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2)
- 2023(16326)
- 2022(13424)
- 2021(12271)
- 2020(10091)
- 2019(22662)
- 2018(22188)
- 2017(42540)
- 2016(23040)
- 2015(25580)
- 2014(25147)
- 2013(24825)
- 2012(22547)
- 2011(20235)
- 2010(19758)
- 2009(17972)
- 2008(17411)
- 2007(14890)
- 2006(12907)
- 2005(10921)
- 学科
- 济(89890)
- 经济(89788)
- 管理(69629)
- 业(65855)
- 企(55345)
- 企业(55345)
- 方法(42405)
- 数学(36414)
- 数学方法(36024)
- 业经(24584)
- 农(24089)
- 财(24042)
- 中国(22455)
- 学(21047)
- 贸(16940)
- 贸易(16934)
- 农业(16569)
- 易(16459)
- 务(16390)
- 财务(16328)
- 财务管理(16304)
- 地方(16239)
- 企业财务(15541)
- 理论(15452)
- 技术(15276)
- 产业(14725)
- 制(14565)
- 环境(14459)
- 和(14324)
- 信息(13745)
- 机构
- 大学(331810)
- 学院(328403)
- 管理(133391)
- 济(125056)
- 经济(122442)
- 理学(117272)
- 理学院(115976)
- 管理学(113994)
- 管理学院(113402)
- 研究(106303)
- 中国(76549)
- 科学(69841)
- 京(69437)
- 农(59045)
- 财(55472)
- 业大(55061)
- 所(52893)
- 研究所(49081)
- 中心(48881)
- 农业(46999)
- 财经(46177)
- 江(45176)
- 北京(42827)
- 范(42663)
- 经(42216)
- 师范(42138)
- 院(38576)
- 州(37345)
- 经济学(37132)
- 商学(34913)
- 基金
- 项目(238867)
- 科学(187286)
- 基金(174210)
- 研究(168972)
- 家(154562)
- 国家(153287)
- 科学基金(131325)
- 社会(106990)
- 社会科(101445)
- 社会科学(101420)
- 基金项目(93309)
- 省(93016)
- 自然(87639)
- 自然科(85641)
- 自然科学(85616)
- 自然科学基金(84099)
- 划(78908)
- 教育(76800)
- 资助(70044)
- 编号(68284)
- 成果(53763)
- 重点(53183)
- 部(51397)
- 创(50087)
- 发(49724)
- 创新(46663)
- 科研(46311)
- 课题(45466)
- 计划(44461)
- 国家社会(44354)
- 期刊
- 济(126023)
- 经济(126023)
- 研究(88205)
- 学报(61056)
- 中国(55717)
- 农(52062)
- 科学(51558)
- 管理(45308)
- 大学(44637)
- 学学(42027)
- 财(41107)
- 农业(36177)
- 教育(33469)
- 技术(25464)
- 融(23151)
- 金融(23151)
- 业经(22186)
- 财经(21712)
- 图书(21594)
- 经济研究(20890)
- 业(18606)
- 经(18508)
- 科技(17438)
- 版(16516)
- 问题(16435)
- 理论(16178)
- 业大(16151)
- 技术经济(15075)
- 实践(15048)
- 践(15048)
共检索到451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绍伟
人文研究者在数字浪潮下面临着数字失能困境,而数字赋能理论强调助力失能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等社会分化问题。因此,文章旨在探索数字学术环境下人文研究者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引入数字赋能理论批判性审视人文研究者数字转型议题。文章通过对12名受访者进行线上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梳理出基础设施、情境因素、成本-收益、信息质量和能力感知等因素,揭示了数字学术环境对人文研究者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的资源赋能、心理赋能和素养赋能三维面向,对数字学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学术服务、人文研究者数字赋能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若宸 母咏然 朱学芳 朱庆华
数字人文技术为人文学科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推广该类技术的应用对人文学界和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为探究影响数字人文技术被人文学科研究者接纳的潜在因素,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系统质量、社群影响和个体创新三个外界影响因素,建立数字人文技术研究者采纳意愿模型,并收集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的假设,探究影响接纳数字人文技术的意愿情况。实证结果表明:系统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影响,个体创新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社群影响对数字人文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研究者的使用态度均有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数字人文技术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姝蓓 邓小昭
[目的 /意义]探索网络环境下我国老年人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概念框架模型,为更合理化地开展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予以理论指引和支撑。[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35位老年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健康信息查寻活动的相关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归纳出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14个概念范畴并聚焦为4个核心范畴。基于对概念范畴的分析,指出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结论]个人心理因素、个人实施成本、信息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个人心理因素和个人实施成本是内部因素,直接决定老年人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 王沙骋
通过非结构式访谈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作为主导工具,对科研人员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因素、查寻任务和情境因素这三大类属对科研人员信息查寻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研人员的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徐孝婷 程刚 周瑛 李文睿
【目的/意义】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行为产生了冲击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全面把握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研究以大学生网购信息查寻行为作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得出影响其信息查寻行为的12个关键因素,并基于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验证了相关假设并提出大学生网络信息查询行为模型,其中模型有效拓展了人际网络和客服系统两个因素,并结合当前大学生现状及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及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彭骏
