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4)
- 2023(13520)
- 2022(11108)
- 2021(9976)
- 2020(7910)
- 2019(18097)
- 2018(17867)
- 2017(34491)
- 2016(18355)
- 2015(20578)
- 2014(20294)
- 2013(20193)
- 2012(18346)
- 2011(16458)
- 2010(16059)
- 2009(14439)
- 2008(13756)
- 2007(11719)
- 2006(10149)
- 2005(8699)
- 学科
- 济(78105)
- 经济(78031)
- 管理(55016)
- 业(51515)
- 企(43077)
- 企业(43077)
- 方法(37006)
- 数学(32452)
- 数学方法(32101)
- 业经(20486)
- 农(19649)
- 中国(19558)
- 财(19347)
- 贸(18444)
- 贸易(18440)
- 易(18038)
- 学(16429)
- 地方(15056)
- 环境(13998)
- 农业(13318)
- 产业(12891)
- 技术(12880)
- 出(12751)
- 和(12233)
- 理论(11900)
- 务(11621)
- 财务(11562)
- 财务管理(11543)
- 划(11352)
- 制(11298)
- 机构
- 大学(264552)
- 学院(262135)
- 管理(109496)
- 济(105288)
- 经济(103132)
- 理学(96425)
- 理学院(95448)
- 管理学(93879)
- 管理学院(93431)
- 研究(83925)
- 中国(60468)
- 京(55142)
- 科学(52913)
- 财(46367)
- 所(40487)
- 业大(40287)
- 农(40104)
- 财经(38413)
- 中心(38031)
- 研究所(37427)
- 江(35714)
- 经(35178)
- 北京(34248)
- 范(33844)
- 师范(33526)
- 经济学(32127)
- 农业(31533)
- 院(31288)
- 经济学院(29429)
- 州(29341)
- 基金
- 项目(192038)
- 科学(151862)
- 基金(141051)
- 研究(139566)
- 家(122753)
- 国家(121776)
- 科学基金(105842)
- 社会(89469)
- 社会科(85079)
- 社会科学(85058)
- 基金项目(75363)
- 省(74440)
- 自然(68833)
- 自然科(67253)
- 自然科学(67240)
- 自然科学基金(65994)
- 教育(62613)
- 划(62129)
- 资助(57261)
- 编号(55974)
- 成果(43501)
- 重点(42156)
- 部(41885)
- 发(40414)
- 创(40316)
- 创新(37556)
- 国家社会(37504)
- 课题(37216)
- 科研(36915)
- 教育部(36140)
- 期刊
- 济(105558)
- 经济(105558)
- 研究(74387)
- 中国(42992)
- 学报(42520)
- 科学(38237)
- 管理(37924)
- 农(35412)
- 财(32921)
- 大学(32074)
- 学学(30103)
- 教育(26003)
- 农业(25399)
- 技术(21812)
- 融(18922)
- 金融(18922)
- 业经(17822)
- 财经(17673)
- 经济研究(17533)
- 图书(16256)
- 经(14966)
- 问题(14123)
- 科技(13619)
- 理论(13249)
- 业(12970)
- 技术经济(12846)
- 实践(12358)
- 践(12358)
- 贸(11865)
- 现代(11443)
共检索到363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奕芳 罗雨 郭书琰
如何有效发挥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是“双碳”目标下中国实现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关键。以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同时以2009—2021年国家层面数据为补充,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数字赋能绿色出口的异质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呈现出一个由弱到强的动态演变过程,该效应在中国东部地区表现明显,但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动态特征;相比非污染密集型行业,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动态特征在污染密集型行业表现更显著。在进一步分析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异质动态约束机制后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绿色技术创新、贸易开放度和能源生产结构是约束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下,中国应持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贸易融合发展,同时着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打好政策“组合拳”,以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绿色出口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出口效应 动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韵钧 李佛赏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数字物流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物流赋能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产业聚集作为门槛变量探究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现1%水平下的正向显著影响,数字物流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分区域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游、下游和中游地区数字物流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均为正数,且下游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本文提出增强数字物流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建设,合理布局产业聚集发展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物流 绿色经济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维林 王艺斌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焱 于露 刘茵伟
在“美丽中国建设”以绿色转型为核心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主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绿色治理赋能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则发现,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绿色转型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本文从企业绿色转型视角丰富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转型 企业数字化 绿色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培 路诣晓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区、市)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能够直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创新水平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渠道;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在空间上呈现出“高与高”“低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王菲 张伟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模型、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间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是工业实现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2)从分地区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就效应大小来看“中部>东部>西部”;(3)目前数字经济主要作用于工业资源利用和工业增长质量方面,对工业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尚不显著;(4)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门槛特征,当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效应会更为强劲;(5)数字经济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水平来对工业绿色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因地制宜以人力资本、能源结构、市场化水平为路径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着力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的碳减排作用主要来自产业数字化的影响,且该作用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激励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碳减排,但农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未能促进农业碳减排。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非线性关系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过门槛值时,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加快推进农业部门的“双碳”进程,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赋能作用,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数字协作联动与环境协同治理,从而持续释放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春娟 郭凯歌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环境、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发展是重要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呈现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强于外围城市、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的态势;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与居民收入提升,显著促进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以丰富数字技术赋能场景、支持数字生态导向、提升“双碳”数字治理水平、强化数字基础保障等措施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新一轮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议题,签署FTA环境保护条款能否推动中国出口绿色转型,事关中国“双碳”目标承诺能否顺利实现。鉴于此,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FTA环境保护条款因其异质性和内外有别,从而对出口绿色转型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异质性角度看,具有强制约束力而非鼓励义务性的环境保护条款,才能对出口绿色转型产生推动作用;从内外有别角度看,FTA环境保护条款推动出口绿色转型,仅仅在于对缔约方出口产生了绿色清洁型产品出口创造效应,并抑制了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但这一结构改善效应并不存在于对非缔约方出口上;相反,对非缔约方出口还会出现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转移效应。本文基于中国已签署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利用2002—2018年OECD投入产出数据对关键指标进行测度,验证了上述理论。本文认为,将FTA的环境规制压力转化为绿色创新动力,不仅要积极对标高标准绿色环保条款,而且要在更大范围内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尽可能杜绝“规制逃避型”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斯文 翟璐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辽宁省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文章在政策环境、数字技术等方面对辽宁省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推动辽宁省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绿色转型 数字技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芳 张菁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用模型,实证检验“双碳”目标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将碳排放纳入到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后,流通产业发展的绿色赋能效应出现质的变化。第二,在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时,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显著;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其绿色赋能效应表现为短期的衰减。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新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现代绿色流通的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促进流通企业的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流通产业 绿色发展 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