币政策实施频率和商品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完善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国胜   杨阳  
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下,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瞬时的,而是在冲击发生后的第一个季度才显示出来,并且随时间的推移其下降趋势先增后减,整体呈现“U”型;从融资约束视角来看,融资约束越大的企业其债务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冲击发生时受到影响更大,且受影响时间更长;从行业视角来看,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敏感,对货币政策冲击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货币政策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研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晓云  
文章使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沿国债收益率曲线向企业债及其利差曲线传导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向国债期限结构的传导效应已经较为显著,但是存在信息损失,国债市场存在市场分割特征;企业债收益率曲线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债曲线的引导,信用等级越低,影响越大;利率上升、期限加长、企业债券信用等级下降均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加大,投资者要求更多的溢价补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战文清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沪深两市部分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国传统金融系统的结构失衡问题,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以及西部地区样本中,数字金融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效应较强;进一步的传导渠道研究表明,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驱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融资占比提升,即数字金融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资产缩水(杠杆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信贷融资占比下降—投资下降”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实施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