本文旨在了解中美两国医学研究者科研信息行为的基本状况,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工具分别调查了531名中国医学研究者和533名美国医学研究者,针对与科研信息行为相关的信息获取、信息资源、信息素养、信息利用习惯和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比中美两国医学研究者在科研信息行为的特征和异同点。以期医学图书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者提供科研信息服务,促进医学科研发展。
关键词:
医学研究者 信息行为 比较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军 李鑫
结合网评信息的特点与信息行为研究,以自我效能为基础建立网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根据模型探讨消费者的自我效能在网评信息需求、查找、收集、筛选以及判定信息需求满足5个阶段对查寻行为产生的影响。最后,为增强消费者运用网评信息的效果,从提高消费者自我效能和帮助网商改善网评检索系统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桑 李桂华
任务情境及其对用户查寻行为的影响研究基本涉及任务类型、维度、转换和影响研究,文章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构建任务情境对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关系模型,对其实践意义和未来研究趋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任务情境 信息查寻 信息检索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世菊 赵海荣 张梦桃
研究数字文旅产品消费者体验,有助于丰富旅游体验理论,有利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展览产品健康发展。通过对六个案例消费点评与访谈数据等的质性分析,基于意识谱理论,发掘数字赋能下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形成因素与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个人情境、在场氛围感知、在场知性认知、在场感性认知是影响消费者在场体验的四大主范畴。在个体心境、涉入能力、物理空间氛围、服务氛围、非物理空间氛围、交互感知等11个副范畴中,虚拟场景体验时消费者受呈现感知、知识提取、知识编码、交互感知、衍生设计、便利因素的影响;实体场景体验时消费者受非物理空间氛围、物理空间氛围、服务氛围因素的影响;两种场景中消费者同时受涉入能力、个体心境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者在场体验的机理过程模型,以解读数字文旅产品如何引起消费者在场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在场情感体验发生,希冀为数字赋能下文旅产品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品 在场体验 扎根模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周颖 赵宇翔 张妍 张轩慧 朱庆华
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借助公众力量实现文化数据价值的有效创新方式。本文探究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路径,为此类竞赛设计及组织提供相关建议。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从竞赛任务设计、奖励设置及社会支持3个方面构建公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随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相关因素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具体影响。在竞赛任务特征方面,胜任感和关联感越高,参与意愿越强。在竞赛奖励特征方面,奖励强度会正向影响公众参与意愿,奖励差距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呈“倒U型”。在参与意愿转化为参与行为过程中,社会支持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社区支持、同伴支持和组织支持。本研究丰富了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公众参与行为的理论基础,并为竞赛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及管理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贡文伟 郭子祥 丁凡 彭永涛
生产能力共享离不开平台和数字技术,基于数字技术赋能视角,分析围绕产能共享平台的制造企业数字化升级过程,构建产能共享企业实施数字化升级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企业在实施数字化升级和不实施数字化升级两种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集,推断实施数字化升级的动态演化路径和主要影响因素,用Matlab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比较分析各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在订单收益率、平台补贴系数、预期收益系数、升级投入风险系数、设备技术相似度以及订单损失成本等对博弈双方的策略演化结果有显著影响,并根据产能共享企业实际,提出相应建议,增强企业数字化信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花 王妮娟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顺应绿色发展趋势,打造生态竞争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其生态竞争力必将带来深远影响。为更好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给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小微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生产及文化层面出发,对数字化环境下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确定权重;构建了五维数字化赋能视角下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花 王妮娟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顺应绿色发展趋势,打造生态竞争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其生态竞争力必将带来深远影响。为更好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给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小微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生产及文化层面出发,对数字化环境下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确定权重;构建了五维数字化赋能视角下小微企业生态竞争力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对人的生存境域的关注是教育的人文研究的原动力,也是人文研究的价值所在。教育的人文研究者在研究的进程与被研究对象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作为研究的价值依据,是价值多元性主体的践行者;对教育理念的顿悟是教育的人文研究者摆脱纯粹事实干扰、进入教育理念的必备素养,教育的人文研究要求研究者具备敏锐而准确的顿悟力;教育理念的重构与建构是在观念中对教育场域中人的利益的干预,研究者应从场域中所有人的利益视角从事教育理念的重构与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